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中国聚焦)让“中国声音”变成“中国好声音”
——新闻人“亮相”十八大折射中共高度重视舆论传播
新华网北京11月7日电 “无论当党代表,还是当记者,最重要的都是跟人民群众心连心,这是一切的根基。”41岁的中国青年报社特别报道部副主任刘万永说。
11月8日是中共十八大开幕的日子,也恰逢中国第13个记者节。
前来大会报到的2200多名十八大代表中,数十位“媒体人”引起人们的关注……他们中既有新闻单位负责人,也有来自一线的编辑记者,网络媒体从业人员更是首次出现在全国党代会上。
“党的意志要变成百姓的共识和行动,绝对离不开媒体的热点引导、释疑解惑和舆论监督。”中共十八大新闻中心主任、中国记协党组书记,同时也是十八大代表的翟惠生认为,来自新闻战线的党代表增多,说明新闻传播在政党执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过去10年,博客、微博等新媒体的发展,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舆论传播变得更加复杂。
“这是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形成了传统和民间两个舆论场。”十八大代表、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卢新宁说。
在她看来,现在舆论领域非常开放,尤其是新媒体的发展对传统媒体、主流媒体来说,既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也带来了机会,必须认真研究和对待。
过去10年,中国政府加快了信息公开步伐,出台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加快建设国家应急体系,不断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健全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机制,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提高时效性,增加透明度。
胡锦涛2008年6月20日考察人民日报时说,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科技不断进步,信息传递和获取越来越快捷,新闻舆论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要充分认识新闻宣传工作的重大意义,更好地发挥新闻宣传工作在推动经济发展、引导人民思想、培育社会风尚、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抽时间尽量上网”的胡锦涛同时要求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
44岁的湖南红网总经理、总编辑舒斌是一位新闻网站的负责人,他是十八大仅有的两位来自网络的代表之一。他筹建和创办的中国省级重点新闻网站——红网运行11年多来,从小到大,已成为一个拥有160名员工、综合影响力稳居中国新闻网站前列的知名网站。
对于当选为十八大代表,舒斌说,这不仅是个人荣誉,更是颁给网络媒体界的“团体金牌”。这份光荣属于所有网络媒体,更属于所有媒体。从长沙出发到抵达北京,舒斌已经一口气发了6条微博,图文并茂。他认为,微博是听取民意、凝聚智慧的重要渠道。
“作为党代表,我接受你的采访;作为记者,我得记录下你们采访我的过程。”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舒斌还拿出手机拍照并准备发微博。
网络的影响近年来越来越大。舒斌建议,中国共产党决策层应在善待、善管、善用网络媒体方面有一个制度性安排,让领导干部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互联网观,敢于上网,敢于通过互联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希望党的政策能进一步推进网络问政的工作力度,更广泛听取民意,更大力度关注民生。”他说。
{page}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王莉丽说,全国党代会上首次出现来自网络媒体的代表,正是今天传媒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的写照,如何善用新媒体,是中国共产党执政面临的新课题。
舆论环境的变化也对传媒人提出了更多的考验。在刘万永看来,传媒人的使命更重要的是要给读者呈现一个真相,要以客观的角度、用事实说话。“我的日常工作就是深入基层,接触了大量来自最基层的群众。”
在这位调查记者的办公室内,堆满书包的角落柜子上,挂着两面锦旗,上面写着“伸张正义 无冕之王”。
“记者就是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的记录者。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他说,当党代表和做调查记者有很多共性,党代表建言献策要反映真实的情况,做调查性报道也要反映客观事实,呈现真相。这两项工作都需要掌握科学的调查方法,都需要行文准确公正,反映客观现实的东西。
翟惠生说,现代传媒已经成为执政党执政的题中之义。新闻传播是连接党和百姓的桥梁和纽带。作为媒体人中的党代表,既是参与者也是传播者,应该具有双重责任的使命感。
“十八大将开启一个新的时代,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时刻。我们不仅将见证历史,而且作为一个传播者还要传播历史,这就需要我们更多一份冷静和思考。”卢新宁说,过去十年,我们国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是仍然面临世所罕见的困难和挑战,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
她建议进一步提高整个国家的法制意识,包括依法行政、一般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同时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调动8000多万党员的积极性,凝聚共识,迎接挑战。
陕西广播电视台新闻主播杨芳是陕西新闻界唯一的十八大代表,在汶川地震等考验中表现突出。她说,媒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加强内容建设的同时加强传播能力建设,担当媒体责任,才能满足公众需求,适应今天舆论环境的变化。
作为上海广播电视台电视新闻中心首席播音员、主持人,印海蓉已经在上海电视台《新闻报道》的岗位上坚守了23年,成为上海乃至华东地区人们十分熟悉的“上海声音”。
她呼吁加强新闻队伍建设。“我们经济越来越发达,但软实力尤其是国际舆论格局仍是‘西强我弱’,应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这样才能让‘中国声音’变成‘中国好声音’,树立更全面真实的中国形象。”(新华社记者李勇 李斌 李自良 熊争艳 顾瑞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