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视网

桂视网>新闻>正在查看

如何看待“幼升小入学测试”?

2012年09月08日 22:02:19  来源: 午间道  所属分类:观点评论  编辑:gltvs.com  阅读:   查看评论()

 

  孩子要想接受义务教育,除了要办齐各种手续,还要进行智商测验。这是农民工魏双恒的8岁儿子在郑州市建设路三小求学时遭遇的难题。记者调查发现,魏双恒孩子上学遭遇的难题并非孤例。尽管国家严格规定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不得举行或变相举办与入学挂钩的选拔考试或测试,但在河南郑州,随着越来越多农民工子女选择在城市就读,孩子入学时都要经过学校老师的“面试”。
  《义务教育法》规定,凡是我国国籍的适龄儿童,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且“免试入学”。但小学的“入学测试”在许多城市都很普遍,并且也不仅仅针对农民工子女,搜索一下便可知道,因“入学测试”而遭拒绝入学的事情屡见报端。就拿郑州来说,2004年当地媒体就报道过类似事件:一名适龄儿童经郑州市中原区育红小学学前测试,老师怀疑孩子智商有问题,拒绝接收,后来,家长带孩子到另一小学测试却表明“正常”,孩子被录取。
  应该说,小学的“入学测试”并非毫无意义。通过测试,学校和老师可以初步了解孩子的各项情况,以便因材施教。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很多地方,“入学测试”往往异化为和入学挂钩的“入学考试”,成了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绊脚石。
  具体到农民工子女,针对他们的“入学测试”就更需慎重。一方面,农村的学前教育和城市的学前教育不可同日而语,一些农村的孩子甚至连幼儿园都没有上过,面对“入学测试”,他们跟城市孩子的知识能力根本就不在一个起跑线上。记者认为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一些措施,对小学的“入学测试”进行必要规范。“入学测试”包含了对孩子智力发育、心理健康的评估,这样的评估需要有一定的专业资质和一套科学的程序,不是随便一个老师都能胜任,更不是随便问几个问题,随便出几个数学题就能解决的。

 

 


 

 

  人民网评论到,教育的目的是发现孩子的优点,并激励孩子,让孩子更自信,而不是极力地去发现孩子的缺点,并习惯性地给孩子贴上“无能”或“低智商”的标签。 在倡导教育公平的今天,保证每一个孩子受到公平对待,应该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恪守的底线。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消除生源歧视,保证学生入学机会的公平,而若在生源问题上以测智商这样粗暴的做法来挑肥拣瘦,无疑背离了这一价值理念。

 

 

 


  济南日报发表文章说,“素质教育”我们喊了多年,学生的分数为何还是老师的“命根”?原因还在于当前学校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机制、标准未变: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才是好学生,教出好成绩的老师才是好老师。这种教育模式与应试教育别无二致。学校和教师应该是最懂教育的,但在教育实践中却相当业余,甚至违背教育规律,走上了教育的反面,原因就是急功近利。

扫码转发

精彩视频

热点排行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