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底,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方面军,分别从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革命根据地战略转移,历时两年,1936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这就是当时轰动世界的红军征。红军长征共经历15省,包括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贵州、等地。红军进入广西后,入驻的首站就是我们桂林的灌阳县。据资料统计,灌阳境内有43个单位被列为“湘江战役系列”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县内馆藏红军文物也达100件。沿着红军长征的足迹,记者首先来到灌阳。
1934年11月26日,中革军委命令红三军团第五师立即赶到新圩,阻击由恭城、灌阳北上的桂军,全力坚持3至4天。红五师接到命令后,师长李天佑、政委钟赤兵立即率领十四、十五团及军委“红星”炮兵营星夜赶赴新圩。29日,桂军增派6架飞机在红军阵地轮番轰炸、扫射,发动大规模的立体进攻,并在正面不断增加兵力,发起连续冲击,又派出小股部队迂回袭击红军侧背。红五师与桂军展开了白刃战,反复争夺山头,伤亡很大。30日,战斗更为激烈,红五师在板桥铺、龙塘、楠木山一线,一直坚守到接防的红六师第十八团到来。红十八团接防后,在楠木山村附近的炮楼山一带进行布防,12月1日被桂军分割包围,仍顽强阻击至全军覆没。
记者 李洁:“灌阳新圩阻击战 是湘江战役三大阻击战之一,也是当中最惨烈最悲壮的一场,红军三过灌阳在这里浴血奋战不屈不挠六千多名红军将士在这里壮烈牺牲,如今灌阳人民为了缅怀先烈修建了我身后的酒海井烈士陵,陆续将之前散落于民间的红军遗骸归葬于此。”
灌阳县民政局局长王良益全程参与了酒海井红军烈士纪念园扩建工作,我们现在看到的酒海井烈士陵在今年9月刚刚落成。据王局长介绍,烈士陵之所以会选择在这里,首先是因为在2003年的时候,灌阳县委、县政府为了纪念在酒海井被革命党反动派残害的一百多名红军战士修建的纪念碑就在旁边,而且纪念碑已经在2006年候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经成为灌阳县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灌阳县民政局 局长 王良益:“第二个原因当时我们选择这个地方是是我们在新圩的和睦村,当时在新圩阻击战的时候设置了一个红军战地救护所,当时从一线战场上下来的有些重伤的抢救不了的,重伤员可能也牺牲了,救不了的时候牺牲了,就就地埋葬在这个地方,第三个方面的原因主要是考虑到这个地方的地理位置,包括山地形状什么的,很适合筹建一个红军烈士陵园。”
红军烈士陵主墓冢高达25.76米,宽度80米,主墓冢上方是一顶红军帽,中间的黑色石碑上镌刻着“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几个大字,两边的壁画生动的还原了当年红军在条件极为艰苦的情况下,仍然顽强奋战的画面,主墓冢也是整个红军烈士纪念园的核心建筑。在主墓冢的顶部,有三块巨大名录,上面刻满了在新圩阻击战中牺牲的烈士姓名。从2014年起,灌阳县就组织了6个工作队,通过走访老红军家属、查找回忆录、咨询灌阳县依然健在的当年战争亲历者,以及广泛搜集百姓中从前辈那里流传下来的种种线索。
