桂视网

桂视网>新闻>正在查看

我和李亚石

2012年04月01日 11:56:38  来源: 桂林电视台副台长 王晓明  所属分类:纪念.随笔  编辑:gltvs.com  阅读:   查看评论()

 


桂林电视台副台长  王晓明

 

  1985年9月,我有幸成为早期参加筹备桂林电视台的为数不多的几个人之一。其他几个人分别是:汤玉成、李亚石(已故)、韦永芝、黄小彦、戴萍,石磊、杨明、龚惠民、钱成发、胡灿华、刘飞等人(时间太久或许有遗漏的,对不住了)。而这其中,李亚石又成了带我入门的师傅。


  当时,我在桂林人民广播电台干了三年的记者和节目编辑,开始有些呆不住了,正在联系往新兴的深圳经济特区发展,与深圳广播电台方面数番书信往来,已联系的差不多了。就在我准备下决心之际,电台老领导副台长汤玉成调任桂林电视台副台长,筹备桂林电视台,他认为我是干电视的料,就把我要了过来。而我对于电视这个新兴行当也有着更多的憧憬和期待,于是暂时打消了去深圳发展的念头,转投草创阶段的桂林电视台。


  筹备阶段的桂林电视台租用了解放军驻军181医院老招待所三楼的一层楼办公。我到还在筹备中的电视台报到,见到了老领导汤玉成,他领着我见了先于我进电视台的李亚石,给我们互相做了介绍后,对李亚石提了个要求,让李亚石先带一带我,李亚石很爽快答应了。


  李亚石原先是市委宣传部新闻科的科长,有很深的摄影功底。调来桂林电视台后,还到北京广播学院参加了几个月培训,算是桂林电视台的筹备人员当中科班出身的了。


  我在过到电视台之前虽然早就知道李亚石的名字,还是第一次见到他本人。他个子不高,肤色黝黑健康,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待人真诚、热情,脸上时不时还能看到孩童般纯真的笑容。和李亚石见面后的第一印象虽然还不错,但还是担心他会有所保留,不肯把真的东西教给我。不久就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在后来的工作中,他可以说是手把手的言传身教,毫无保留的把自己所学所懂的东西教给了我。事过这么多年我常常想,我真的很幸运,刚刚进入电视行当,就遇上了李亚石这样的师傅,让我受用终身。只可惜我资质愚钝,对他所传所教只学得皮毛。


  记得开始学习使用摄像机时,李亚石告诉我说,要学会使用设备,首先要学会养护设备。摄像机就像是战士的武器一样,一定要像爱护生命一样去爱护我们使用的设备。


  摄像机在使用过程中会有灰尘、水气等的侵蚀,所以设备的养护很重要。他拿出了他使用的那台SONY的M3A(一种早期的摄像机型号),除了教我了解机器的构造、性能、各个开关按钮的功能外,至今记忆深刻的是,他还特别认真的教给我怎样用镜头刷清除镜片上的灰尘,刷的时候一定要顺时针,怎样用镜头纸去擦拭镜片上的污垢,怎样用小刷子扫除机身上的尘土,怎样在采访中遇到突发情况时用身体保护比生命重要的设备。不久后在一次采访中,亚石就以感人的行动给我做了示范。那是1986年初,广州军区领导到解放军驻桂某部塔山英雄团进行春节慰问,同行的还有自治区、桂林市的领导。在座谈会现场,亚石负责拍摄,我负责打灯光和做文字记录。为了拍摄一个好的全景,亚石站到了一张折叠椅了,刚刚站上去,结果椅子就塌了,亚石身子一歪就倒了下来,其实那就是一刹那的事情,旁边的人根本就反应不过来,我看见亚石在倒下去的过程中,把摄像机紧紧抱在了怀里,在空中转了个身,背着地倒下去。人虽然结结实实摔了一下,可设备却毫发未损。这就是老一代的电视人,爱护设备已经成为了他们职业操守的一部分,设备已经成为了他们生命的一部分。


  那时候桂林电视台已经开始制作和播出少量的新闻节目,大概是1985年10月9日开始试播出新闻节目的。当时采编人员很少,李亚石差不多天天都要带着我外出采访拍新闻,在采访中常忙里偷闲见缝插针的给我灌一点电视的ABC。在熟悉了各个开关按钮的功能后,再教我拍摄中镜头推、拉、摇、移的运用,以及拍摄中光的运用。他经常为了勉励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拍电视没有什么神秘的,多拍就能拍好。为了让我有更多的学习和实践的机会,每一次拍新闻都是由他先拍够发新闻的素材,就把摄像机交给我,让我按照他教的再拍一遍。遇到拍会议,他会告诉我,怎么拍全景,怎么拍特写,尽量多用固定画面,少用推拉摇移,等等。碰上拍人物、拍风光、拍别的题材,亚石都会不失时机的给我提示。感激李亚石用摄像机镜头为我打开了一扇职业生涯的大门,他传功授业的方法让我的学习过程充满了乐趣,使我对于电视节目制作有了浓厚的兴趣,竟影响了我的一生。


