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短视频平台上不少账号热衷于贩卖“体制内厚黑学”“体制内常识”等,以《人民的名义》《人世间》《县委大院》等电视剧为蓝本,截取剧中干部的言谈举止,分析里头的“潜台词”和“权谋术”。比如,面对信访办折磨人的半蹲式窗口,区长指挥下属买了几个小板凳,被解读成了既替组织省钱又能全身而退的明智之举;县委书记和县长同桌吃饭,后者给前者倒了几滴醋,被解读为既表达敬意又给对方留足主动权;干部与企业主的业务往来,寒暄中提及往事,被解读为暗示对方知恩图报。一些体制内职场人看得津津有味,甚至心生恍然大悟之感,直呼“以前的我嗤之以鼻,现在的我逐帧学习”。当渴望获得更多“知识”时,那么也就给了“知识”付费提供了可能性,相关风险值得警惕。
一是增加社会焦虑情绪。近年来,考公热度居高不下,有人说“大学就业季”正在变成“公考备考季”,甚至有人戏称“宇宙的尽头是编制”。更是在“公考焦虑”上面添油加醋,一边“科普”体制内福利待遇有多好,一边说明公考的内卷有多“严重”,利用自己根本不存在的上岸“奋斗史”,来免费送资料、送体制内“秘籍”来吸粉割韭菜,让更多的人在众说纷纭中茫然失措,不知如何选择。这类社交平台贩卖所谓的“体制内常识”,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考公者的焦虑情绪及官本位思想,其渲染的是封建官场升官发财、欺世盗名的伎俩,推崇的是世故油滑、精致利己的权数,不仅让考公人认为自己不报课就考不上,也让体质内人觉得职场并不简单,从而产生逃避、焦虑情绪,更甚者将自怨自艾、自暴自弃的。
二是“体制内”标签人群污名化。在多数人的观念里,“体制内”代表着“待遇优渥”,工资不低,还拥有五花八门的福利和补贴;代表着“保障完备”,不用交养老保险,退休后却能得到较高的养老金;代表着“劳动强度低”,按时下班、带薪休假有保证;代表着“掌控更多资源”,是政策的制订方、主导者,“体制外”的人需要求着“体制内”的人,“体制内”成为一种贬义词。这种断章取义地带节奏、不顾一切找流量的营销号,歪曲解读部分体制内影视作品,利用打擦边球的操作手法,激起社会舆论“一边倒”,既塑造了“公知”形象,又迎合了受众需要,但也造成体制内社会形象与工作实际断裂,不仅给干部带来了极大的舆论困扰, 同时,也反映出这种不理智的负面情绪化指控值得警惕,防止被别有用心的人煽动利用。
三是加深刻板印象,激化社会矛盾。民众对“体制内”的刻板印象加剧,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体制差别所造成的不公平。隐藏在体制背后的根本问题还是利益与机会的不平等。如今体制内相比体制外仍然处于优势地位,造成了福利待遇的不平等,有损社会公正,与普通老百姓相比,公务员手中的社会资源肯定要更为优厚一些,这是一个客观事实。当所谓的实权部门在职能履行过程中涉及大量利益的分配与协调时,这使得其工作极易触动各方的利益关系,进而引发官民矛盾。一旦工作开展,就容易成为矛盾的汇聚点。当这些矛盾进一步激化时,就很可能导致诸如向上级投诉、民众上访或者网络舆情事件等情况的发生。然而通过这些加深体制内刻板印象的账号一经渲染,恶意引导舆论走向,这无疑会给体制内工作的处理增添难度。
因此,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决:
一是社交平台应承担起更大的责任,加强对贩卖“体制内常识”内容的审查与监管。首先,建立严格的内容审核机制,投入更多的人力和技术资源,对新发布的内容进行全面筛查。对于那些声称是“体制内常识”但缺乏依据、存在误导性或可能影响社会价值观的内容,坚决不予发布。同时,对已发布的此类内容进行定期清理,防止其持续传播。平台还可以与相关政府部门、专业机构合作,共同制定审核标准,确保审核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此外,平台应加强对发布者的管理。要求发布者进行实名认证,对多次发布不良内容的账号进行限制或封禁。通过建立信用评价体系,对发布高质量、真实可信内容的用户给予奖励,鼓励积极健康的内容创作。同时,平台要及时回应用户的举报和投诉,对被举报的内容进行快速核实和处理,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这样可以从源头上减少不良内容的产生和传播,维护社交平台的良好生态和社会价值观。
二是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应联合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社交平台贩卖“体制内常识”现象的认识和警惕。一方面,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的宣传渠道,如新闻媒体、公益广告、社区讲座等,向公众普及正确的价值观和信息获取渠道。让公众了解到,社交平台上的很多所谓“体制内常识”可能并不准确,甚至是别有用心的误导,引导公众理性看待体制内工作,不要轻易相信和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还可以加大宣传公务员、退休干部、教师等冒着生命危险舍己救人的行为,用鲜活的事例说明“体制内人员”整体素质是值得信赖的,将别有用心的那些害群之马逐步清除。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对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在学校教育中融入媒介素养课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信息辨别能力。让他们学会如何在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出真实、有用的内容,不被不良信息所影响。同时,家长也应承担起教育责任,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社交平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共同抵制不良信息的影响。
三是鼓励体制内的专业人士和专家学者积极参与社交平台的讨论,以正视听。这些专业人士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他们的观点和见解更具权威性和可信度。可以通过开设官方账号、参与话题讨论、撰写文章等方式,分享真实的体制内工作经验和正确的价值观。他们可以针对社交平台上的错误观点进行纠正和解释,为公众提供准确的信息和合理的建议。同时,社交平台也可以邀请专业人士举办在线讲座、问答活动等,让公众有机会与他们直接交流,解答公众的疑惑。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遏制不良信息的传播,还能为公众提供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促进公众对体制内工作的正确理解和认识。此外,专业人士的参与也可以带动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到积极健康的讨论中来,共同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
(作者:蒋琳 王惠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