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视网

桂视网>新闻>正在查看

喜讯!桂林2人荣登2025年第三次“中国好人榜”!

2025年10月17日 10:45:58  来源: 中国文明网  所属分类:快讯  编辑:  阅读:   查看评论()

2025年第三次“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10月15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举办。经各地推荐、网友评议和专家评审等环节,共有138名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身边好人光荣上榜。

广西上榜名单:

助人为乐好人

桂林市 蒋嘉榕?

乡村教师热心公益事业用专业知识守护生命

诚实守信好人

桂林市 莫玉秀

赓续红色血脉 五代人接力守护忠魂八十载

见义勇为好人

百色市 梁洋、邓山、劳振坤?

3名勇士接力托举 5条生命在浩坤湖获新生

向好人学习!

祝贺他们荣登

2025年第三次“中国好人榜”!


个人事迹

蒋嘉榕,女,中共党员,1988年6月生。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永岁镇双桥中心小学教师。12年来,蒋嘉榕15次挺身而出,救人于危难。从父亲猝然离世的无助,到两次用海姆立克法救回女儿,从车祸现场冷静施救,到九年如一日精进救护技能,她让“黄金四分钟”急救理念在山区扎根。80岁独居老人、陌生货车司机、至亲骨肉……那些被镜头偶然定格的救援瞬间,拼凑出一名乡村教师超越三尺讲台的生命温度。

因爱得以“重生” 萌生急救初心

蒋嘉榕始终记得十三年前,面对突发心梗倒地的父亲,毫无急救常识的她只能眼睁睁看着生命流逝。这场刻骨铭心的遗憾,促使她立下双重誓言:继承父亲遗志投身乡村教育、系统学习应急救护技能。

在树人学校任教期间,一名学生在校内玩闹时手臂摔伤。虽不是医学专业,但凭借一年来学习到的救护知识,她就地取材,利用遥控器为孩子做了固定包扎,送去医院拍片后,诊断为手臂闭合性骨折,这个看似简陋的应急处置,有效避免了二次伤害。

父亲去世两年后,蒋嘉榕因“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肺梗死并发右髂化脓性髋关节炎症”住院手术治疗,其间,一群充满爱心的红十字会志愿者给予了她很大的帮助,还积极帮助她做心理疏导。蒋嘉榕被志愿者的爱心和善心感动,立志康复后一定要加入红十字志愿者队伍,继续从事公益活动,回报社会。

参与志愿服务 守护骨肉亲情

2016年的一天,蒋嘉榕正收拾行李准备出差,得知全州县红十字会将为学校教师免费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她立即取消行程,全力配合做好此次培训。这次她与全州县红十字会结下了不解之缘,如愿加入了红十字志愿队伍。

“我们希望永远不要用上救护技能,但真遇到了突发情况,会急救往往能挽救一个生命。”让她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己所学的急救知识两次挽救了女儿幼小的生命。2017年9月,刚满10个月的女儿因误食花生米导致气道梗阻。她立即采用婴儿海姆立克急救法,用左腿辅助,将孩子护颈转身,面部朝下,手掌朝孩子背部拍打,最终将花生米吐了出来。2019年,女儿在吃糖时再次不幸遭遇气道梗阻,蒋嘉榕立即用海姆立克法将糖果冲击出来。

“如果没有学过急救,我可能早已失去女儿,那我将一生都无法原谅自己。”回想女儿的两次遭遇,蒋嘉榕至今后怕不已。

苦练技能 用爱回报社会

2020年11月20日,蒋嘉榕下班途中遇到一位老人浑身是血趴在路面,旁人远远观望,不敢靠近。由于地处弯道,车流量大,且老人四肢蜷缩向下趴着,很容易被过往车辆碾压造成二次伤害。她赶紧靠边停车,向附近村民借来板凳、木棍等醒目物品在道路前后设置路障,随后走近老人了解情况。此刻,围观群众才陆续靠近,并询问蒋嘉榕怕不怕老人家讹诈,她义正词严地说:“我是红十字救护员,身正不怕影子歪,况且还有你们为我做证,救人有啥可怕的!”得到了大家的纷纷夸赞。老人康复后,家属多次联系她表示要到工作单位和家里登门感谢,都被她婉拒了:“这是我第一次独自完成一场救助,有点慌张。如果我只是个路人,遇到这种情况,也会上前帮忙,更何况我是一名红十字救护员。”

有了这次经验,每当遇到应急救护时,蒋嘉榕就自信多了。面对复杂的伤情和病情,她都能用专业精准的救援操作,为后续救治赢得宝贵时间。2021年6月11日,蒋嘉榕下班途中在全州西站附近偶遇车祸,发现一位老人倒地受伤。她立即向现场武警表明红十字救护员身份,对老人进行伤情判断和应急救护,并协助将伤者送医后默默离开。2022年1月29日,她在黄沙河路段遇到两车相撞事故,其中一名伤者头部流血不止。她脱下羽绒服为伤者保暖,顶着寒风进行心理安抚和外伤处理,随后协助送医。同年3月19日,她接到学生求救电话,立即赶往现场救助一名马路上的重伤者,并拨打120。2023年她在全州中医院十字路口、湘源文化公园等多地车祸现场挺身而出,用专业救护技能帮助伤者。多年来,已先后实施车祸、心肌梗死、高处坠伤、摔伤、气道异物梗阻等紧急救护情况15次,其中车祸现场救援达9次。救护行为多次被路过群众拍到,被各级媒体报道。

