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村里的“摩托书记”
——记阳朔县普益乡大山村“第一书记”李振华
“每天早晨还没起来就听到摩托车的刹车声,我就知道李书记又进大山搞扶贫来了。”普益乡大山村村民黎兴梅说。
黎兴梅口中的李书记叫李振华,2015年10月他从桂林市园林局的二层机构单位来到普益乡大山村做了扶贫“第一书记”, 一年多来这个不善言辞、埋头苦干的青年总是周日从桂林家里出发,骑着他的摩托车来到普益乡政府扎根住下,全程93公里,周一一大早又骑着他的摩托车到大山村委开展扶贫工作,周五下了班又开始93公里的骑行路程回他在桂林的家。一年多来,不论刮风下雨从不间断,大山村委各自然村的村道、田间地头、农户家都留下了他骑行的身影。
脚踏实地 为大山村民圆“修路梦”
普益乡大山村委有11个自然村,共 279户940人居住,以水稻、水果种植和特色养殖为主,村里的农产品种类十分丰富,但2015年10月前这个距阳朔县城20公里的贫困山村全是不超过4米宽由砂石铺成的村道,坑洼不平、路不好走,上门收购的农产品价格也大幅降低,这成了大山村发展的瓶颈,修建一条水泥路也成了村民的渴望。
“很山、很偏远、交通基础设施太落后了,更感到痛心。”这是李振华与记者在谈及第一次进大山村有何感受时发出的感慨。痛心的同时,李振华默默地挑起了修路的重担,把修路作为扶贫的突破口来抓。于是,他马不停蹄与村委干部到各自然村查看道路情况,一起商讨修建哪条主干道、修多宽多长、占地多少、有什么修建困难等,又骑上摩托车到乡里与乡领导协商,写申请、写报告,白天奔走于大山到县城的道路上为修路筹钱,晚上就到村民家中做思想工作,为的就是早日圆大山村民的“修路梦”。
好事总要多磨,在这个人均耕地本来就少的大山村,村民仅靠几亩薄地生产生活,修路要占地,他们一开始确实不能接受。李振华就和乡领导、村干部到村里逐家逐户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告诉他们修路的好处和重要性。吃闭门羹是常有的事,然而,李振华总是锲而不舍地在不同意修路的村民家门口等候劝说,跟他们讲修路的好处,遇上一些年纪稍大的老人,思想一下转变不过来的,他就想办法与在外工作的青年人联系,让老人的儿女协助劝说。一番努力终于换来成效,截至目前,大山村委已修(扩)建硬化道路7条,全长15.8千米,总投资达422多万元。“这条进村委的路终于修好了,真的很感谢县里、乡里的帮助,更加要感谢李书记,他为我们大山村做的真的太多了。”黎兴梅高兴地说。
克难攻坚 帮村民解决饮水难问题
2016年8月,李振华陪同县领导到大山村委调研,在一户村民家中看到2米深的蓄水池里只有三分之一的水和一些黑色的游动物,走近细看居然是一群活生生的小蝌蚪,这番场景震惊了所有在场的人。“真的很震惊,怎么还会有这么艰难的地方,喝一口干净的水都是一种奢望。”李振华回忆着对记者感慨道。因地形因素,大山村民很难打井引用地下水,只能从山岭上把山泉水引到家里使用,但取水点与村民居住地至少有几公里的距离,水经过陡峭的山岭和弯曲的山路到达家里时也所剩无几了,这是大山村民饮水的常态。为彻底改变这一现象,李振华又开始忙碌起来,骑着他的摩托车与县领导、乡领导踏遍每一个村庄、每一个山头、每一处水源地,观察选择干净的水源取水点和最佳水塔修建处,终于做好了村民的思想工作和修建方案。修建这么大的饮水工程,需要的经费也不言而喻,面对巨大的经费开销,李振华愁容满面,但一想到蓄水池中的蝌蚪,他又重拾信心,多次组织村委干部一起前往县水利局、市园林局、县扶贫办等单位争取修建资金。
2016年12月的一个傍晚,夜幕已降临,李振华骑摩托车在去村民家了解生产生活情况回来途中,正在扩建的山路让骑行更艰难,一不留神摔了一跤,人和车都挂在山岭的悬崖处,李振华淡定爬起来擦掉身上的血渍,拉回倒在悬崖边上的摩托车,继续开往乡卫生院,当时他的脑袋被缝了四针,可第二天,他又骑着摩托车筹钱去了。
收获总不会辜负辛勤努力的人,据了解,大山村委现已有4个饮水工程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总投资达80万元。“以前一到干旱季节,水根本就不够用,勉强够煮饭炒菜,全家人洗澡都难。现在根本不用担心用水的问题了。”大山村委将军坳村村民李桂荣望着水龙头里白花花的山泉水满意说道。
尽心尽力 助村民做产业谋发展
扶贫不能一昧地输血,更要想方设法帮助大山村委造出发展产业的新鲜血液。李振华鼓励村民发展砂糖桔种植,村民们也十分信任他,纷纷投身到种植砂糖桔的行列中,从2015年种植总面积200亩发展到现在的1500亩。为减轻贫困户的负担,李振华向后盾单位(市园林局)和县农业局、交运局、扶贫办等申请帮助,前后为贫困户拉回了数十包的复合肥料,多次邀请县农业局、科技局、科协的农技专家到大山村实地指导砂糖桔种植,并成立了大山种养专业合作社,供村民交流种植、销售经验。除此之外,李振华还为大山贫困户争取到由县水产畜牧兽医局赠送的6000多只雏鸡,作为大山虫仔鸡的幼苗培育。在发展种养业的同时,李振华时常与农业、畜牧、科技等单位联系,请他们多进村指导,把有关种养方面的指导材料打印出来发放到村民手里,尽心尽力帮助他们解决种养问题。待水果、虫仔鸡等可售之时,他又奔走在销售市场的路上了。在党建方面,李振华也从不松懈,多次到奔走筹措了8万余元资金,整修了村委办公楼,为村委增添硬件软件设施若干,建立了干部值班制度,组织开展党员学习会,开展庆祝“三八”妇女节活动等。
李振华还心心念念地跟记者说,因地形影响,大山时常发生道路塌方现象,要帮助村里修建道路护坡;村里电压低,要解决电压低的问题……
扶贫虽辛苦,但也有开心的时刻。看着修好的水泥路,干净的山泉水,郁郁葱葱的砂糖桔,李振华的愁容里有了一些喜悦:“看着大山一点点地变好,村民一天一天地富裕,我的心终于有了些许安慰。”
李振华只是千千万万驻村扶贫“第一书记”的一个缩影,他们长期远离市井繁华,暂放家庭孩子,来到贫困的山区扎根住下,埋头苦干,每天穿梭在田间地头,穿梭在政府与村民的家中,奔走于筹钱的途中,不求回报,为的只是帮助贫困的山区早日脱贫,过上好一点的日子,为的只是分享扶贫成功时刻的喜悦。(农翠华 谢次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