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冬季最火爆的地方莫过于哈尔滨,哈尔滨旅游在各大网络平台上一夜爆火,网友亲切称其为“尔滨”,冰雪大世界里越来越多南方游客,“南方小土豆”一时成为热词,“小沙糖桔”、“小蘑菇”这些可爱的词语也层出不穷,体现了当地人民对外地游客的欢迎和热情。
各地文旅也趁着这股东风,开始在平台上营销吸引游客,纷纷邀请家乡明星拍摄旅游宣传片,连文旅局长们也上阵,走不同风格拍摄或上头或土味的视频,当地网友虽然嘴上说着太丢脸了,但是实际上是为家乡的宣传行动、为文旅部门的“听劝”感到高兴。官方和网友们一起营造了一场短视频时代“全民狂欢”的场面,各地文旅账号都在争夺网络流量和网友注意力。但在这场风暴营销中,也引发了不少的争议。
哈尔滨的走热不全靠营销,其与淄博一样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真诚。按照网友的话说哈尔滨“家底全掏出来了”,热气球升空打造浪漫气氛、非遗打铁花营造新年烟火气、鄂伦春族表演驯鹿展示民族特色。哈尔滨一直在不断持续加强对酒店、民宿等住宿行业的价格监管,营造让旅客舒适的旅游环境。无论是增设游客温暖驿站,中央大街铺好的地毯,还是推出免费往返的“地铁摆渡票”。这些做法都能看出哈尔滨始终把游客需求放在首位,以服务游客为出发点。
随着营销的增多,必然出现内容的同质化,随着短视频的效益衰减和网络信息的快速消逝,各地文旅需要提升文旅核心竞争力,持续激发旅游发展的新动能,不做“一次性”生意,不断吸引“回头客”。旅游是一种情绪消费,本质上还是游客对旅游服务、景点和名胜古迹的体验。要将景观与深层次的文化底蕴相融合,讲好当地特色旅游文化故事,将文化内容和创意设计结合起来,打造旅游新场景,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提升旅游的文化底蕴和特色魅力。
旅游市场需要规范市场秩序,强化市场监管,杜绝欺客宰客等行为,让“地方很好不会再来”的评价不再出现;要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让游客体验更高质量的服务;还要不断开拓创新,打造个性化、品质化的体验型消费产品,在“旅游+”的背景下拓展延伸,加速旅游景点的升级改造和产品的创新和迭代,打造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文旅新业态,保持旅游市场“长红”。
(作者:王婷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