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视网

桂视网>新闻>正在查看

【文明家庭】陈家双:以爱与责任书写家风 一家人携手迎来幸福生活

2025年08月27日 11:14:26  来源: 桂林文明网  所属分类:平乐县  编辑:  阅读:   查看评论()

陈家双和妻子唐小艳陪女儿一起玩耍。 记者刘菁 摄

在平乐县大发瑶族乡牛塘背村,有一个在风雨中携手前行的家庭——陈家双一家。他们一家人凭着踏实肯干的精神和直面困难的勇气,书写了一段关于爱与责任的故事。

8月5日,记者来到陈家双的家里,却没有见到他。“他出去给村民作动员去了,马上就回来。”陈家双的妻子唐小艳说。她也刚从菜地里摘菜回来,忙着为家人准备午饭。话音刚落,一个皮肤黝黑、身形偏瘦、满头大汗的人出现在院子里,这就是陈家双。

陈家双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母靠着种植十多亩柿子,将两兄弟拉扯大。父母虽没读过什么书,大字不识得几个,却以勤劳和善良的品格影响着下一代。“地里的活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陈家双父亲常说的话。这种“靠双手吃饭”的务实态度和“与人为善”的相处之道,是陈家兄弟俩成长中宝贵的财富。

初中毕业后,陈家双选择外出打工,希望能为家庭分担重担。他回忆道:“父母年纪大了,地里的活计也越来越重,我想多赚点钱,让他们轻松些。”

责任与担当的考验

2012年,陈家双与妻子唐小艳结婚,大女儿的出生让这个小家庭充满喜悦。然而,命运却悄然埋下考验——女儿仅几个月大时便频繁生病,县里的医院查不出病因,夫妻俩带着孩子辗转到市里的医院,医生告知孩子的心脏有问题,需要马上手术。“当时什么都没想,只想着把女儿的病治好。”陈家双说。他们迅速在桂林租下房子,陪着女儿治疗,前后为了女儿借债16万余元。幸好,手术成功了,女儿的命保住了,但新的打击接踵而至。“当时她快一岁了,但是我们跟她互动啊、说话啊,都没有什么反应,后面我们去医院做检查,医生告诉我们说,她的智力将永远停留在几岁水平了。”

“那段时间,我们夫妻俩整夜睡不着。”唐小艳平静地说着话,眼眶里却悄悄盛满泪水。基因检查、康复训练、四处求医……

他们尝试了所有可能的方法,最终不得不接受现实。面对生活重压,陈家双没有抱怨,而是更坚定地扛起责任:“孩子是我的骨肉,再难也要给她最好的照顾。”

在陈家双一家最艰难的时刻,国家的帮扶政策如雪中送炭。大女儿享受了补贴,医疗费用大幅减轻。与此同时,陈家双抓住机遇,通过发展种植砂糖橘、扩大柿子种植等产业,日子逐渐好起来。他白天在地里忙碌,晚上学习种植技术。“农民的根还是在土地里,只要肯干,日子总会好起来。”他深知,是国家的帮扶让他重燃希望,而自己也要为这个社会贡献一份力量。2014年,他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成为一名党员。这份感恩之情化作了他日后服务村民的动力。

就在日子慢慢好起来的时候,2016年,陈家双的母亲不幸因车祸离世,家庭的重担全压在陈家双夫妻肩上。女儿需要24小时照料,地里的农活不能落下,夫妻俩一度陷入困境。“我妈妈在的时候还能帮我们看孩子,她走了,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办。”陈家双说,关键时刻,岳母主动搬来同住,帮忙照顾小孩,让夫妻俩得以喘息。这段经历也让陈家双更深刻体会到“家和万事兴”的含义。

奋斗与家风的延续

2017年,陈家双一家通过种植砂糖橘、柿子和甜茶叶实现脱贫,近两年又尝试种植水栀子,年收入超10万元。2018年和2021年,他们又相继迎来了两个孩子。新生命的到来为这个家庭注入更多活力。2019年,陈家双通过平乐县组织委员招聘考试,成为四冲村委组织委员。他感慨道:“这份工作来之不易,我一定要对得起村民的信任。”

担任村干部后,陈家双更忙了。调解矛盾纠纷、申报产业奖补、推动雨露计划、申报修路项目、安装太阳能路灯、修水渠……他还积极参与佳瑶景区旅游开发,带动村民增收。村民们评价他:“说话实在,办事靠谱,总是为咱们着想。”

如今,陈家双一家住上了两层的楼房,家里还有了小汽车。妻子唐小艳任劳任怨,既要照顾三个孩子,又要下地干活;岳母年过六旬,仍坚持帮忙做家务;年幼的二女儿和小儿子十分活泼可爱。“这么多年虽然辛苦,但一切都值得。”陈家双说,“我最感谢的是妻子,她为这个家付出了太多。”而唐小艳则笑着回应:“一家人齐心协力,再苦的日子也能过甜。”

从父母的勤劳善良到夫妻的责任担当;从国家的政策帮扶到邻里的互助温暖;从脱贫的奋斗历程到服务村民的奉献精神……他们一家人,用行动书写了爱与责任的家风。(记者刘菁 通讯员涂昆 实习生颜嫦秋)

扫码转发

精彩视频

热点排行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