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 广西日报头版头条刊登《科创青山绿水间——桂林市科技创新生态扫描》的文章,重点介绍,漓江之畔,科技创新的浪潮奔涌,桂林勇当时代弄潮儿,在高质量发展航道上破浪前行,书写出新时代的 “桂林山水甲天下”。
文章介绍到,在桂林市众多的科技创新公司车间,产品正被抓紧生产,将走进欧美、日韩等国,如啄木鸟医疗器械公司、桂北机器的高端机床、优利特医疗等“桂林制造”收到海外市场的欢迎。
文章提到,“近年来,桂林市为企业科技创新滋养土壤,着力培育以企业为中心的科技创新生态,让更多企业愿意创新、敢于突破、频出成果,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迅速崛起,其中又以民营企业最为活跃。全市以企业牵头的产业类科技项目超80%,每万人高价值专利拥有量达5.42件,位居全区第一。今年1至4月,该市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3.6%,其中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35.8%,科技创新持续保持旺盛态势。”
加大投入,筑牢发展基石。如今,桂林充满创新活力的企业越来越多:桂林市啄木鸟医疗器械公司研发投入强度约为6.6%,研发人员占比约为20%。已拥有693件专利,产品不仅供应全国各大中城市口腔医院和牙科诊所,还远销欧洲、北美等地的143个国家和地区;桂林桂北机器有限公司将每年销售收入的5%以上投入新产品研发,并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展深度合作,成功研制出我国首台八轴五联动数控面齿轮广域磨削专用机床,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桂林广陆数字测控股份公司研发的智能数显量具获得37项国家专利,高精度传感器技术更是将测量误差控制在0.001毫米以内。企业实现了工业测量产品的物联网功能,进一步拓展了市场版图,产品畅销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桂林优利特医疗电子公司每年投入研发费用占销售比超10%,并积极与深圳北航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建“健康大数据URIT实验室”等,引领智能检验的重大突破。
数据显示,目前,桂林市已获认定自治区级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3家,总数均位列广西各设区市第一,这些企业共同构筑起桂林科技创新的坚实基石。
文章还提到,桂林持续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桂林南药通过持续优化工艺流程,实现了绝大多数生产环节的自动化、智能化,更形成了“技术突破—产业提质—经济增效—再创新”的良性循环;桂林智神信息技术公司持续推进技术升级,在伺服电机陀螺仪稳控、人工智能控制、高精度人脸识别跟踪等核心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引领全球云台稳定器产业创新发展潮流;越来越多桂林企业不断在专门领域、细分市场形成独特优势,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中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也进一步优化了经济结构,提升经济发展韧性。
与此同时,我市还厚植沃土,澎湃发展动能:创新实施“百名博士进百企”行动,以挂职“技术顾问”等柔性引才方式,累计推动331名博士人才服务297家企业,开展技术攻关与产学研合作。目前我市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达到78家。拥有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7家、自治区技术创新示范企业35家,数量位居广西各设区市第一,另有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77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11个。在优化营商环境上,桂林市还为科创企业送上了一系列“大礼包”:推动银行机构对专精特新等重点工业企业(项目)融资需求开展快速响应;组织产销对接会和协同发展座谈会;引导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主导产业上深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上的配套能力。
(谢若琳 吕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