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视网

桂视网>新闻>正在查看

龙胜县多措并举盛开旅游扶贫致富花

2018年03月02日 10:55:03  来源: 桂视网  所属分类:我身边的脱贫故事  编辑:田宜灵  阅读:   查看评论()

如何让旅游与扶贫无缝对接、深度融合,切实把旅游的优势转化为脱贫的优势。近年来,龙胜各族自治县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通过大力实施生态、旅游、扶贫一盘棋战略,狠抓生态建设,积极保护发展多彩的民族文化,创新多种旅游扶贫模式等举措,减贫速度超过预期目标,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旅游扶贫成为龙胜最有效的扶贫模式。2016年,全县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2.5万人,间接从业人员达5万人,依托旅游产业带动45.29%的贫困人口享受到旅游发展带来的红利。据初步统计,2016年全县接待游客772.68万人次,同比增长8.9%;旅游总消费73.7亿元,同比增长16.26%

一、找准定位,构建全域旅游扶贫大格局

该县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崛起”的发展战略,构筑了龙胜旅游“全域一区一线”的发展格局。全域:即全域旅游。一区:即全县大景区,将全县作为一个大景区来打造,力争把龙胜建成国家生态公园。一线:即龙胜生态旅游扶贫大环线,建设全长300多公里,连接全县所有乡镇和80%的行政村的生态旅游扶贫大环线,将全县的主要景区景点串点成线、串线成片,推动龙胜旅游全面提升。同时将全域旅游与全域有机结合起来,鼓励群众大力培育高山有机米、有机菜、有机茶、有机果等有机食品,着力把全县打造成一个有机食品大产区,吸引了一大批游客慕名而来。

二、 夯实基础,营造旅游扶贫好环境

为了更好地发挥旅游对扶贫的推动作用,分别从五个方面夯实基础。

一是打好生态保卫战。优良的生态环境是龙胜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潜力、最大品牌,同样也是旅游产业的核心所在。为打造“康寿养生游”品牌,该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采取了禁伐水源林、禁采河沙、停止批建小水电站、全县范围内禁渔、不再引进有污染的工业企业等系列措施。目前关停并转了70多家木材加工厂,近两年没有批准过1立方杂木林砍伐指标,并再也没有出现乱砍伐杂木林的情况。201591日,龙胜强力推进全面禁采河沙行动,关闭了70多家河道采沙场,旅游发展的空间进一步提升。

二是加强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坚持民族文化是龙胜人民的根、旅游发展的魂这一理念。专门成立了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项目指挥部,下设民族节庆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族传统工艺、民族服饰文化、民族医药、民族建筑文化、民族传统艺术、民族饮食文化等八个工作组,切实加强少数民族文化的发掘、传承和发扬。同时,积极打造“民族百节旅游县”,组织开展好龙脊梯田文化旅游节、泗水乡瑶族红衣节、伟江乡苗族跳香节、龙脊镇红瑶晒衣节、乐江乡侗族祭萨节等节庆活动,形成了“大节三六九,小节月月有”的“民族百节之乡”,民族节日游、民俗风情游成为龙胜旅游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

三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优化旅游环境和创建龙胜旅游品牌,该县不断整合资金,加大投入。两年来,投入近5亿元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新修龙脊景区循环路、全县生态旅游扶贫大环线等重点工程,新建了一批高标准的观景平台、停车场、旅游集散中心、咨询服务中心、标识标牌、景区寨门、村寨石板路等等,新建和改造银水侗寨、广南侗寨等地的旅游厕所42座。龙脊至县城骑行绿道、双洞游客集散中心、龙脊景区创5A等一大批工程正在启动。

四是推进特色旅游名镇名村建设。全力打造和提升龙脊镇国际特色旅游小镇、瓢里商贸物流玉石饮食特色名镇、三门玉文化展示和寻宝小镇以及平等民族特色和红色文化小镇;龙脊镇龙脊村、泗水乡周家村成功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村”;龙脊镇龙脊村入选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和首批“中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伟江乡布弄苗寨、泗水乡周家村白面瑶寨、三门镇同烈瑶寨、乐江乡宝赠侗寨、平等镇广南侗寨、龙脊镇平安壮寨等11个村寨被国家民委命名为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伟江乡新寨等19个民族村寨被列为中国传统古村落名录。

