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评选出的2024年度广西科学技术奖160项获奖科技成果中,我市获奖总奖项数超四分之一。在这背后,是我市一直以来聚焦科创赋能,促进新动能积厚成势、传统动能焕新升级的积蓄体现。当下,我市正以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为统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源源动能。
如今的桂林,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正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桂林蓝宇大飞机轮胎,以自主创新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大飞机轮胎的国产化替代;全国首台真三轴六面顶液压机,攻克超硬材料合成领域“卡脖子”技术;福达股份新能源曲轴,以精密制造技术抢占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一个个创新成果正向着转化而生,一批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攀高逐新。
随着科技创新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转换。我市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企业同样进入快速发展态势。截至2024,我市先进装备制造集群企业超过280家,其中规上企业12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17家,占全区总数的16.8%,排名广西各设区市第一。在细分领域,我市有15家以上企业在装备工业市场占有率排名全国前三。 在AI智能突破发展的当下,桂林同样抢占先机,不断在新赛道上奋进突破。 AI智能已逐渐渗透到各个优势企业生产环节;
今年,我市铆钉科技创新发展目标, 将继续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和专精特新倍增计划,培育引进专精特新企业45家以上。并力争到2026年,培育一批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链主”企业。
在政策支撑方面 ,我市出台《桂林市支持科技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通过三个方面14条措施支持科技创新发展。同时,把推动工业科技创新、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纳入桂林市实施工业振兴两个三年行动。桂林全社会研发经费年投入达20亿元,实现连续4年增长;2024年,18家企业入围广西高新技术企业“百强”,荣获广西科学技术奖45项。
近年来,我市还充分发挥桂林科教资源优势,推动企业需求与科教资源的高效对接和精准匹配。我国首台真三轴六面顶液压机便是桂林桂冶高温高压机械有限公司与南方科技大学联合研发成果。我 市还持续开展“科技强企人才支撑”大行动,331名博士人才与297家桂林企业签订人才科技服务协议,选派超过100名企业科技特派员“一对一”服务企业。
(吕昀 谢若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