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视网

桂视网>新闻>正在查看

习近平六年四访拉美掀“中国热”

2014年07月16日 11:10:05  来源: 新京报  所属分类:国际新闻  编辑:gltvs.com  阅读:   查看评论()

 

 

  当地时间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巴西,开始拉美之旅。几十年前,中国毛泽东思想已经远播拉美,包括巴西前总统卢拉、阿根廷现任总统克里斯蒂娜等人都深受影响。但是,中国和拉美相隔遥远,语言不通,普通人之间的了解不多。上世纪90年代,还有拉美人问“中国男人是不是都梳着小辫子”。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拉美掀起一股“中国热”。

  【传统印象】

  拉美民众误认为中国男人梳辫子

  从14日开始,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和古巴四国。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几个国家的领导人,就已经通过毛泽东思想了解中国。

  据新华社报道,毛泽东的著作和文章被介绍到拉美后影响了整整一代拉美左翼青年,包括委内瑞拉已故总统查韦斯、巴西前总统卢拉和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

  虽然毛泽东思想声名远播,但是在中国和拉美普通人之间的了解却并不多。中国前驻厄瓜多尔、古巴、阿根廷大使徐贻聪在拉美工作多年。他对新京报记者回忆称,十几年前在拉美做大使的时候,碰到的普遍问题是对方对中国了解不够。徐贻聪在1997年前往阿根廷担任大使。“经常会有人问我‘中国人是不是还有小辫子’。现在这种情况改变了很多,拉美人对中国的认知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他回忆说,“那段时间,我所做的重要工作就是让拉美的普通人、媒体,更多地了解中国。”

  中国前驻厄瓜多尔、智利、古巴大使刘玉琴在拉美工作30多年,对于中国和拉美之间从浅入深的了解,感触同样颇深,觉得拉美人对中国很友好,但是以前对中国了解不多。

  “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我在中国驻墨西哥使馆工作。当时一位有身份的墨西哥人访问中国。回来之后,他对我们说,没有想到中国市场上的东西这么多,这么丰富。”刘玉琴说,在这位先生原来的印象中,中国还是男的梳着长辫子,一片落后和穷困的状态。

  【政治交往】

  中美关系解冻中拉掀建交潮

  在外交领域,拉美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起步最晚。1960年,古巴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拉美国家。

  上世纪70年代,拉美国家掀起与中国建交的高潮,一些大国诸如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等都在此时与中国建交。目前,中国与33个拉美国家中的21个有外交关系。未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12个拉美国家,多位于中美洲。

  中国驻哥斯达黎加前大使李长华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拉美长期被美国视为“后院”。上世纪60年代正处于冷战时期,由于美国的影响,中国与拉美关系发展缓慢。

  中国在联合国恢复合法席位和基辛格秘密访华后,拉美掀起了与中国的“建交热”。李长华说:“当时很多拉美国家愿意和中国发展关系,但是要看美国的动向。只要发现美国有松动,就会跟上去。”

  1990年,国家主席杨尚昆对墨西哥、巴西、乌拉圭、阿根廷和智利进行了国事访问。这是中国国家元首对拉丁美洲地区的首次访问。

  随后,江泽民、胡锦涛分别两次访问过拉美。2009年和2011年,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问过拉美。

  2013年5月31日至6月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哥斯达黎加、墨西哥进行国事访问。习近平会见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总统时表示,“相知者,不以万里为远。”这句话也成为中拉友谊的写照。

  今年7月13日至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将访问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古巴四国,这已是他近年来第四次访问拉美。

  【文化交流】

  拉美年轻人争相学汉语

  进入21世纪后,中国和拉美的关系进入快车道,双方凸显出全方位合作的态势。

  美国国防大学西半球防务研究中心教授埃文埃利斯长期研究中拉关系和美国防务。他曾在一篇文章中称,过去十年间,中国在拉美的不断扩展深深改变了这一区域,这种改变体现在摩托车、汽车、联想电脑、华为及中兴手机等中国产品的不断涌现;体现在大街小巷的书摊能买到自学中文的CD和书籍;体现在拉美的港口和高速路上中国远洋集装箱繁忙的物流景象。

  徐贻聪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对拉美的影响明显扩大。现在拉美从政界到经济界,甚至普通老百姓,都认为中国是一个可以成为朋友的国家,对拉美发展有所帮助的国家。

  这种认知上的变化有时候快得要以“年”来计算。

  2009年,记者前往墨西哥期间,很多人还会把记者当成“日本人”。2012年,记者再次前往拉美与很多巴西记者聊天时,惊讶地发现他们中不少人都在学习中文。刘玉琴解释说,“现在确实很多拉美人想学中文。”中国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对拉美有很大吸引力。

  拉美人会思考,中国这么大的国家,原来那么穷,怎么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发展得这么快。抱着这样的疑问,很多拉美人想来中国看看,到中国学习的拉美人也挺多。

  截至2014年5月,中国在14个拉美加勒比国家开办了31所孔子学院,还有10个孔子课堂,另有一些国家正在筹办孔子学院。

  【经贸合作】

  智利“奇迹”救援使用中国造设备

  刘玉琴表示,上世纪80年代她在厄瓜多尔工作时,基本看不到中国的商品。到了90年代,很多中国商品已经进入拉美市场。“上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拉美市场上的中国商品主要是纺织品等,质量一般,价钱便宜。现在越来越多元了。”

  一些中国的产品,比如格力空调、吉利汽车早已打入拉美市场;2010年智利圣何塞铜矿的“奇迹”营救,关键设备重型履带式起重机由中国企业三一重工制造。在高科技领域,中国和巴西共同研制“地球资源探测卫星”。中国为委内瑞拉、玻利维亚发射过卫星。巴西航空工业公司和中国公司共同组建合资公司,在中国组装巴西的飞机。在金融合作方面,中国工商银行阿根廷分行去年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首家中国银行成功进入阿根廷。

  刘玉琴说:“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近年来中国和拉美国家全方位合作。中国和拉美距离遥远,语言也不太通,但是双方加强了解和合作的意愿很强。”

  此次中拉领导人会晤期间将提出成立中拉论坛。这是此次习近平主席出访非常重要的一个亮点。2011年,拉共体成立。2012年,中国提出倡议,希望建立中拉论坛机制。今年1月份,拉美33个国家达成一致,对中方的倡议给予积极的响应。

  刘玉琴表示,从这个速度上,就体现出双方强烈的政治意愿。中国和拉美加强合作,对双方都有利,是互利共赢。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储信艳

 

相关内容:

扫码转发

精彩视频

热点排行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