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视网

桂视网>新闻>正在查看

市政府召开桂林市文化事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

2018年03月28日 15:01:32  来源: 桂视网  所属分类:国内新闻  编辑:黄赐勇  阅读:   查看评论()

 

  3月27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桂林市文化事业发展情况。据介绍,5年来,市委、市政府实施“寻找文化的力量,挖掘文化的价值”战略,全市文化事业发展建设取得了累累硕果。发布会上桂林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局长李滨就桂林桂林市文化事业发展情况做了具体介绍。

  一、突出特色,山水文化绽放异彩

  “山水甲天下”“中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这两顶熠熠生辉的桂冠,已足以让许多城市羡慕不已;但桂林并不满足,在“寻找文化的力量,挖掘文化的价值”过程中还在大胆探索,让“山水”与“文化”有机融合,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异彩!

通过借船出海,以山水为舞台,展文化之风采,打造桂林文化的地域特色,不断向世人呈现一台台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其中,最成功的案例便是与央视的两次完美合作。

  一是2017年1月27日晚,万家团圆的除夕之夜,全球瞩目的央视春晚舞台,桂林分会场惊艳亮相:一曲曲广西各族儿女的纵情欢歌,一次高水平的世界级山水实景演出,一场美轮美奂的山水文化盛宴,桂林分会场在世人面前尽显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和山水旅游名城的无限风采。

  作为央视春晚的南方分会场,桂林突出山水、绿色、文化主题,成功展现了山水人文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节目播出后好评如潮,并以36.27%的高收视率,位列整台晚会单个节目的第五名和四个分会场节目的第一名,实现了“央视春晚 桂林最美”的目标;更令人欣喜的是,随着“春晚效应”的持续发酵,2017年桂林整个旅游业人气爆棚、人潮如海。

  二是2016年端午节与央视合作的特别节目“歌从漓江来”。该节目从端午节吃粽子的传说到桂林人过端午的“五子”习俗,从中国划龙舟的传统到桂林独有的“龙船歌”,从宋代诗人王正功“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千古吟诵到当下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的丰硕成果,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桂林地域特色的山水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及其建设成就展示得淋漓尽致。节目在央视所有频道节目中收视率排名第一,“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再度引发海内外关注并成为网络热频词。

  二、让文物说话,历史文化焕发荣光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的第一个站点选在北海市合浦县汉代文化博物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文物是历史、是文化,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要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加强历史研究和传承,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五年来,我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寻找文化的力量,挖掘文化的价值”战略部署,全力唱好历史文化“整理抢救、研究包装、保护利用”三部曲,使沉睡多年的优秀历史文化重新焕发出荣光。

  ——逍遥楼、东西巷等涅槃重生,桂林文化古迹、古建筑挖掘开发取得重大进展。始建于唐代,有着1300多年历史,曾与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等人文地理坐标齐名的桂林逍遥楼,于2016年2月重现她的金碧辉煌,厚实了桂林城市的历史文化价值。位于桂林王城正阳门外东西两侧、被誉为“老桂林街巷标本”的东西巷的改造重建,让桂林人拾回了“百年老巷”的味道,探寻到老桂林的历史印痕,与靖江王府相得益彰,尽显千年古城人文历史风韵。

  ——美国“飞虎队”桂林遗址公园建成,中美两国并肩奋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佳话得以美好传扬。秧塘机场遗址,是美国飞虎队现存的唯一指挥所遗址,在此基础上建成的遗址公园,不仅成为飞虎队老战士及其亲属朋友重温历史、瞻仰前辈的重要基地,更搭建了中美两国友好交流的平台。2015年3月公园落成之际,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亲临指导并宣布开园;2017年3月,开园两周年之际,美国飞虎队历史委员会向桂林方捐赠一架C-47飞机,并永久陈列于遗址公园。

  与此同时,文化遗产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顺利推进,华南地区首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甑皮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新博物馆建成开放;靖江王陵考古遗址公园完成10座(共11座)王陵的考古发掘清理和7座遗址本体保护与环境整治工作;基本完成桂海碑林改扩建工程,其中“桂城遗痕——桂林古代大型石刻展”已建设完工;桂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完成基本框架建设,省立艺术馆维修改造项目完成立项、可研等工作;完成19处抗战文化标识、8处历史文化名人标识的实地安装和10处名人故居的修缮工作并相继开放。组织编撰《桂林历史文化大典》,共80万字,分上、中、下三册,这是一部内容丰富、图画翔实的了解桂林历史文化的一部活的字典,是桂林历史文化的一个总结。