灌阳县民政局 局长 王良益:“红旅办组织请了好多部门的专家来座谈论证,就是说从查找当时哪些部队过来在什么地方打仗,这些部队由什么地方的人来组成从部队的番号等等角度,从这个方面我们来查找他们的一些根源,第一个办法就是协查,我们专门发了个涵去福建、湖南还有江西、还有广西的百色、龙州等等红军当时的原籍地,请他们从历史的角度或者从史志这个角度,或者从部队番号这个角度来帮我们核实、查找当时红军有哪些人到这边来打仗,第二个方面就是总的说是由红旅办协调,多部门配合 主要是发动我们全县的党员干部群众来积极参与帮我们来寻找,在寻找的过程当中县里面专门下发了一个通知,关于开发红色旅游的通知,这个通知下发到各乡镇,第二个方面是;第三个方面我们专门从史志办,从等等这些部门的领导,深入到各个乡镇召开座谈会,跟我们当地原来的老同志、老红军后代等等,去了解他们了解的情况,去收集第一手的资料。”
经过长时间、多途径的努力,目前一共核查到2480名烈士姓名和遗骸,也陆续将大部分烈士遗骸归葬于此。
灌阳县民政局 局长 王良益:“比方说像酒海井那一百多个(烈士遗体)都不知道冲到什么地方去了,所以为什么把这个点放在这个地方就是这个原因,还有就是说当时的救护所,有些埋葬在什么地方 当时因为时间比较仓促 有些群众是在外面随便野葬了,所以有些也查不到根源,也找不到遗骸,但是总的来说大部分的遗骸已经确定了。”
近两年来,为告慰先烈的英魂,灌阳县委、县政府动用一切力量查访核验红军烈士的长眠之地,规划建设了红军烈士纪念园,据了解,公园建成后,将分为包括主墓区、纪念广场区、管理服务区、公园区、纪念场馆、山地瞻仰区六大功能区,成为世人重温长征历史、瞻仰革命先烈的重要场所,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成为长征精神永续传承的重要载体和见证。
灌阳县民政局 局长 王良益:“我们烈士陵园总体规划是6大功能区,这里是主墓区,这里是纪念广场区,这里是属于第二期了,第三是管理服务区,以后我们肯定要进行一些管理,所以要管理服务区,第四个方面就是这个地方是整个,为了保留我们原来这个老的(纪念碑),因为它已经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这就是公园区这是休闲的地方,就是下一步规划,这是纪念场馆,以后我们可能要设置一个纪念场馆,最主要是后面这个区域,下一步要根据山的形状,要规划设计成一个山地瞻仰区,就是说要建一条幽幽小道,这个小道的旁边竖起碑,这个碑就把我们红军长征三过灌阳的故事,全部用碑的形式把它刻画到这上面,所以游客可以一边走路一边看,一边看到红军的故事。”
80多年的时光像是一条沟壑,许多的历史细节逐渐模糊。但在灌阳,红色记忆却并没有褪色,因为我们见证了一种力量,这种力量让长征精神在这块土地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1934年11月26日,中革军委命令红三军团第五师立即赶到新圩,阻击由恭城、灌阳北上的桂军,全力坚持3至4天。红五师接到命令后,师长李天佑、政委钟赤兵立即率领十四、十五团及军委“红星”炮兵营星夜赶赴新圩。29日,桂军增派6架飞机在红军阵地轮番轰炸、扫射,发动大规模的立体进攻,并在正面不断增加兵力,发起连续冲击,又派出小股部队迂回袭击红军侧背。红五师与桂军展开了白刃战,反复争夺山头,伤亡很大。30日,战斗更为激烈,红五师在板桥铺、龙塘、楠木山一线,一直坚守到接防的红六师第十八团到来。红十八团接防后,在楠木山村附近的炮楼山一带进行布防,12月1日被桂军分割包围,仍顽强阻击至全军覆没。
记者 李洁:“灌阳新圩阻击战 是湘江战役三大阻击战之一,也是当中最惨烈最悲壮的一场,红军三过灌阳在这里浴血奋战不屈不挠六千多名红军将士在这里壮烈牺牲,如今灌阳人民为了缅怀先烈修建了我身后的酒海井烈士陵,陆续将之前散落于民间的红军遗骸归葬于此。”
灌阳县民政局局长王良益全程参与了酒海井红军烈士纪念园扩建工作,我们现在看到的酒海井烈士陵在今年9月刚刚落成。据王局长介绍,烈士陵之所以会选择在这里,首先是因为在2003年的时候,灌阳县委、县政府为了纪念在酒海井被革命党反动派残害的一百多名红军战士修建的纪念碑就在旁边,而且纪念碑已经在2006年候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经成为灌阳县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灌阳县民政局 局长 王良益:“第二个原因当时我们选择这个地方是是我们在新圩的和睦村,当时在新圩阻击战的时候设置了一个红军战地救护所,当时从一线战场上下来的有些重伤的抢救不了的,重伤员可能也牺牲了,救不了的时候牺牲了,就就地埋葬在这个地方,第三个方面的原因主要是考虑到这个地方的地理位置,包括山地形状什么的,很适合筹建一个红军烈士陵园。”
