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视网

桂视网>新闻>正在查看

平乐:大喇叭一响普法进万家

2015年07月28日 22:06:02  来源: 广西法治日报  所属分类:平乐县  编辑:唐大钧  阅读:   查看评论()

  “农村信息相对闭塞,如何将平安建设的声音传到农户家中,平乐县的大喇叭破解了这一瓶颈。大喇叭唱响农村天空,法律普及千家万户,这一方法值得借鉴推广。”今年6月,桂林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徐锋在平乐县调研时,对平乐县利用农村农民久违的“大喇叭”开展法治宣传,给予充分的肯定。

 
  平乐县辖6镇4乡,共有45万多人口,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留守人群基本上为老人、妇女和儿童。由于这些群体文化程度不高,县城有线电视、广播、报纸和互联网普及不到农村,他们了解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渠道非常有限,一些偏远地方成为党委、政府宣传的盲区。在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目标任务之后,如何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全民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习惯,平乐县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在全县范围内实施“大喇叭”工程就是一个有效的尝试。
 
  “平安的声音就是从这里发出的。”7月14日,平乐县广播电视局局长黄金华将记者带到发射机房。农村的有线广播因为种种原因中断了数十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农村农民十分需要听到党和政府的声音,党和政府也需要一个平台把党的惠农政策、平安建设的声音传到农村农户。平乐县在“村村通”广播工程中,先后投入800多万元开展无线广播建设,使党和政府的声音可以传遍乡镇、农村。
 
  据了解,为切实提高群众的法律知识,增强全民法治意识,促进全县综治平安建设工作有序开展,平乐县积极探索法治宣传新路,充分利用宣传部门开展的“村村通”广播的惠民政策资源优势,借助其主基站传输广播信号,建立乡(镇)、村屯两级无线广播,使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当地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以最简洁有效的方式进村入户。目前,该县的阳安乡、青龙乡所有村屯的无线广播建设已达到全覆盖,其他乡镇也正处于安装阶段。全县共建立“大喇叭”76个,占全县145个村街(社区)的45.5%。
 
  该县阳安乡有“平乐县米粮仓”之称,由于人多地少,因土地山林纠纷引发的宗族矛盾很多,于是有了阳安乡“大米好吃,工作难做”的说法。乡党委书记胡韦告诉记者,自从有了“大喇叭”后,工作轻松了很多。不久前,他专门跑信访局一趟,发现阳安乡几个月来没有一起上访现象。
 
  阳安乡双河村村民陶树保告诉记者,自己已经有20年没听到“大喇叭”广播了,现在听到熟悉的声音感到十分亲切,农村方方面面的信息都能从广播里知道。“广播的内容很贴心,细致到农村医保缴费通知都有。过去因为信息闭塞,常常过了交款时间,跑很多冤枉路。”
 
  双合村支部书记陶佩文说,不久前村里有辆摩托车被盗,听到广播发布的信息后,其他村民自发提供线索协助民警将小偷抓获。
 
  在青龙乡郡塘村龙山屯,村民李绍强谈到“大喇叭”更是感触颇深:“针对村里不时发生的小偷小摸现象,大喇叭经常提醒村民怎样加强治安巡逻,做好防范。如今,村里没有发生一起盗窃案。”
 
  平乐县利用“村村通”广播这一简单便捷的渠道,开展农村法治宣传,把平安建设的声音传遍乡镇农村每一个角落,使法治宣传教育更具广泛性和针对性,增强了农村群众的法律意识,使农民进一步加深了对综治平安建设工作内容的了解,有效提升了群众社会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推进了平安建设工作进程,营造了和谐稳定的法治环境。
 
 
大喇叭传递法治好声音
 
黄鹏飞
 
 
  平乐县针对农村地区地处偏远、信息相对闭塞,群众了解国家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渠道相对有限等情况,在农村地区实施“大喇叭”工程,将平安建设、法治建设和国家政策法规的“好声音”及时传递到农户家中,让村民享受“普法大餐”,这一创新之举确实值得称赞。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人群基本为老人、妇女和儿童,由于这些群体文化程度不高,法律意识淡薄、辨别是非能力不强,一旦遇到涉法问题,他们往往不知所措,甚至不懂得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另外,随着国家扶贫力度的不断加大,惠民政策越来越多,如不及时了解党的政策法规,很多惠民政策就会与自己失之交臂,这对农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于党的政策不符,于民的利益不利。
 
  平乐县党委、政府把关注民生民利当作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在大喇叭“哑巴”了几十年后,重新把它“唤醒”,利用广播这一简单便捷的渠道,开展农村法治宣传,把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及时传遍乡村的每一个角落,使法治宣传教育更具广泛性和针对性,增强了农村群众的法律意识,促进了社会的稳定,真可谓一举多得!

相关内容:

扫码转发

精彩视频

热点排行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