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视网

桂视网>新闻>正在查看

【化境随心 艺启自然——2025桂林艺术节特别报道】桂林艺术节:在风景中看戏 在戏中融入风景

2025年10月30日 09:15:14  来源: 桂视网  所属分类:置顶资讯  编辑:蒋玲  阅读:   查看评论()

  桂林艺术节自2022年首次举办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共吸引了10余个国家地区戏剧团队,带来了200多场精彩演出。今年,桂林艺术节走到了第四届,有了前三届举办经验,本届桂林艺术节运作更加成熟,戏剧、音乐、美术板块亮点纷呈,活动影响力、关注度、美誉度再上台阶。

  本届桂林艺术节以“化境”为核心主题,主张艺术创作融合自然与人文,化剧入景、化艺入境,让艺术成为连接历史、自然与未来的桥梁。艺术节期间,共有18部好剧轮番上演,剧目类型包含话剧、音乐剧、戏曲、儿童剧、木偶剧、杂技剧等。这场集文化传承、艺术展演与交流互动于一体的盛会,向世界集中展示了桂林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丰硕的艺术发展成果。

  桂林艺术节艺委会委员 中央戏剧学院客座教授 研究生导师 王潮歌: 桂林使戏剧变得不一样。我们的洞剧场,山剧场,水剧场,树剧场都让戏剧有了一个新的形态。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美好的开始。我认为戏剧最重要的力量并不是艺术本身,而是通过艺术和时代的脉搏跳在一起,和我们对今天的生活的内容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我觉得这才是戏剧最重要的作用。我们真的希望艺术节是永不落幕的。桂林艺术节不是这一个艺术节,而是每一天,每一时,每一刻,永不落幕。

  桂林艺术节艺委会委员 中国国家话剧院制作人 中央戏剧学院客座教授 研究生导师 李东:区别于其他艺术节的一个最重要的概念,其实就是校地合作。但那个校地合作怎么来的呢,就是因为有80年前的西南剧展,这个80年前西南剧展大家知道是欧阳予倩,田汉先生就是发起的。欧阳予倩先生也是中国第一所戏剧学院的发起人,所以呢使西南剧展和桂林和北京和中央戏剧学院就发生了联系。中央戏剧学院积累了大量的教学实践,包括人才的这个成果。那对于桂林艺术节来讲的话,恰恰利用了学校的所有的教学优势进行转化。中央戏剧学院把他的每个系的专业的教学成果直接在艺术节里面成为了能向公众展示的社会化成果。

  桂林艺术节艺委会委员兼秘书长 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主任 博士生导师 杨硕:以一个戏剧的这样的一个契机,能够让有更多的国外的年轻人来到桂林,看到桂林,因为我觉得桂林的山水和风景,只有真正到了这里边才能够有更切身的感受。那么如果在这个里边,在桂林的这样的一个山水的环境里边,如果还能把他们的作品能够融入到这里边,让他们的作品因为来到桂林而有所不同。我记得以前,上一次,2023年就有一个国外的年轻人说,我可能此生都不会再有一个机会,能够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面去展示我的作品。 

  桂林艺术节艺委会委员 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副教授 导演 赵淼:看到有很多优秀的剧目就发生在山水之间,发生在街巷之间,发生在这片草坪之间。所以这会让我们的创作者首先是打开更广的一个思维吧,就是他可以不借助灯光,也可以不借助扩音设备,然后和这片山水发生近距离的这种接触。然后同时它也能够让我们的观众在看风景的时候看戏,在看戏的时候带入风景,我觉得这都是一种特别有趣的,一种全新的一种观演关系。我想可能未来在接下来的戏剧节和下一届的戏剧节当中,大家可能也会看到有更多的年轻人,让更多的国际的朋友来到我们的艺术节。

(刘爱民 覃志勇)

相关内容:

扫码转发

精彩视频

热点排行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