红军烈士陵主墓冢高达25.76米,宽度80米,主墓冢上方是一顶红军帽,中间的黑色石碑上镌刻着“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几个大字,两边的壁画生动的还原了当年红军在条件极为艰苦的情况下,仍然顽强奋战的画面,主墓冢也是整个红军烈士纪念园的核心建筑。在主墓冢的顶部,有三块巨大名录,上面刻满了在新圩阻击战中牺牲的烈士姓名。从2014年起,灌阳县就组织了6个工作队,通过走访老红军家属、查找回忆录、咨询灌阳县依然健在的当年战争亲历者,以及广泛搜集百姓中从前辈那里流传下来的种种线索。
灌阳县民政局 局长 王良益:“红旅办组织请了好多部门的专家来座谈论证,就是说从查找当时哪些部队过来在什么地方打仗,这些部队由什么地方的人来组成从部队的番号等等角度,从这个方面我们来查找他们的一些根源,第一个办法就是协查,我们专门发了个涵去福建、湖南还有江西、还有广西的百色、龙州等等红军当时的原籍地,请他们从历史的角度或者从史志这个角度,或者从部队番号这个角度来帮我们核实、查找当时红军有哪些人到这边来打仗,第二个方面就是总的说是由红旅办协调,多部门配合 主要是发动我们全县的党员干部群众来积极参与帮我们来寻找,在寻找的过程当中县里面专门下发了一个通知,关于开发红色旅游的通知,这个通知下发到各乡镇,第二个方面是;第三个方面我们专门从史志办,从等等这些部门的领导,深入到各个乡镇召开座谈会,跟我们当地原来的老同志、老红军后代等等,去了解他们了解的情况,去收集第一手的资料。”
经过长时间、多途径的努力,目前一共核查到2480名烈士姓名和遗骸,也陆续将大部分烈士遗骸归葬于此。
灌阳县民政局 局长 王良益:“比方说像酒海井那一百多个(烈士遗体)都不知道冲到什么地方去了,所以为什么把这个点放在这个地方就是这个原因,还有就是说当时的救护所,有些埋葬在什么地方 当时因为时间比较仓促 有些群众是在外面随便野葬了,所以有些也查不到根源,也找不到遗骸,但是总的来说大部分的遗骸已经确定了。”
近两年来,为告慰先烈的英魂,灌阳县委、县政府动用一切力量查访核验红军烈士的长眠之地,规划建设了红军烈士纪念园,据了解,公园建成后,将分为包括主墓区、纪念广场区、管理服务区、公园区、纪念场馆、山地瞻仰区六大功能区,成为世人重温长征历史、瞻仰革命先烈的重要场所,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成为长征精神永续传承的重要载体和见证。
灌阳县民政局 局长 王良益:“我们烈士陵园总体规划是6大功能区,这里是主墓区,这里是纪念广场区,这里是属于第二期了,第三是管理服务区,以后我们肯定要进行一些管理,所以要管理服务区,第四个方面就是这个地方是整个,为了保留我们原来这个老的(纪念碑),因为它已经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这就是公园区这是休闲的地方,就是下一步规划,这是纪念场馆,以后我们可能要设置一个纪念场馆,最主要是后面这个区域,下一步要根据山的形状,要规划设计成一个山地瞻仰区,就是说要建一条幽幽小道,这个小道的旁边竖起碑,这个碑就把我们红军长征三过灌阳的故事,全部用碑的形式把它刻画到这上面,所以游客可以一边走路一边看,一边看到红军的故事。”
80多年的时光像是一条沟壑,许多的历史细节逐渐模糊。但在灌阳,红色记忆却并没有褪色,因为我们见证了一种力量,这种力量让长征精神在这块土地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李洁 文涛 灌阳台 湛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