秒秒必争抢生机,次次奔赴暖人心。十年间,这位乡村女教师以急救包为剑、红十字为盾,用专业破除偏见,从教室讲台到街头巷尾,从至亲骨肉到陌生路人,她让“救”在身边的承诺化作一次次的躬身施救,让那抹跃动的红十字永远闪耀在需要温暖的角落,在桂北大地书写着新时代的侠者仁心。

莫玉秀,女,1975年9月生,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荔浦市花篢镇花篢村马头屯村民。自1945年起,莫家人便恪守世代守护在抗日战争中壮烈牺牲、非亲非故的英烈卢恒寿之墓的承诺。他们心怀对英雄的崇敬,将守护烈士安息之地视为家族责任,历经五代人,始终信守诺言,接力守护着这位抗战先辈的安息之地,并始终怀揣寻找烈士亲人、归还忠魂的朴素心愿。在第四代守护人莫玉秀的主动求助和当地民警、档案馆的协助下,2025年5月,终于成功寻找到烈士后人,完成了跨越八十年的血脉连接。

信守祖训 接力守护八十载

在荔浦市花篢镇上岭脚村三界坪,一座青石砌成的坟墓静静伫立于山坡之上,历经八十载春秋。石碑上,“卢恒寿”三个字虽被岁月磨蚀,却依然清晰可辨。1945年春天,莫玉秀的太爷爷莫佑来和同村的罗常贵冒着危险,将在抗日战场上为国捐躯的卢恒寿安葬在一个小山坡上。从此,莫家后人始终牢记祖辈嘱托,将守护卢恒寿烈士墓视为家族神圣的责任。

“从太爷爷那辈起就交代下来,这坟里躺着的是英雄,咱莫家要世世代代守下去。”莫玉秀大姐回忆起家族守墓的渊源,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自孩提时代起,每逢清明节,莫玉秀跟着爷爷、父亲风雨无阻地走向那座特殊的墓地。她看着长辈们除草、培土,年复一年,从未间断。这份庄重的仪式感,深深烙印在她的心中。长大后,莫玉秀成为了守护的主角。她不仅自己坚持前往,更将这份责任传递给下一代,带着自己的孩子一同祭扫。从懵懂跟随到主动担当,再到引领传承,莫玉秀成为了家族守护接力中承前启后的关键一环。正是她以及祖辈父辈的坚持,让这份跨越五代人、历时八十年的守护得以延续。

主动作为 践行承诺终圆满

找到英雄的后人,一直是莫家人的心愿。由于当时信息渠道闭塞,加之当时条件所限,莫家人一直未能寻找到英雄的后人。作为第四代守护人的莫玉秀,深刻理解守护的深层意义在于让英雄魂有所归。她主动寻求帮助,2025年4月26日向荔浦市公安局花篢派出所所长唐周华讲述了守墓故事和寻亲心愿。所长被他们的故事感动,当即决定帮助寻找抗日先辈的后人。

2025年5月3日,来自南宁、广东的卢家后人一行二十余人专程赶来祭扫。相隔八十年的血脉在英雄墓前重逢,莫家五代人的默默守护终于等来了迟到的告慰。莫玉秀上前祭拜,一句“太爷爷,您的亲人们来看您了”瞬间让烈士的亲属们红了眼眶。

莫家世代守护卢恒寿的故事,让他的亲属无不感动。“看到四叔公被莫家人安葬在家族墓地里,称之为‘太爷’,我受到了很大的震撼。”张先生表示,莫家人的义举,彰显了最朴素的爱国情怀。他给远在国外留学的女儿打电话,讲述了四叔公抗日、莫家人守墓和相关部门寻亲的故事,叮嘱她不管走到哪里,心中始终要有祖国。

传承信义 精神永续照后人

面对寻亲成功,莫玉秀在墓前郑重表示,莫家的守护承诺将一直延续下去,她已引导其15岁的儿子接过接力棒。卢家后人深受莫家义举感动,决定将莫家世代守护的感人事迹写入族谱,让子孙后代永远铭记这份超越血缘的深厚情义和莫家重信守诺的高尚品德。

莫玉秀及其家族用跨越五代人、长达八十年的接力守护,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诚实守信”赞歌,深刻诠释了“一诺千金重”的中华传统美德,展现了平凡人身上不平凡的道德高度和感天动地的信义力量。


相关内容:

扫码转发

精彩视频

热点排行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