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9月3日,中国人民经过14年浴血奋战,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和平的阳光再次普照大地。
75年后的今天,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人类不变的追求。与此同时,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临重重挑战。如何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成果、推动人类共同发展,成为各国共同面对的时代命题。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是中国给出的响亮回答。这一顺应历史潮流的中国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为各国人民携手跨越阻碍、共同开创发展繁荣的新未来照亮了前路。
浴血奋战 开创历史
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签署投降书,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正式宣告胜利结束。9月3日作为抗战胜利纪念日,中国人民铭记在心。
当75年前日本政府签署投降书的消息传来,中国举国上下一片欢腾。这是历经14年浴血奋战的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喜讯。
从1931年到1945年,面对日本军国主义的疯狂侵略,中华儿女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武器装备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中国人民用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殊死抵抗,最终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一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中国也为此付出了巨大民族牺牲:军民伤亡3500万,380万将士喋血疆场,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作为东方主战场,中国战区牵制了日军50%以上的海外兵力,毙伤俘日军150余万人,把日本侵略者主要兵力牢牢牵制在东方战场,中国人民以不屈不挠、顽强抗争的勇气和力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刊文评价说:“中国将士英勇作战,在抗击穷凶极恶的侵略势力时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在那地狱般的日子里,中国作出了巨大牺牲。”
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前校长比沃瓦尔指出,在东线战场最困难的时候,德国法西斯数次要求日本配合夹击苏联。但中国人民的拼死抵抗完全牵制了日军,使其无暇“北进”。“中国、苏联和欧洲反法西斯国家共同战斗,取得了世界范围的共同胜利。”
中国理念 唱响世界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之一,战火遍及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军民伤亡超过1亿人,但正是全世界人民的并肩战斗、团结合作,凝聚为战胜法西斯的强大力量。战后,各国携手建立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为世界和平发展筑牢屏障。
牢记战争,是为了守护和平,构筑人类共同的未来。
2013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重要演讲,呼吁国际社会树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意识;2017年1月,在日内瓦万国宫,习近平主席就这一理念作出进一步阐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对于时代之问,中国给出答案。
7年多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日趋完善,愿景、实施路径日渐清晰。中国步履坚定,扎实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宏伟蓝图的实践:
——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探索中国特色热点问题解决之道、推动各方对话协商解决全球和地区热点问题,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从与多个国家分别构建的双边命运共同体,到周边命运共同体、亚太命运共同体,从中欧命运共同体到中非命运共同体、中拉命运共同体、中阿命运共同体……中国致力于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为各方共享和平、安全与繁荣探索路径。
——中国倡议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核安全命运共同体、海洋命运共同体、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为不同领域破解安全挑战提供更精准行动指引。
——一大批“一带一路”合作项目落地开花。共建“一带一路”内涵不断丰富,不仅是惠及更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也成为完善全球发展模式和全球治理、推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一系列多边合作新平台的建立,为实现包容和联动式发展注入新动能。
……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断走深走实,也日益走进世界人民的心中。团结合作,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共识,也是克服当今各种挑战的有效途径。
从莫斯科到雅加达,从雁栖湖边到西子湖畔,从纽约联合国总部到日内瓦万国宫,中国领导人在各个场合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阐述总能引发强烈共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多次写入联合国文件,凸显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命运与共 共创未来
75年前,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并肩战斗,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75年后的今天,国际格局和秩序深刻调整,作为联合国创始成员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对如何更好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应对当前多种挑战提出一系列重要倡议主张。
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因其对时代主题的精准把握和对人类福祉的不懈追求,呈现出引领时代进步的力量。
巴基斯坦总统阿里夫·阿尔维评价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刻诠释了合作、和平与发展的真谛,反映了世界人民的普遍诉求。
英国学者马丁·雅克认为,“中国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这就是摒弃丛林法则、不搞强权独霸、超越零和博弈,开辟一条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文明发展新道路。这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也是改变世界的伟大创造”。
在美国学者小约翰·柯布看来,当今世界,国与国紧密相连,彼此依存。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宽广视野治理国家,而不是以竞争意识治理国家,并非易事。但唯有朝着这一方向前进,人类才有希望。
守护和平需要国际社会团结合作。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更加凸显出人类命运休戚与共。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个共同的敌人,国际社会应发扬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精神,齐心协力、团结互助,携手打赢这场关系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保卫战。
……
75年前的浩劫警示人们,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思维会把人类推向深渊,穷兵黩武和强权独霸只能带领人类走向黑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终胜利,依靠的是国际社会摒弃意识形态分歧,相互尊重,同仇敌忾。
守护和平,就是守护人类共同的未来。当前,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共同发展依然任重道远。世界各国应坚定支持和践行多边主义,共同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和国际公平正义。面对重重挑战,各国人民只有本着命运与共的精神,并肩携手、共克时艰,才能实现共同发展、携手走向更加光明美好的未来。正如《联合国宪章》开篇所言:“我们联合国各国人民决心使后代免除战争的浩劫”,唯有团结合作,才能永葆和平。
(新华社北京9月1日电 记者何梦舒、谢琳、商婧)
《 人民日报 》( 2020年09月02日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