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飞速发展的当下,网络短剧以其“独特”的魅力在网络世界中迅速崛起。它们往往以充满“抓马”(戏剧性的、浮夸的)的剧情和令人意想不到的“反转”为卖点,短时间内抓住观众的眼球。这些短剧内容虽然同质化,千篇一律却又在不断地侵蚀着观众的闲暇时光。
据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于近期对1334名受访者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一个令人担忧的数据摆在我们面前:66.7%的受访者表示身边有中老年人沉迷于短剧。这一现象犹如一颗隐藏在暗处的炸弹,随时可能对中老年人的生活以及家庭关系造成严重破坏,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首先,内容低俗是网络短剧的一大“毒瘤”。这些短剧肆意传播不良价值观,将家庭矛盾无限放大,把社会焦虑当作商品一样贩卖。11月12日,抖音安全中心发布了《抖音关于打击违规微短剧的公告》,针对那些含有不良价值观导向、公然违反公序良俗、低俗“擦边”等违规内容的微短剧,以及相关的违规账号进行了严厉治理。仅仅在10月,平台累计下架的违规微短剧就多达240部。这一庞大的数字,足以让我们看到网络短剧内容问题的严峻性。这些不良内容就像慢性毒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观众的思想和行为。
其次,网络短剧对家庭和睦造成了负面影响。中老年人在公共场合将短剧声音大声外放,完全不顾及周围人的感受;吃饭时,他们的眼睛紧紧盯着屏幕,对家人的交流置若罔闻;睡觉时,也依然沉浸在短剧的世界里。这种过度沉迷的状态不仅使得中老年人自身的性情发生了改变,变得更加急躁或者孤僻,影响到自身的身体健康,甚至会因为这些短剧与子女发生争吵,产生矛盾,严重破坏家庭关系。
最后,诱导充值消费是网络短剧的终极目标。许多子女纷纷抱怨,自己的父母在短剧中投入了大量金钱。少则四五百,对于一些节俭了一辈子的老人来说,这已经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多则数万元,这无疑给家庭经济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这些短剧利用中老年人在网络消费方面的不谨慎,设置各种诱导消费的陷阱,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陷入其中。
是什么原因导致中老年人如此沉迷于网络短剧呢?一方面,中老年人的内心世界往往存在空虚和孤独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社交圈子逐渐缩小,子女可能因为工作繁忙而无暇陪伴。在这种情况下,网络短剧中的爽文剧情,就像是一把打开他们情感阀门的钥匙,让他们从中找到了共鸣。每一个情节似乎都能触动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从而获得一种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得到的情感满足。另一方面,中老年人在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时,分辨能力相对不足。他们缺乏对网络信息的辨别和处置能力,那些看似精彩刺激的剧情背后,往往隐藏着各种诱导观看和消费的手段,如在剧情走向更为紧张刺激的时刻,便需要付费观看。或者跳出购物弹窗,一不小心就会误触消费;以各种方式诱导开通自动支付、免密支付或自动跳转支付等。而中老年人却难以察觉,一步步陷入其中。
此外,网络短剧的推送机制牢牢被中老年人“围猎”。如今的网络平台,凭借着先进的算法技术,能够精准地推送用户可能感兴趣的内容。对于中老年人来说,这种精准推送就像是一个无形的“推手”,将大量的他们感兴趣的短剧推送到面前。在这种狂轰滥炸式的推送下,中老年人更容易陷入其中,难以自拔。
中老年人沉迷网络短剧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多方合力为中老年人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网络环境和生活环境,让他们能够安享晚年,远离不良网络短剧的侵害。
一方面,子女应当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多抽出时间关心陪伴老人,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与老人共同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同时,引导老人培养更多健康积极的兴趣爱好,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从而减少对网络短剧的依赖。
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加大对网络短剧内容的监管力度。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网络短剧市场。提高网络短剧的准入门槛,严格审查内容,从源头上杜绝不良短剧的产生。对于违规的制作方和平台,以及此类诱导消费行为,要给予严厉的处罚,形成有效的威慑力。
网络平台也要切实承担起社会责任。优化推送算法,不能仅仅为了流量和利益,就无限制地向中老年人推送低质量的短剧内容。可以根据中老年人的特点,推送一些如文化科普、健康养生等具有教育意义和积极向上的内容,引导中老年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
(作者:潘勇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