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规定,由于‘空窗期’大于3个月,招聘无法继续推进,祝顺利。”近日,李臻接到了本月第4份面试结果通知,这次依然难逃失望。“至今没有公司录取我,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简历上的‘空白’,不少公司都很在意这段‘空白’。”一年的“职场空窗期”成了李臻求职路上无法忽视的阻碍。(3月26日《工人日报》)
求职者李臻的遭遇,并非是个例。前段时间,网络上围绕“职场空窗期”曾经有过比较热烈的讨论。当一些职场中人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学习或者是尝试自身更多可能性后,希望回到职场,重新出发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求职简历上的“空窗期”竟然成了自己求职成功的“绊脚石”和“拦路虎”,让自己的求职之路变得更加艰难和坎坷。
所谓的“职场空窗期”,简单来说,就是一些职场中人因为个人原因,或者是背后的家庭原因,选择暂离职场一段时间。而离开职场的这段时间,他们或者纯粹就是为了休息,比如呆在家里看看书,外出旅旅游;也或者是出于对之前职业的倦怠感,希望利用这段时间发掘一下自己的潜能,看看是否可以在其他领域有所作为。当然也有一些人,则是因为家庭变故,家人生病等等原因,不得不暂时离开职场,回归家庭。
按理说,“职场空窗期”的存在,既是一种个人选择,同时也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尤其是对于一些因为长期处于节奏快、压力大的工作状态的职场中人来说,可以利用“职场空窗期”好好调整自己的身心,或者是在专业方面充充电,这样回到职场以后可以以更加饱满的身体和精神状态,以更加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去工作,去奋斗。但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当他们做好准备重返职场,却发现“职场空窗期”成了他们求职的一个“减分项”,导致自己和一些心仪的工作失之交臂。
而在一些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看来,他们担心的是求职者经过或长或短的“职场空窗期”,原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否还能熟练掌握,以及是否还能适应快节奏的工作状态。其实,这样的担心,未免多余,因为“职场空窗期”,并非就等于是“人生空白期”,它更多的是职场中人对自己身心的一种调整,同时也是自己工作的一种“再认识”的过程中,更别说很多人本来就是利用“职场空窗期”去学习本行业和专业更加前沿的知识和技能,以便今后更好的工作。
既然求职者都已经做好了准备,用人单位又担心什么呢?况且不还有试用期吗?用人单位完全可以利用试用期来对求职者进行专业技能、职业操守等等方面的考核,以决定求职者的去留。不管怎么说,用人单位应该客观、宽容地看待求职者的“职场空窗期”现象,不能过于苛责,否则可能因为某种偏见的存在,而错过为自己引入优秀人才的机会。
(作者:苑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