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高考无疑是特别的,孩子们经历了三年疫情,上了不少网课,自学了诸多秘籍,能坚持到现在的都是自律性强的。临近高考,家长的焦虑更为明显,爱多深焦虑便有多大。
任何时候,保持一种稳定的状态尤为最重要。紧张的情绪,让不少学生出现失眠、没胃口的情况,少数出现情绪不稳定,变得焦灼不安。近期学校邀请心理咨询师进校园,分别给家长和孩子进行心理讲座,能起到不少调节作用,缓解了不必要的紧张。考前适度的焦虑紧张是正常的。有些家长过度担心,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甚至开些抗抑郁的药,最后导致出现药物副作用心慌、手抖等症状。还有些家长可能会让孩子吃“聪明药”——专注达(国家管制药品)。这种药的确能让大脑保持专注,但考前孩子本来就容易焦虑抑郁,吃这种药有可能会导致一些其它情绪问题,这样做也得不偿失,家长切不可轻易尝试。
家长要做孩子的定海神针,做孩子情绪的容纳器。如果孩子觉得压力太大,建议给住校的孩子回家休息一下。家是孩子们可以依靠的心灵的港湾,家长需要为孩子提供一顿可口的饭菜,一个温暖的怀抱。对回到家的孩子,家长要转移主题,缓解紧张。可以让孩子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看书、运动、买束花等等。
言传身教,做好孩子的榜样。孩子们已经长大了,经历过成人礼的他们明白自己身上的责任。这是他们人生起步阶段最重要的一场考试,这样的经历弥足珍贵,这样的机会有且只有一次。家长应该告诉为了梦想全力以赴三年的孩子们,努力过就很了不起,也把自己曾经的考试、创业、工作的奋斗经历分享给孩子。正所谓言教不如身教,孩子看到家长也这么努力上进,也会发奋努力克服当前难关。
考试志愿填报,杜绝家长“包办到底”。有学生反映,家长独断掌控志愿填报,更改了报名平台的密码,不允许孩子在学校和专业的选择上有丝毫自己的想法。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学会放手,充分了解孩子们真正喜欢和感兴趣的,给孩子们选择权。毕竟人生的路需要他们自己去走,一道道坎需要他们自己去跨越。如果等上了大学,再因为孩子实在学不下去而转专业,就会耽误时间。事实上,父母都十分爱自己的孩子,都希望孩子毕业后能找个好工作,能有个美好的未来,换个方式、换个口吻,好好地跟孩子沟通,杜绝命令式的关爱。
家长也需要成长,避免高压的爱。有些家长对孩子表示:如果考不上985、211一类大学,就对比起父母,不配成才。家长借以这种高压,让孩子重视高考,加强学习,其关爱的初衷是好的,但是要因人而异。这种高压的表达方式,会让一些孩子感到窒息,想要离开这样的原生家庭,不要让我们高压的爱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一届是高考改革前的最后一届,没有退路,只能背水一战。家长们在督战营里多鼓励孩子、相信孩子、将对孩子关爱放宽、放松,做到简单而不遗漏。
(作者 黄林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