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靠天吃饭”到“全自动生产”,从零散种植到全链发展,灵川县打造标准化生产基地,探索多元栽培模式,让小小食用菌产业成为带动村民致富、助力乡村振兴的新途径,绘就共富新图景。
走进灵川县灵川镇的食用菌生产基地,设施农业的现代化图景扑面而来。生产车间内设备高效运转,恒温控制的出菇房里,鲜嫩的秀珍菇长势喜人。该基地一期已配备日产2万棒的全自动菌棒生产、接种一体化生产线,建成28间智能化恒温养菌车间与出菇房,实现食用菌制棒接种自动化、养菌出菇智能化,打破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限,可全年不间断出菇。与传统生产模式相比,不仅大幅降低人工成本,还显著提升食用菌产量与出菇率,展现出科技赋能现代农业的强大优势。
灵川县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 蒋建伟:我们公司采用的是智能化+自动化生产的模式,相比传统模式效益产量提高大概20倍左右。预计二期在(今年)六月底投产,预计一年可产秀珍菇大概3000多吨,年产值达到3000多万左右。
近年来,灵川县强化政策支撑与技术保障,实施“种业提升项目”、“设施食用菌建设项目”等,成功攻克食用菌生产效率低下、菌种退化、病虫害防治等行业共性技术难题。目前,灵川县已建成9家规模化食用菌工厂,11个周年化出菇基地,工厂年产能突破1万吨。食用菌产业在这片土地上正蓬勃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特色支柱产业。
产业升级同时还带动农民共享发展红利,通过“政企合作框架下的‘村集体入股分红’模式”和“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灵川县已有9个村集体经济和500多农户参与食用菌产业链,提供2000余个就业岗位。
灵川县灵川镇民治村党委书记 俸用权:我们(村)每一年这二十万(投入)村集体经济收入是3万2,还是蛮好的,说心里话,因为(收益)也是很高的。我们现在一期这里目前是四十多个工人,(二期投产后)这工人将近要达到一百个,就提高了这个农业性的岗位(数量)。
巩固食用菌产业发展优势,灵川县还坚持“科技赋能+生态优先”双轮驱动。不仅依托设施农业建设,实现现代化工厂实现食用菌标准化、规模化生产,还充分挖掘县域林地、稻田等自然资源潜力,因地制宜培育不同菌种,丰富产品矩阵。目前已形成完整的周年供应体系。2024年,该县全年食用菌产量达到6.32万吨,产值达到7.09亿元。
灵川县农业农村局农科所所长 谢钊尔: 下一步,我们将依托现代设施农业建设,重点扩大工厂化规模,完善产销体系,持续推动灵川菌业向品牌化方向发展。同时,推动食用菌与文旅、电商深度融合,形成“一产带二产、促三产”的全链条发展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灵川融媒 王道梅 秦艳涛 侯素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