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山花寻海树,不如就春风》一文走红,武大选调生离职嘉峪关一事持续引发舆论热议,据当地回应,这位研究生本人已申请取消录用资格,组织已批准。文章中,顾某将嘉峪关描述为“落后的戈壁滩小县城”,并表达了对工作环境和地域的强烈不满,表示自己感到被“禁锢”,动弹不得。更过分的是,在她的背后,一位“不允许自己的学生当野妇”的导师,更是言论惊人,在这位导师看来,嘉峪关就是偏远落后的地区,不仅经济不行,而且也没什么好男人,只要去了就是去当野妇的,这不由得令人反思。
“选调生”通常是各省党委组织部门有计划地从高等院校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本科及其以上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和县级以上党政机关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人选进行重点培养的群体的简称。从顾某的自述看,可能是顾某在报名选调生的时候以为将来可以留在兰州工作,并没有想到最后却被分配到了嘉峪关。
有不少网友认为,顾某的行为只不过是个人选择罢了,一个经历了大城市繁华的高学历小姑娘去嘉峪关这种地方不愿意留下也是人之常情,不应过于苛责。还有不少网友认为,选调生的意思就是去带动当地发展的,不是去享福的,这是国家在储备人才,既然无法接受,选择离开也是对组织,对自己比较负责的行为,只是,离职后还写下对曾经工作过的偏远地区居高临下、恶意满满的小作文,那就是一种矫情拧巴且非常有失礼貌的行为。
选调生,是一种公职身份,无论在哪条战线发光发热,都要为人民服务,也面临着更加严格的纪律约束与组织要求。公务员考试,并非找到了一个铁饭碗,更非只是一个安稳轻松的工作,而是要有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如果这些觉悟都没有,那么何谈为社会做贡献?对于选调生、公务员工作的实质内容缺乏认知,仅有“体面”“稳定”“清闲”“地位高”等功利期待,即便不在嘉峪关,到其向往的大城市又能坚持多久?
由这个事件,社会大众其实可以直观地认识到,伤痕文学是怎么回事,伤痕文学背后的作者以及推手都是些什么人,放任这些人把控文化与舆论又会对党和国家的事业造成多大的伤害。顾某不过就是一个典型的“精致利己主义者”,如果在企业估计掀不起什么浪花,如果好聚好散,相信人们也会理解并致以祝福。然而,她的小作文暴露她小布尔乔亚的无病呻吟。
顾某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当前一些年轻人对基层工作的抵触心理,以及对个人职业规划的迷茫。这起事件提醒人们,无论是选择何种职业道路,都应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态度,尊重自己的选择,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作者:欧远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