五是强化旅游宣传推介。通过加强宣传团队建设、完善各种宣传平台、加强与各级媒体合作等举措,重点宣传“世界梯田原乡、世界滑石之都、多民族生态博物馆、中国红玉之乡、康寿养生胜地”五大特色旅游品牌并取得成效,形成了影视、纸媒、广告、网络等多位一体的宣传格局。2016年,仅在中央电视台上稿旅游专题报道12(条)次,时长达200多分钟,其中新闻联播5次,进一步带旺了龙胜旅游,拓展和巩固了客源市场。此外,还加强与湘黔省区之间的旅游多边交流,发挥旅游片区辐射作用,牵头组织举办“中国大桂林旅游圈桂湘原生态风情节”等旅游宣传推介活动,实现区域旅游经济协作开放发展。

三、 创新模式,彰显旅游扶贫新成效

积极在旅游扶贫上探索,推出了“景区辐射”、“支部引领”、“党员能人带动”等为主的旅游扶贫模式,实现了旅游扶贫从“粗放型”向“精准型”转变。

一是“景区辐射”模式。主要是指景区让群众通过参与旅游,实现租赁、劳务、分红等多重收入,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比如,龙脊镇大寨旅游景区主动吸纳当地和周边贫困农户参与梯田维护、抬轿背包服务、提供土特食材、景区环境卫生打扫、秩序管理和导游服务以及旅游产品的生产销售等工作,从而获得持续稳定的工资收入。同时还辐射带动周边贫困群众经营农家乐、小旅社、土特产销售等,扩大了贫困群众受益面。这种模式彻底改变了当地“半边铁锅半边屋,半边床板半边窝”的生活。今年115日,大寨村举行2016年度旅游扶贫成果分红仪式,群众参与分红就达到568万元。实行这种模式的还有龙脊古壮寨、平安壮寨等等。

二是“支部引领”模式。主要是通过支部的领航作用,带动群众发展致富产业。八滩村里排屯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围绕乡村旅游大力开发旅游产品,调出低产田150多亩种植枇杷、杨梅等12种名特优水果,结合浓郁的壮族风情,大搞观光体验型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目前有水果300多亩,人均达1.5亩,房前屋后花果瓢香,果实累累,成为名副其实的“花果屯”,全屯仅出售枇杷就达到20多万元,年接待游客8万多人次,有效地带动当地和周边贫困户发展致富。以这种方式来提高收入的还有马堤芙蓉、乐江宝赠等等。

三是“党员能人带动” 模式。组织动员党员能人以“一对一”、“一对多”的方式“承包”贫困户,落实“包合作”“包务工”“包生产”“包分红”“包脱贫”责任,实现共同增收致富。比如,泗水周家村党员能人蒙大凡“承包”10户贫困户,共同养殖销售风鸡、翠鸭等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旅游农产品,为旅游市场提供特色餐饮食材,实现了贫困户人均增收3000元的目标。瓢里镇党员能人杨慧梅在扩种“两茶一果”后,成立了“旅游农产品购销农民专业合作社”,“承包”26户贫困户入社“捆绑”发展山茶油、罗汉果等特色旅游产品。目前,26户贫困户种植“两茶一果”规模达到300多亩,每户贫困户年均增收1万多元。此外,粟吉勇、白伶俐等党员能人发展农家乐旅游带领了一大批贫困户走上致富道路。

四是“民企合作”模式。利用各村屯的旅游资源优势与企业达成协议,共同开发旅游,实现脱贫致富。如,泗水白面瑶寨,以土地“合作”,由旅游公司返聘当地群众进行种植、加工、销售菊花等,让群众获得多种收入。龙脊黄洛瑶寨,以民俗“合作”,旅游公司聘请群众开展歌舞表演、旅游接待等服务,享受门票分红等多重受益,影响力不断增强。今年115日,中央电视台春晚录制组到黄洛录制春晚外景,计划用于春晚桂林分会场的直播。龙胜镇忆江南,以“门面”合作,通过打造玉石集散地的方式建设旅游小镇,弘扬桂林鸡血玉文化,汇集了一大批经营鸡血玉的商家,开启一条“寻宝之旅”,惠及群众近千人。

 

相关内容:

扫码转发

精彩视频

热点排行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