  可以预期,这些历史文化遗迹和项目的建成,将成为桂林保护、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桂林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将更显魅力。

  三、不忘初心,红色文化永不褪色

  “青山伴忠骨,灌江祭英魂;山河已无恙,浩气励后人。”2017年,对于桂林及其辖县灌阳来说,年度的关键词除了“春晚”,最亮眼的无疑是“酒海井”。

  1934年底,中央红军长征进入灌阳,打响新圩阻击战,伤亡惨烈;其间,在战地救护所里的百余名红军重伤员因来不及转移,被敌人捆绑投入酒海井,全部壮烈牺牲。2017年8月,桂林、灌阳市县两级启动酒海井红军烈士遗骸勘探打捞工作:从采取抽水、阻水、分流、清淤等措施,到打捞发现第一块人体骸骨,经过考古、党史、人类学等专家学者对骸骨进行清洗、分类、修复、鉴测等系列工作,确认20具以上骸骨为红军烈士遗骸,并于9月24日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一时,“长征”“酒海井”“红军魂”等关键词刷遍国内外各级媒体和网络自媒体,广大受众和网民好评如潮,称赞这是“很正能量”“很暖心”的举措,桂林、灌阳方面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整个活动通过各种媒体和网络传播,受众成几何倍数增长。以8月13日的初次潜水勘探为例,仅腾讯《今日头条》发布的消息,当天的点击率就达1800万人次。而整个勘探、打捞、安葬过程,全国共有110多家媒体参与采访报道,国内外受众数以亿计;新兴媒体设置的留言评论板块,打通了与受众双向交流的渠道,在互动中传递出红色文化的满满自信。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将“红色文化”列入“寻找文化的力量,挖掘文化的价值”战略的重要内涵,建立健全管理体制机制,加大资金投入,挖掘、保护、利用好红军长征过桂北的历史遗存,新建或改建完善了以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湘江战役纪念园、红军堂、觉山铺、酒海井、新圩阻击战遗迹等为代表的一批红色旅游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此外,还先后将湘江战役旧址16个点打包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组织编制湘江战役旧址文物保护规划,申请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对红军活动遗址及烈士墓等进行全面保护修缮,重点对保存于群众家中的可移动性红军文物和新近发现的红军文物进行抢救性保护,对见证红军长征过桂北的老人进行抢救性资料采访……

  一系列有效的举措,使得“红色文化”的大旗在桂林大地高高擎起,“红色基因”“红色精神”在美丽的山水间得以美好传颂。

  四、勤耕细作,文艺精品成果丰硕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也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文化品牌形象的典型标志和重要呈现。五年来,我们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的原则,勤耕细作,不断加大精品力作创作生产力度,力求以更多更好的优秀文艺精品塑造桂林文化新形象,展现桂林文化新魅力。

  坚持把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桂林地域民族文化和寻常百姓的凡人善举作为创作题材,力求作品思想内涵深刻、内容丰富、艺术水准精益求精。《国学堂》《走近桂林文化》《桂林古村落》《桂剧三百年》《桂林石刻》《湿地人家》《山与水》等一批优秀广播电视节目、栏目闪耀声频银屏;《何香凝》《红灯记》《凉水井》《五子图》《一品油茶七品官》《漓江神韵》《龙隐居》等一批戏曲作品在让受众享受艺术熏陶的同时备受启迪和教益。

  五年来,我们在勤奋耕耘的同时,也收获了累累硕果。网络动画片《可可小爱》获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优秀原创网络视听节目奖;专题节目《让爱永驻人间》获中国广播影视大奖提名奖;民生新闻栏目《身边》荣获广西优秀电视栏目金奖;一大批广播电视作品在自治区级节目评比中获取较高荣誉。杂技《飞天》获第六届国际马戏节银奖;彩调剧《追梦》获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舞蹈《长桌长》获首届全国少数民族优秀舞蹈作品展演铜奖;文场《奇山秀水美桂林》获全国曲艺邀请赛节目二等奖;渔鼓《梦圆》,代表广西参加“向党汇报——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优秀曲艺节目展演”;彩调剧《一品油茶七品官》获广西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和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在第九届广西戏剧展演中,桂林剧目斩获金奖2个、银奖3个、铜奖2个及编剧、导演、优秀演员等11个单项奖,实现了桂林连续七届在该展演获取金奖的目标。当前,正与中国歌剧舞剧院联合打造民族歌剧《刘三姐》并喜获国家艺术基金340万元的资助。推出地方戏曲演出项目《桂林有戏》,已形成驻场演出,广受欢迎。我们还将紧扣“中国梦”这一时代主题,挖掘地方历史文化底蕴,捕捉时代生活闪光点,酝酿创作一批既有桂林地域特色又具时代特征的纪录片、专题片、微电影、广播剧等优秀广播电视作品,让更多的文化精品展现桂林文化发展繁荣的新气象。

