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前,袁开政放弃了原本不错木材生意,毅然在灌阳县的一个贫困山村出任支部书记。他当时为什么要这样做?记者怀着对袁开政支书的无限崇敬与怀念,再次去到他生前生活、工作、奋斗的地方,追寻这位优秀村党支部书记的足迹,聆听纯朴的盐塘村百姓讲述其动人的故事,试图了解袁开政的内心世界,进一步探询他那一心为民的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在袁开政任盐塘村支书的日子里, 他所做的不仅感动着盐塘人,连盐塘村的的一草一木都在讲述着他的故事,诉说着他的情怀。袁开政在盐塘村任职9年,让这里的村民记住了一个党员、一个干部的好。袁开政不是没有致富赚钱的能力和机会,但是他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盐塘村的建设上.
【同期声】西山乡盐塘村 村民 灌阳县西山瑶族乡盐塘村 村民 曾宪祥:“从他上来之后修建了盐塘的公路,每一个生产队每一户基本上都通了,每一个小屯的公路是完全通了的,水泥路,架了很多桥,还为我们群众的身体健康修了卫生室,对后代的人修了学校。”
记者在盐塘村采访时,每到一处,接受采访的干部群众说起袁开政,都会赞口不绝,无不流露出对袁开政的深切怀念之情。他们如数家珍地述说着袁开政给他们的无私帮助,有不少群众因为情绪激动而几度哽咽。
【同期声】灌阳县西山瑶族乡盐塘村 村民 袁开平:“那些什么事情都在家里,样样事都是他帮我做好了。修那个沼气我没有在家里,他也帮我做好,修家里的那个水也帮我搞好了,钱样样都帮我垫出去了。”
集中采访的两天是极其繁忙的,新闻采访团的记者们不叫苦,不喊累,加班加点采访拍摄和整理素材,充分体现出新闻从业人员的敬业精神。10月11日从早上7点出发,桂林电台、桂林电视台、桂林日报、今日灌阳等媒体的记者一直忙到1点多钟,才坐下来简单吃一口饭,下午在盐塘村里拍摄采访又一直忙到华灯初上。在现场采访过程中,记者们不但感受到了袁开政的伟大,也通过采访被袁开政的精神所鼓舞、所感动。
【同期声】桂林日报社 记者 文新军:“第一件事就是他做村支书十几年,将近十年来从来没有为家里谋过私利。第二件事就是他去世之前十几天,也就是我身后的这条路,亲自来一米一米的丈量,从这两件事充分体现了他大公无私、爱岗敬业的精神。”
【同期声】《今日灌阳》报社 副主编 王游明:“作为一名县报记者,我先后四五次采访过袁开政支书,每一次采访的时候他动人的事迹,跟朴素的穿着,跟朴实的语言都让我很感动。”
灌阳县委组织部电化教育股的股长刘海东是最早接触到袁开政的,在和袁开政的工作交往中,他耳闻目睹了袁开政最朴实的工作作风,深切感受了老百姓对他的信任与期待。
【同期声】灌阳县委组织部电化教育股 股长 刘海东:“今年元月我第一次到袁开政袁支书家里面的时候,我给他留下了电话,我再三告诉他,有什么困难与我联系。我把你的困难转告给组织,大家一起想办法帮你解决困难,但是直到他去世他一直没有给我打过一个电话。”
正是因为袁开政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实事,老百姓才如此爱戴拥护他。我们沿着袁开政的足迹仔细探究,试图探究每一个平凡故事中的深义。我们觉得袁开政的内心世界在每完成一个个矛盾而崇高的使命的时候,都会得到一次次的升华,就像他自己常说的一句话: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只要我活着一天,我就要为群众办一天事!
【同期声】灌阳县委书记 沈荔芳:“我们从他身上也看到了我们共产党的一种执政能力,最近我们县委做出了深入地向袁开政同志学习的一个决定,我们想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我们的争先创优的这么一个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