  筹备了一段时间后,经上级批准,桂林电视台于1985年11月22日开始正式试播,这一天后来也就成为桂林电视台建台纪念日。


  1986年春节过后,市广电局批准桂林电视台成立了专题部、新闻部、广告部、技术部等业务部门,电视台工作开始按部就班走上正轨。李亚石任专题部主任,开始在他钟情的电视专题领域大展身手。他可以说是桂林电视台专题节目的开山人。我则到了新闻部,工作上的联系虽然少了些,但是我们已经成了可以交心的朋友。1986年2月,在我们羡慕的眼光关注下,他和另外一个老电视人周永怀扛着摄像机和三脚架登上白雪皑皑的猫儿山,拍摄了桂林电视台第一个专题片《猫儿山春雪》,在广西电视台开办的《市台园地》播出,第一次用电视镜头把猫儿山冰雪世界的美介绍给了广西的电视观众。那个专题片后来还获得广西电视台《市台园地》栏目的一个奖项呢。再后来,李亚石主创的专题片犹如滔滔不绝的漓江之水一部接一部的涌出,开始在区内城市电视台有了名气。


  在181医院招待所租期满一年后,为了降低开支,或者也是为了便于管理,市广电局在民主路五号文昌桥头老广播电台的院子里搭建了一栋两层楼的活动板房,每层五间,每间不到20平米,每个部门一间办公室。小板房建好后,电视台就从181医院招待所搬迁到了民主路五号。专题部和新闻部分别在楼上楼下,有什么事站在门口喊一嗓子就行了,当时我已经任桂林电视台新闻部主持工作的副主任。有时候空闲了,就到李亚石办公室坐一坐,听他扯板路,才知道了李亚石的身世其实挺苦的,从小在孤儿院长大。还知道了李亚石有一身的本事呢,他还当过兵,当兵前在饮食公司做过厨师,还有三级厨师证呢。说起饮食烹饪那是头头是道,让人不禁食指大动。后来他的部下告诉我说,亚石的厨艺真的很棒,有一次和一个企业去湖南拍片子,在路上打尖时,他在小餐馆里露了一手,烹饪的菜肴味道得到众口一致的好评。


  桂林电视台在民主路五号那栋小板楼里一待就是6—7年,直到1993年1月安新广电大楼盖好搬进去,电视台才算是结束了艰苦创业时期。我没等到搬进新广电大楼就离开了桂林电视台。1989年初夏,带着对桂林电视台创业之初的回忆和对另一份创业的憧憬,参加了海南经济特区海口电视台的筹建,开始了人生另外一段旅程。而这一去就是九年。刚去海南头两年因为联系调动,以及孩子出生等事情,经常回桂林。凡是回来就一定回民主路五号院子看看,和李亚石他们聊聊,彼此交换一些逸闻趣事。等到正式调过去以后,回来的就少了,彼此联系的也少了,更多的是心驰和神往。直到1998年我从海南的回归。


  在历经9年海南经济特区市场经济洗礼后,我回到桂林电视台。回来后我担任了桂林电视台副台长,而李亚石已经接近退休,在局里挂了个闲职,把更多的时间给了他热爱的摄影事业。听说除了摄影外,还常常应邀到外地讲课,结交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但是他身体开始出问题了,一个叫肝癌的恶魔盯上了他。他一直在和恶魔抗争而绝不肯放弃。到了患病的晚期,在他生命的最后光阴,我和几个朋友去他家里看他,当时他已经卧床不起,看到我们时未曾说话已经是泪流满面,竟说不出一句话来。


  经过25年现在回过头去看看,总会有些许温馨泛上心头,让自己感动。创业早期的那个年代啊,那时大家做事情都太有激情了,那时的同事关系太融洽了,简直可以说是亲密无间啊。现在每当路过文昌桥头,我都会习惯性的望一眼原先民主路五号那个地方。当年那个拥挤破旧的广播电台院子,也早就被拔地而起的商业楼盘所取代,一幢比当年电视台小板楼高大许多的大厦里,林林总总挤进了政府机关、旅行社、酒楼、家具商店,而旁边也成了两江四湖的一个码头,白天晚上热闹非凡。但是181医院招待所和民主路五号斑驳的院墙已经刻在了我的脑海里。早已成为了感情深处最动情最令人难忘的回忆。
 

扫码转发

精彩视频

热点排行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