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视网

桂视网>新闻>正在查看

活态传承保护桂林非遗 从传统文化中提炼桂林民间特色

2015年10月16日 09:13:01  来源: 桂视网  所属分类:专家专访  编辑:黄赐勇  阅读:   查看评论()

 《活态传承保护桂林非遗  从传统文化中提炼桂林民间特色》

 
苏韶芬  国家研究馆员、桂林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原桂林市群众艺术馆馆长

 一、活态传承保护桂林非遗,增添桂林文化力量

 

  桂林的非遗文化底蕴深厚、文化样式丰富多样、非遗传承活态而有序,为挖掘文化的价值,寻找文化的力量打下良好的基础。至今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有四项:广西文场、桂林渔鼓、资源河灯节、瑶族服饰;列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有58项;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有 78项。有市级代表性传承人75人,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人, 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29人, 有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保护基地 10个 : 桂林市桂剧传习基地、 灌阳县月岭村桂剧传习基地、桂林市彩调艺术传承基地、 永福县彩调传习基地、 桂林市黄昌典毛笔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恭城瑶族吹笙韃鼓舞传习基地、全州桂剧传习基地、广西文场传习基地、临桂板凳龙传习基地、龙胜瑶族服饰传习基地。非遗申报十余年来,市县各有关部门都比较重视,有许多项目都作为一地一特色的活动得到弘扬,发挥了文化的桥梁纽带作用,既提高了文化的影响力,展示了文化作为软实力的作用,客观上对非遗项目进行了保护和活态传承。(龙胜、恭城、资源带动旅游项目的推进, 宣传了非遗的知识 ) 但是也应该看到,我们的一些优势项目因活态传承的链条断裂而渐渐淡出我们的视线。
 
  几年前, 我们可以看到的一些非遗活动因传承人的离世而风光不再。 ( 阳朔福利傩舞)一些活动从社会化的层面变成个别的呈现,一些活动因活动内容的减少参与面的萎缩而失去魅力(龙舟文化)。一些手工技艺因社会需求的弱化生存压力的加大,传承难以为继。按照非遗法的要求,申报成功的各级非遗保护传承项目都要进行有条件的保护,随着历史的变 革,部分无生存环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会逐渐演变为文物将是不争的发展趋向,因此要抢救性地尽快挖掘收集整理,使其成为历史文化研究,民族文化的资源,存入各类艺术的资源宝库。为了减少和减缓非遗消失的速度,加强保护力度,以活态保护为主要手段非常必要。同时坚持活态传承也是为了避免重申报轻保护的现象发生。
 

二、以申报文化部非遗保护项目为契机,扩大本市保护传承非遗的影响。

 
  去年桂林桂派戏曲曲艺艺术文化生态区为自治区文化厅立项,今年进入编制保护规划,保护规划制定完成后要全市合力才能使文化生态区的建设达到一定的效果。(为保护多种戏曲种类并存的文化生态,2011年,吴江市启动戏曲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通过加强对不同剧种戏曲文化的保护,积极利用其中蕴含的文化元素,推动吴江文化的整体发展。)2014年戏曲文化生态区入选文化部的创新项目, 现已在全市形成了保护传承当地戏曲文化的共识,文化部门、媒体、让会各界一起形成合力,营造出浓郁的戏曲文化氛围。我们也可以学习其他文化生态区的建设经验, 结合自身实际, 做好戏曲文化生态区的建设可以通过以下途径:1、 通过举办舞台与电视同步的戏曲票友赛、曲艺节目比赛等活动传播戏曲曲艺艺术(板路、专题),使桂剧、彩调、广西文场、桂林渔鼓等地方戏曲曲艺得到更广泛的普及,巩固原有的群众基础。2、要搞好戏曲曲艺文化生态区的建设还要培育戏曲文化的观众群。3、加强戏曲曲艺人才的队伍建设。现在桂剧的现状崔有的老艺人感到担心, 有的桂剧窝, 年头可以 行当齐全, 乐手齐全,年尾就开不了台……“这反映了人才队伍的老龄化、 青黄不接、后继堪忧。”
 

三、 从传统的地方艺术之中提炼具有桂林特色的艺术作品,为建设桂林国际旅游胜地服务。

 
  古代文人在桂林听到桂林人唱山歌“听音难辨曲",都知道唱的苏幕遮、竹枝词(7言四句),桂林古时也有“趁墟之日,男女歌答的传统"。这种爱唱的传统为桂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间音乐、 民间歌曲、民间戏曲、曲艺的诞生提供了艺术养料。这些养料也有被音乐家们提炼、运用的成功例子。如《挑担茶叶上北京》中有贺郎歌的音乐旋律、 《刘三姐》的彩调风情、《我想去桂林》的渔鼓节奏民歌在许多广泛流传的作品中出现, 今天我们如果集中专业力量对本土艺术进行提炼, 或许会出不少的作品。 有些原生态的民歌就很有特点,如汉族的贺郎歌、 龙胜盘瑶的挖地歌、 瑶族的呢拉尼等。
 

四、重视对创作人才的培养。

 
  创作人才的培养和其他的人才培养有所不同。创作人才首先是对舞台艺术该兴趣的人,是有创作潜质的人(有编故事、组织文学语言的能力)。所以要鼓励本土的戏曲爱好者进行创作,提供培训、采风等学习机会,使人才脱颖而出。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必须有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
“文学、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杂技,以及民间文艺、群众文艺等各领域都要跟上时代发展、把握人民需求,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创作生产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
 

相关内容:

扫码转发

精彩视频

热点排行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