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对农村党员培训提出注重实战技能培训,引导农村党员在服务群众中作表率、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时打头阵。当前,一些地方的农村党员教育培训仍容易陷入“台上念文件、台下打瞌睡”的困境,唯有让教育培训浸润“乡土气息”,才能真正唤醒农村党员的身份意识、责任意识,激发内生动力。
广大农村党员长期扎根生产一线,是推动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其教育培训绝不能脱离实践搞空对空、闭门造车,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实效原则,充分尊重基层实际和农村党员需求,弄明白需要什么样的培训。各级党组织和职能部门要压实主体责任,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查研究,重点围绕产业振兴、基层治理、生态保护等关键领域,通过入户走访、实地考察、座谈交流等方式,全面掌握农村党员知识结构短板和技能提升诉求,精准制定培训项目清单。要坚决杜绝简单照本宣科、机械传达上级文件的教条主义倾向,将专业技术知识转化为可操作的生产规程,确保教育培训成果真正转化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践能力。
教育培训如同播撒种子,唯有扎根沃土方能孕育生机。抓好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必须立足基层实际、遵循认知规律、创新方式方法。针对农村党员“善耕不善文”的特点,突破传统课堂时空界限,在田间地头打造“行走的课堂”,将合作社加工车间变为技术讲习所,把养殖场仓库转化为产业实训室,用泥土的芬芳浸润理论教育,让知识传授与农业生产同频共振。要创新互动式教学模式,探索建立“田间议事会”“屋场恳谈会”等载体,通过“案例剖析+现场答疑”促进经验共享,运用“技术比武+成果展评”激发学习动能,让理论之光照亮阡陌纵横。
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基础在党员。抓好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重在将政治引领力转化为发展推动力,把组织优势转化为振兴势能。要聚焦“学用贯通、知行合一”目标导向,坚持把田间地头作为检验成效的实践课堂,建立“支部领学+党员践学+群众评学”联动机制,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惠农政策入心、致富技能入手。要持续深化“学以致用、以用促学”的良性循环,通过设立党员示范岗、划分责任田、组建先锋队,让参训党员在集体经济壮大、乡风文明建设、矛盾纠纷化解中亮身份、树标杆、作表率,使“带头致富、带领创富、带动共富”的生动实践成为党群连心桥的坚实基座。
(作者: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