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视网

桂视网>新闻>正在查看

“地铁互殴” 呼唤社会谦让文化

2012年09月04日 22:26:32  来源: 桂视国际网 记者  所属分类:观点评论  编辑:gltvs.com  阅读:   查看评论()

 

  近日,在上海地铁1号线上,出现了为争座互殴事件。据目击者称,车门刚打开,两位妇女一进入车厢就扑向同一个座位,粉衬衫大婶先一步坐上,另一位年轻妇女坐到大婶身上想挤走,大婶暴怒扭打。有乘客给两人让出一排座,两人打完居然挨着坐在一起继续互骂。后来年轻妇女挑衅又被大婶暴打,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我们不妨看看互殴的损失:伤害了自己和他人,影响了公共秩序,一时的冲动造成多种不良后果。对此,我们何不用谦让和宽容去化解呢?所谓宽容、谅解,也就是当自我利益和原则受到了误解、袭扰,如果我们能多一些海阔天空的谦让意识,多一些发自内心的善解人意的谅解,很多矛盾和无名怒火就会弱化很多。心理学上有一个“吸引力法则”:你用积极、慷慨、信任、吃亏、善美等正能量进行互动,吸引来的多是此类的正能量。否则,面对纠纷,总是抱怨、排挤、脾气火爆,吸引来的则是负能量。不利于事情的顺利解决。
  像新闻中的“抢座矛盾”,无论自己有没有抢到座位,都不妨学会谦让,让年龄大的长者先坐,用和气和微笑接纳对方,“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对方肯定会在内心受到不同程度的感动和感触。退一步,就能让公共秩序和矛盾得到及时化解,为自己营造一个好心情。 一直以来,在社会激烈竞争中,人们争强好胜的性格得到了高度强化,不少人的隐忍、谦让、平和、安静等精神风度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动辄暴戾、震怒、狂躁以及互不相让的对抗。遇到问题,总愿意用暴力和暴戾性情去解决,选择“恶向胆边生”的肆意对抗,给自我和社会造成了巨大创伤。在心理幸福指数日益受重视的今天,我们应努力纠正这种误区。

 


  中国文明网评论到,说到底让不让座只是个人的道德问题,每个人有选择让或不让的自由和权利,其他人无权强制其让座。让座是美德,说明其有道德、有修养;不让座也是一种权利,别人可以谴责、指责甚至鄙视,但是没有权利对其实施暴力和伤害。这个社会需要的是和谐,和谐是相互的,现在的很多事情完全偏离了我们的这个本意。理性的法律带来的是有序,感性的道德带来的是人情味,请收起你们或委屈或愤怒的拳头,用沟通和宽容在孩子面前树立好典范。

 


  文化发展论坛发表文章说,“让座之痛”,折射了道德良性互动的缺失,而无处不在的社会戾气,让有些人以道德的名义践踏法律。道德是自律而非他律,频频出现用暴力处理问题,恰恰折射了现代社会充斥暴戾之气。遇事不是友好协商,而是诉诸武力,折射对社会秩序的践踏,是对文明和理性的亵渎,也是对法律的破坏。当某些人举着道德大旗,辱骂、殴打他人,甚至将他人照片放到网络进行人肉搜索时,不但违法,更是没有道德,与他们的初衷恰好背道而驰。
 

扫码转发

精彩视频

热点排行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