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打打闹闹,吵得不行,烦死了。”“不讲规矩的大人更多,为什么要针对孩子?”这是一场典型的幼童出行引发的冲突。一进入暑期,家庭出行也进入高峰期,不少家长带着幼童出行。旅途中缺乏自律性的小旅客难免出现哭闹、喊叫、乱跑等行为,轻则打扰其他旅客休息,重则会引发冲突、矛盾。7月14日,一场高铁上的冲突就登上了微博热搜。(7月16日西安晚报)
在如今的快节奏生活中,带着孩子外出游玩,本应该是一件享受亲子时光,感受温馨幸福的美好事情,但想要真正的实现这一份美好,似乎并不是那么简单。关于幼儿出行吵闹引发的纠纷在生活中时有发生,这不仅是乘客的“噩梦”,也是家长的无奈,更引发了人们对公共场合中责任和包容的思考。
长途的旅程中,大家都渴望在乘车的过程中得到短暂的休息,享受一份宁静和放松,但如果一声尖叫、一阵哭泣打破了这一份宁静,势必会影响自己出行的心情,而幼儿出行可能就潜在这种“危机”。要知道孩子天性活泼好动,正处在一个对周边事物都充满好奇的时期,再加上孩子的自控能力有限,无法做到像成年人一样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他们会笑会哭、会打会闹,这些行为在列车车厢里,确实会影响到周边的乘客。
这种情况的发生,往往使得家长犯愁,让乘客烦恼。于家长而言,一边担忧孩子行为影响他人,一边又无法让孩子迅速安静下来,陷入两难;于乘客而言,渴望的休息时间被无情的打扰,产生不满情绪也是情理之中。如果处理不恰当,孩子的行为恐成为出行路上矛盾的导火索。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的处理这种情况,才能避免让孩子成为出行矛盾的焦点呢?一是家长必须以身作则,担当起孩子教育引导的责任。当孩子出现不当行为时,要及时进行制止,教会孩子如何遵守基本的公共场合礼仪和规则。适当在出行前准备一些孩子感兴趣的玩具或读物,关键时刻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二是乘客学会包容和体谅。当孩子影响到自己休息时,可以语气温和的同家长进行善意的沟通和提醒;三是强化社会宣传引导。公共交通可以设置儿童专区;相关部门张贴文明行为标语、播放文明行为公益广告;相关媒体强化正能量出行理念报道;家庭、学校和社区合力强化文明出行的教育,潜移默化地引导人们文明出行。
每个人都要经历孩童时期,我们应该共同担起创造和维护良好出行环境的责任,学会尊重、学会教育、学会理解,莫让孩子成为出行矛盾的焦点,而让出行成为他们获得成长的一种途径。
(通讯员:李昌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