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视网

桂视网>新闻>正在查看

阳朔县:“红色引擎”奏响脱贫致富最强音

2018年03月02日 10:55:03  来源: 桂视网  所属分类:我身边的脱贫故事  编辑:田宜灵  阅读:   查看评论()

近年来,阳朔县围绕贫困村的乡村面貌、产业发展、乡风民风三大发展重点,筑牢“红色堡垒”、锻造“红色旗帜”、传承“红色基因”,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以“红色引擎”助力贫困村脱贫摘帽,实现了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双推进”。

“红色堡垒”带动乡村面貌大变样。该县把配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提高基层党组织服务阵地高标化作为重要抓手,筑牢脱贫攻坚战斗堡垒。结合村级“两委”换届,注重选好配强农村基层组织带头人,2017年全县9个乡镇114个村(社区)党组织全面完成换届选举,其中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比上届减少0.65岁,致富带头人占35.62%,村级党组织班子服务脱贫攻坚的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升。深入推进“党旗领航·廉洁护航·宜居乡村”建设,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投资1300多万元新建50个功能设施标准化村,85%的村委楼完成夜间党徽亮化工程,90.35%的村级办公场所超过200平方米,11个软弱村“脱软”并顺利换届,打造了一批村级廉洁党建触摸查询系统,充分发挥487名村级廉洁监督员作用,进一步加强了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全县深化开展“村党支部建设年”活动,以标识标牌规范、办公场所设置规范、干部服务规范、监督管理规范为主要内容进行村级党组织场所“四规范”建设,整合资源,在打造村级综合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建立了高标准的党群综合服务中心,强化了党员服务功能,增强了党组织凝聚力。如高洲村是自治区“十三五”贫困村,该县县委、镇党委结合组织阵地标准化建设,整合各方资源,投入了130多万元为该村建成了集政务服务、村民议事、党员教育、旅游咨询、科技培训、便民服务等于一体高标准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同时实行帮扶走访、民事代办、志愿服务等联系服务群众制度,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高洲村的党员群众积极投工投劳,通过大力实施村屯绿化、道路硬化、饮水净化、电网升级改造、危房改造、易地搬迁等13项惠民工程,村委所有自然村道路全部实现硬化、亮化,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提升。村民还主动在房前屋后建花圃,整个乡村面貌实现大变样,为乡村旅游奠定了坚实基础。

“红色旗帜”助力产业发展大提升。该县在强化队伍建设上狠下功夫,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大学生村官等多支队伍力量,主动服务脱贫攻坚主战场,如为第一书记每人安排1.5万元的驻村工作经费和5万元的驻村帮扶经费,充分调动了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施党建“1+N”结对帮扶贫困户,党员干部扎根村庄,与贫困群众同坐一条板凳,详细记录困难家庭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帮扶措施,深入探讨村级发展之路,党建帮扶队成为了困难群众的“主心骨”、村级发展的“顶梁柱”。贫困村高洲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金桔、砂糖桔等特色水果种植,村民人均有水果面积超过1.7亩。此外,高洲村正由传统农业向漓江徒步游+乡村生态游+农家生活体验游等多元复合的产业发展模式转型升级,3300米长的漓江旅游休闲步道和落差近40米的阳朔最美瀑布——虎山瀑布,每天都吸引来上百名游客进村观赏原生态的风光,那些被暂时遗忘的泥巴房成了香饽饽,现已有两栋泥巴房被外地老板租作精品民宿,还有近10栋正在商谈中。借助乡村旅游的发展,高洲村还新发展了120亩的有机蓝莓园,成为全市种植最早、规模最大的蓝莓种植基地,年产值超百万,每年聘请附近村民200多人入园务工,并辐射带动6户村民发展起生态农业观光园。村内有了支柱产业,村民收入就有了保障,2017年该村人均纯收入增加1000元以上,2016年、2017年共脱贫2689人,贫困发率已降至2.17%,低于自治区3%的脱贫标准。

“红色基因”引领乡风民风大改观。该县充分挖掘各村的红色教材,建成多个镇、村级历史文化陈列馆,用红色资源传播凝聚正能量,丰富和强化了基层阵地的吸引力和文化凝聚力,激励党员干部发扬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奋力脱贫攻坚。高洲村保存有抗日阻击战的遗址,该县县委在指导该村在挖掘红色旅游资源的同时,充分利用这个“红色基因”,大力发扬与营造廉政勤政向善的党风政风民风,各级领导、党员干部积极传承红色基因、发扬“老八路”和人民公仆的工作作风,与困难群众“手拉手、心贴心”,倾听群众所期所盼。通过开展“送医送药送健康”“送学送教送温暖”“送种送养送技术”等活动,让贫困户切实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帮扶干部积极落实新农合补助、教育扶贫等帮扶政策,2017年高洲村66210名贫困户全部有医疗保障,村内115名适龄儿童少年均有义务教育保障。在围绕贫困村脱贫“十一有一低于”和贫困户脱贫“两不愁三保障”“八有一超”以及其他扶贫项目中,相关部门严格执行审查制度,市、县、镇党委和纪委积极介入,确保项目建设成为廉洁高效的党风政风样板。村党支部通过“三会一课”、村史宣传、民俗活动、廉政文化阵地建设等为载体,形成了讲团结、比奉献、明孝义、谋发展的社会新风尚。在修建沿江旅游步道时涉及占用68户村民的土地,在党员干部的率先垂范下,村民全部自觉无偿提供建设。漓江景区还就漓江高洲村段的生态景观林保护、江面保洁、村民筏工的美德教育和管理等工作与村集体合作,采取服务创收模式实现村集体经济年稳定收入突破2万元。

 

相关内容:

扫码转发

精彩视频

热点排行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