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连续观看数十场直播发现,为了躲避监管,一些主播拥有多个小号,直播时间多为晚上八点半以后,内容多是和其他账号连麦打PK,直播时间越晚内容越大胆擦边——穿着暴露的服装跳舞、“开黄腔”,直言“想看福利就给我刷礼物”。还有一些已经被平台封禁或禁言的主播,同样通过小号或者在其他平台“借尸还魂”,继续直播。(4月9日《北京晚报》)
一些“问题主播”,同时开设多个直播账号,然后在直播间衣着暴露跳舞,或者是大肆“开黄腔”,更有甚者,以诱导性的语言,引导粉丝给自己刷礼物,然后通过私聊的方式给粉丝发送所谓的“福利”。还有一些“问题主播”,实际上已经因为屡屡违规被某个平台封禁了,却通过开设小号,或者是换一个平台的方式,继续直播,而且直播内容同样大打法律与道德的擦边球,“少儿不宜”的内容比比皆是。
这些“问题主播”之所以要通过多个小号进行直播,根本目的就是为了逃避平台的监管,因为一旦某个小号被网友举报,被平台封禁,他们马上就可以换新的小号继续直播,一点都不耽误直播变现求打赏。据相关平台工作人员介绍,这些小号也被称为“矩阵号”。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有不少矩阵号利用多个小号发布同质化低俗内容引关注,再通过昵称、签名等形式向大号引流。
直播带货风生水起,直播经济方兴未艾,但是面对种种直播乱象,不仅仅是破坏了直播生态,更是让整个互联网也显得乌烟瘴气。尤其是很多未成年人也会使用手机看直播,如果这种以暧昧、擦边、色情为主打的直播现象得不到有效的规制,显然将在很多方面产生负面影响。
要想规制直播乱象,还须根据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首先来说,一些已经被某个平台封禁的主播,到了另外一个平台,却又开始混得风生水起,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各个平台对政策的执行标准不一致。比如一主播在某个平台因存在违规行为被封号,在其他平台从事类似行为却不受监管,就会产生“屡禁不止”“死而不僵”的现象,变相纵容违规主播持续发布不良信息,获取不当利益。
所以,下一步应当由全行业或者由监管部门牵头,建立全网全平台全账号封禁联动机制,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各平台信息互联,多头封闭违规主播转战之路,根治此类乱象。对于严重违规、屡教不改的主播,应采取有效措施将其屏蔽到互联网之外,通过实名制、真人验证等手段是能够精准定位到责任人的,可考虑建立互联网全平台信用查询系统。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充分利用好网络实名制度。目前网络实名制只是对注册账号时的身份进行核验,有必要把身份核验延续到后面的使用环节,也就是账号的注册人和实际控制人要等同,相关的网络经营者可以在协议中明确规定注册的账号仅限本人使用。此外,网络经营者可以进一步利用技术优势,比如利用更加精准的AI识别技术,通过实际使用人的面部特征、声音、发布内容等,判断一些“问题主播”是否存在“借尸还魂”的问问题。
(作者:苑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