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质监局通报全区服装监督抽查结果,8批次产品不合格
一款校服标注含棉量95% 检测结果却为0
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南宁讯 (记者王春楠)11月23日,自治区质监局通报了2015年全区服装监督抽查结果,全区各地51批次被抽检产品中,有8批次不符合要求。其中南宁市靓锦制衣有限公司生产的中小学校服,标注的纤维含量为含棉95%,抽检结果却为100%聚酯纤维,根本不含棉。
此次监督抽查共抽查了南宁、桂林、柳州、河池、百色、梧州的24家企业生产的51批次产品,抽查主要以《2015年服装产品质量广西监督抽查实施细则》为检验依据,有6家企业生产的8批次产品不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不合格产品的“中枪”项目主要集中在纤维含量和pH值两方面。
中小学生校服质量一向为质监部门关注的重点,此次共抽取3家学生装生产企业的8款产品,品牌为新希望、学冠等,校服则包括男女学生运动套装、春装和夏装。经抽查,新希望、学冠的7款校服产品各项指标均合格。不过,由南宁市靓锦制衣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款中小学生制服,指标要求含棉95%、含氨纶5%,但检测结果却令人大吃一惊,纤维含量全部为聚酯纤维,既不含氨纶,也不含棉。
质监部门相关人士解释,纤维含量即产品采用原料的成分含量,是纺织产品内在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消费者选购产品最为关注的内容之一。棉是纯天然纤维,柔软舒适,吸湿透气性好,人体穿着亲肤舒适;聚酯纤维耐皱、弹性好,但透气性不够强,容易感觉闷热。由于聚酯纤维制造成本比纯棉低,有些企业会违规调整产品中棉和聚酯纤维的含量比例,以达到偷工减料的目的。
记者了解到,今年7月份,我国首次推行中小学生校服国标,对校服的面料、制作和安全要求等都进行了明确规定。其中,为保证校服穿着的舒适性,国标要求汗衫、衬衣以及薄型运动装校服接触皮肤部位含棉必须达到35%。
此外,本次抽检还有6批次样品的pH值不符合标准要求,且全部偏碱性,最高值为9.7。据了解,服装产品的pH值过高或过低,均有可能破坏人体皮肤酸碱度平衡,引起皮肤过敏或感染,使皮肤易受到其他病菌的侵害。
目前,自治区质监局已责成相关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本次检查中不合格的产品及其生产企业依法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