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视网

桂视网>新闻>正在查看

APP“免费试用”中隐藏“雷区”

2025年07月09日 10:35:14  来源: 华江瑶族乡人民政府  所属分类:桂观评论  编辑:黄赐勇  阅读:   查看评论()

网络平台关于App免费试用低价享用的吐槽不断,多款App的“免费试用”或者“低价享用”是消费陷阱,有不少的消费者中过“开通免费试用立即扣费”、“免费试用未结束扣费”和“试用期满未提醒自动续费”等圈套。

众多APP推出的“免费试用”“低价享用”服务背后,隐藏着不少消费陷阱。不少消费者本想免费或低价体验,却最终被迫支付高额会员费,甚至被默认自动续费一年。一些App通过设置默认包月包年套餐、模糊试用期限、刻意缩小或隐匿“自动续费”提示等手段,令消费者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陷入长期付费的泥沼。免费试用期结束后,用户不仅未享受到真正意义上的“免费”,反而被悄无声息地扣取了高昂的年度会员费。商家在推广“免费试用”时如玩文字游戏般,会以大字标题强调“免费”,而对于计费、取消试用等关键信息,则用小字体放在不显眼的地方或者根本没有提示,陷入“免费试用”陷阱的情况屡见不鲜。

商家涉嫌虚假宣传,侵害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该现象出现反映了法律规定有滞后性,消费者维权困难,亟待填补的制度空白。互联网企业在付费问题上,尤其是涉及商品或服务的费用、履行期限等与消费者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内容。商家通过含糊不清、不完整的表述诱导消费者在不充分知情的情况下被扣款,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消费者在无法充分了解完整信息的情况下,被诱导做出了与预期不符的消费决策,是有权要求商家纠正并赔偿损失。但是免费试用与低价享用作为新兴的市场营销手段,其复杂性和差异化特点使得统一规范面临挑战。目前,我国法律法规关于免费试用的条款较少,导致整治免费试用乱象困难重重。舆论表示,不同商家在试用期设定、权益限制、转化策略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现行法律条款在应对这类新型商业模式时显得力有未逮。法律的滞后性导致消费者在遭遇权益侵害时,往往面临维权困难、举证不易的困境。

相关部门应针对免费试用和低价享用服务制定较为可行的实施细则,建立高效在线纠纷解决平台,明确商家明确义务,消费者需提高警惕。相关部门应加强对App支付环节的日常监管,发布典型案例予以曝光,督促平台及时整改;继续完善企业自律与信用体系建设,建立自动续费的透明度原则和规范体系。同时,建立便捷、高效的在线纠纷解决平台。商家应当明确详细地写明免费试用的解释条款,严禁误导消费者。消费者需增强防范意识,面对各类“免费试用”优惠需详细了解商家规定的试用期及之后的相应后果,也要定期查看支付软件免密支付是否有开通扣费,取消续费服务。

整治App“免费试用”“低价享用”乱象,应当多方形成规制合力,制定较为可行的实施细则,明确规定商家在提供此类服务时必须履行的各项义务,明确提醒消费者,同时强化日常监管,建立便捷高效的在线纠纷解决渠道,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作者:王婷雯)

扫码转发

精彩视频

热点排行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