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视网

桂视网>新闻>正在查看

每一朵花儿都享受阳光——聚焦广西“双千计划”系列报道之九

2017年12月19日 11:35:32  来源: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  所属分类:置顶资讯  编辑:秦彬祥  阅读:   查看评论()

   每一朵花儿都享受阳光

   ——聚焦广西“双千计划”系列报道之九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记者 奚振海 通讯员 梁芷铭

    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我区构建了一整套的学生资助体系,帮助贫困学生入学;教育资源配置更加注重向薄弱地区、薄弱学校、弱势群体倾斜;促进职业教育定点、定向、精准扶贫,提升教育服务发展、服务民生的能力,教育红利持续释放。

   完善资助帮扶体系

    9月6日,教育部举行“教育金秋”系列第七场新闻发布会,我区都安瑶族自治县教育局向全国介绍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落实情况。都安是贫困程度较深的少数民族自治县,自2009年启动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至今,该县办理生源地贷款累计3.6万人次,发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2.23亿元。

    生源地贷款落实情况,是对我区全面建立学生资助体系10周年的一次总结。目前,我区已建成健全的学生资助体系,实现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程覆盖、无缝衔接”,资助人数和资助金额逐年增长。2014年至2017年上半年,我区贫困学生享受资助资金累计达229.53亿元,受助学生达1120.36万人次,发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60.47亿元,获贷学生94.55万人,这一资助体系保障了农村贫困户子女获得持续有效的资助。

    为进一步落实“教育精准扶贫”有关要求,全力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无障碍上学,我区从去年秋季学期起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子女免除学前教育保教费和普通高中学杂费,结合已实施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学杂费和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从而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就学15年免费教育。同时通过调整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简化申请评定程序等方式,保障对其的优先重点资助。

    营养餐孩子们吃得香

    中午放学铃声响起,田阳县头塘镇百里小学的孩子们,陆续来到食堂自觉列队。厨房窗明几净,这一天的菜有猪肉、鸡蛋、南瓜,米饭管够。

    四年级学生陆榕萍吃得很香。回忆起刚入学那年,因为妈妈外出务工,爸爸在家务农无暇顾及自己的饮食起居,这个小女孩经常饱一餐饥一餐。“一些偏远乡村,像这样为吃饭发愁的中小学生还有很多。”百里小学校长黄玲珍说,为解决学生吃饭问题,学校曾自建一个“微食堂”,但规模小、缺人手,老师下课忙做饭,很不方便。随着国家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百里小学的孩子们迎来了每人每天4元的免费营养午餐。

    截至目前,全区共有63个县开展了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其中:国家试点县29个,自治区试点县13个,市、县地方试点县(区)21个。惠及学校8564所,学生1668399人。为实施普及好营养餐,广西出台多项措施,配套投入资金20多亿元,建设食堂近5000个,有效改善了学校食堂基础条件和学生就餐环境。

    据自治区疾控中心营养监测数据显示,各试点县学生营养不良率逐年下降,受益学生的营养状况得到较大改善。

   精准资助助力脱贫

    来自都安的广西机电工程学校二年级学生韦表昌,至今仍记得去年入学时的情况:没花一分钱,便通过绿色通道顺利办完入学手续,成为该校“教育圆梦班”的一名新生。在广西,像韦表昌这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学子还有不少。为了帮助处于困境中的孩子,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我区创新实施了多项教育精准扶贫政策,用知识和教育为“穷娃”点亮了希望。

    2016年,我区出台《教育精准脱贫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该方案总体目标以全区100万左右贫困生(特别是54个贫困县贫困生)为对象,通过单独招生、统一管理、精准资助、充分就业等有力措施,让贫困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实现“上学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职业培训是教育精准扶贫最有效的措施之一,贫困家庭子女熟练掌握一门就业技能,是一项快捷且长效的脱贫致富方法。为此,我区还将精准教育扶贫政策瞄准了“两后生”(指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年龄15-22周岁的未婚初、高中毕业生,含退学、辍学学生)。来自隆安县的陆利萍因为家中经济困难,初中毕业即辍学打工,但身无一技之长,在外务工也是相当辛苦。得益于我区“两后生”职业培训专项计划,她在广西机电工业学校进行了为期10个月的学习,实现了技能型就业。

    抓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根本大计。近年来,我区整合资源,强力推进,全面实施教育精准扶贫,加大力度扶持贫困家庭子女上学就业。通过对贫困家庭子女从小学开始全程跟踪资助到中高职、大学毕业,减少贫困学生的辍学率,提高学生的就业技能,每年可帮助3万个以上的贫困家庭实现稳定脱贫。

 

相关内容:

扫码转发

精彩视频

热点排行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