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视网

桂视网>新闻>正在查看

苗族斗马节

2012年04月01日 11:56:38  来源: 王 勇  所属分类:纪念.随笔  编辑:gltvs.com  阅读:   查看评论()

 

 

撰稿:王 勇


摄像:刘澍萌


编辑:杨小肃


编导:李亚石


播音:吴庆杰


 

 

(该作品获得1992年全国少数民族题材电视艺术“骏马奖”专题片一等奖)

 

  清清融江水,像甘甜的乳汁,滋润着一代又一代苗家儿女。


  巍巍大苗山,像温馨的摇篮,养育了又一户山里人家。吊桥木楼。山寨野趣。天伦之美和天然之美水乳交融。好一幅苗家风俗画。


  广西的苗族约 40 多万人口,而融水县境内的苗族就有 19 万多人。斗马,是苗家传统的娱乐活动。融水的苗年、芦笙节、新禾节、古龙坡节,都少不了斗马。每年的 11 月 26 日,是融水苗族自治县成立的日子,也是融水苗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斗马节。


  (夜话斗马镜头)
  马主们连夜赶到县城,厉兵株马,运筹帷幄,知己知彼,以求克敌制胜。


  (马主在检查自己的马)
  马的蹄子、牙齿,都是重要的战斗武器,必须仔细检查,不能有丝毫疏忽大意。


  从各乡各寨赶来的各路人马,云集县城,演习操练,为斗马节添彩助兴。芦笙队、芒告队、山歌队、百鸟衣队,都集结在此争奇斗艳。


  (苗家集中在县城唱山歌)
  苗族人民有自己悠久的文化,广西的苗族大约是十世纪以后陆续从湖南、贵州等地迁来的。苗家男女老少都爱唱山歌,以歌传史,以歌叙事。


  马最通人性。主人优伤它沮丧,主人信心十足,它就会勇气倍增。瞧这位马主在做马的思想工作,进行战前动员。


  文艺大游行,这是斗马节的序幕。


  芦笙柱上,镌刻着苗家的图腾。


  “过山铳”冲天爆响,宣告斗马节开始。


  这位领奏的首席芦笙,是令人羡慕的。苗族的姑娘叫达佩,小伙叫达亨。善吹芦笙者往往是达佩追求的对象,芦笙吹得越好,爱他的达佩越多。当然,他只能选择一个。


  达佩打扮得水灵鲜嫩,为的是吸引达亨注意,以便寻觅自己的意中人。


  达亨吹得起劲,舞得卖力,为的是显示自己的才干,以博取达佩的青睐。


  斗马的帷幕已经拉开。牵上场的是一匹母马。它正值发情期,浑身散发着一股浓浓的青春气息,起到煽情的作用。


  这匹公马是个多情种。它经受不住异性的诱惑,开始向母马求爱。


  母马并不扭扭捏捏,准备坦然接受。不料半路杀出个“第三者”。情敌相见,分外眼红。


  一个要保护自己的爱情果实,一个要顽强插足,这矛盾实在难以调和,双方只好诉诸武力,以胜负来决定母马的归属。


  情场变成战场。战场点缀着情场。


  这是马们特殊的求爱方式。可以想象,这里的每一匹马都有一段浸透血汗传奇经历,都有一段值得炫耀的风流韵事。


  斗马,不分量级。那些身材高大的马明显地占了上风。对马来说,这是个综合性的体育运动。西方的拳击,中国的武术,古典式摔跤,日本式相扑等等,加上特有的踢弹撕咬,古今中外,融为一炉,蔚为大观。


  预赛己告结束。乘着马主们抽签的空儿,我们来欣赏一下苗族的文艺节目。


  这是芒告舞,芒告是传说中的娱乐之神,生殖之神。芒告舞的动作呈方形,古朴刚健。它是中国舞蹈的“活化石”,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芦笙曲,既热烈奔放,又委婉缠绵,既雄浑厚重,又细腻柔和,芦笙曲中有苗家火一般灵魂的自由,有苗家潜伏心中的全部欢乐,有大山深情的呼唤,有黎明时分随风飘落的忧郁 ……


  在大苗山,最优美的旋律是芦笙曲,最动人的舞蹈是芦笙舞,最辉煌的场所是芦笙堂,最隆重的集会是芦笙会。苗家盟誓聚众,要吹芦笙;欢庆丰收,要吹芦笙;迎宾送客,要吹芦笙;传情结谊,要吹芦笙。芦笙,已经成为苗家人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


  今天,这么盛大的节日,又怎能不吹芦笙?百鸟衣队上场了。达亨与达佩们踏曲而舞,时而绕身而过,时而依依相望。千般热恋,万种风情,尽在芦笙乐曲中。


  我们再回到斗马场,观看斗马节最高潮的一幕——决赛。


  这匹白马,虽然不见经传,却连斗数场以不败战绩进入决赛.这匹黑马,是上届冠军。一个后生可畏,锋芒毕露;一个是宝刀不老,经验丰富。


  夺魁与卫冕之战,格外扣人心弦。其实夺魁也罢,卫冕也罢,它俩并不关心这身外的殊荣,激励和鼓舞它们的动力只有一个,那就是占有心爱的母马。


  双方斗智斗勇,难分高下。


  它们用的是武术,还是拳击?是强攻,还是智取?观众自己就是很好的评委和解说员,无须我在此饶舌。


  今年是马年。马年斗马,别有一番情趣。马凭着自己敏锐而丰富的感受力,大概已经知道本命年不同寻常,便应该珍惜生命,努力进取。于是,它的天性便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这是勇力的较量。这是智慧的角逐.


  马的寿命一般不超过 30 岁,而这些马在 7- 8 岁左右,正当年华。它们是世界著名的广西矮马,是苗家生产生活的重要工具,是苗家忠实的朋友。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它的个矮,是长期的山区生活中求生存、图发展自然选择的结果,是冷峻的岁月在它们身上留下的痕迹。它的个头矮、重心低,就能适应在蜿蜒崎岖的崇山峻岭中负重前行,在艰难跋涉中稳稳站立。


  苗家爱斗马。因为斗马场中,那英勇强悍不屈不挠,奋力拼搏的精神,不正是苗家在长期艰苦生活和斗争中所形成的民族性格吗?


  终于,黑马力不从心,败下阵来。


  白马赶紧跑向母马,向它报告喜讯。


  记者们纷纷涌向“新科状元”现场采访。


  胜负是暂时的,马的大脑中存在着不认输的潜意识。谁又能认定那些败下阵的马不会痛定思痛,总结教训,下一届卷土重来呢?


  最后,我们再来欣赏一遍刚才斗马的慢镜头。白马向前冲刺,佯攻上部,实取下三路,死死咬住黑马的腿。黑马不甘示弱,朝对手腹部咬去……白马类似“少林功夫”的一腿定下乾坤…


  (群马造型)
  马的每一次昂首厮鸣,马铃的每一次碰撞,马蹄对大地的每一次叩击,都会在天地之间闪烁一串串永不消逝的火花,留下一组组撼人肺腑的旋律 !


  这高高挺立的尊严与浪漫,顽强和勇敢,就像那高高盗立的芦笙柱,展示着一个民族凛然的豪气!
 

扫码转发

精彩视频

热点排行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