  五、抓牢做实,文化成果惠及民众

  “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这是文化事业产业发展的终极目标。五年来,我市在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产业的同时,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抓牢做实文化惠民项目,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建设成果。

  ——政策扶持、服务优先,文创产业赢得更大发展平台。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持文创产业发展,成功举办多届中国·桂林创新创意文化节暨桂林国际动漫节、全国动漫游戏大奖赛和创意人才招聘洽谈会等文化产业活动;积极组织文化企业参加各类高级别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搭建我市文化产业与外界的交流融资平台。2015年12月,桂林力港网络科技成功挂牌“新三板”,成为广西第一家登陆“新三板”的互联网企业;桂林坤鹤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等公司也相继在“新三板”获得融资资格;希宇文化创意产业园列入自治区重大项目。

  与此同时,我市坚持品牌拉动,突出加强文化与旅游、科技的融合,推出了力港网络科技等品牌企业和《印象·刘三姐》《梦幻漓江》《可可小爱》《捕鱼达人》等一批旅游演艺、动漫游戏品牌项目,打造具有桂林地域及民族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目前,桂林共有4个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7个广西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动漫试验园区、3家国家动漫认定企业、6家自治区级动漫认定企业、5所动漫人才培养基地;文化产业在桂林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文化根基得以不断夯实。2017年,代表着桂林文化新地标的“一院两馆”(桂林大剧院、桂林图书馆、桂林博物馆)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桂林文化展示有了更好的平台。尤其是投资5亿元、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展厅面积达1.2万平方米的桂林博物馆新馆,设施更先进、展品更丰富,为目前广西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博物馆。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广西主会场城市活动暨桂林博物馆新馆开馆仪式上,自治区文化厅厅长黄宇称赞桂林人民有了新的“文化客厅”和“精神家园”。

  在全国的图书馆、文化馆评估定级中,全市14个公共图书馆被评定为一级馆1个、二级馆2个、三级馆7个;18个文化馆被评定为一级馆3个、二级馆5个、三级馆8个。占地46.8亩,总建筑面积46660平方米,代表桂林广电未来发展的标志性建筑——桂林广电中心建设也将于2018年交付使用。在基层文化设施方面,建成村级公共服务中心963个、在建172个;建成乡镇无线发射台(站)86个、在建8个,全部建成后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将分别达到97%和98.5%;全市有农家书屋1711家,实现了“村村有书屋”目标,桂林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喜获全国农家书屋全面建设十周年先进集体。

  ——加强监管,还人民群众一个干净、清朗的文化环境。我们坚持集中行动与日常监管相结合、网下清剿与网上净化相结合、规范管理与教育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强化全市网络、出版、印刷、版权的行业监管,努力为百姓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环境。几年来,持续开展“清源”“净网”“固边”“秋风”等专项行动,“扫黄打非”工作不留死角。尤其是“严把关口、强化防控”源头行业自律专项治理活动,受到了有关方面的一致好评。2016年,桂林市“扫黄打非”办公室荣获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7年,桂林市邮政管理局再次获得全国“扫黄打非”先进集体,永福县永福镇、桂林圆通速递有限公司获评2017年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2017年5月,全区推进“扫黄打非”源头行业自律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学习推广桂林经验和做法。

  ——以活动为载体,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百姓大舞台”“周末大家乐”等广场文艺演出,作为桂林乃至广西的群众文化品牌,持续而有力地激活和推动了全市群众文化活动,成为丰富和活跃我市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既满足了城乡群众的文化需求,也丰富了大家的文化生活,更成为桂林百姓展示自我风采的平台。此外,持续举办“漓江之声”“百姓大讲坛”“读书月”“精品书画月月展”和“桂林有戏”等群众性文化活动;深入开展春节、“三月三”民族歌圩等节庆活动;组织开展小戏小品展演、戏曲进校园、微电影大赛、桂林话歌曲大赛、美术书法展览及“走进桂林文化”“文化列车”服务等特色活动;深入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文化惠民活动,每年到乡镇、社区、村屯、部队开展惠民演出100多场次,放映公益电影2万多场次……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广大民众真切感受到了桂林文化建设的成果。

  六、创新机制,文化交流迸发活力

  五年来,桂林充分利用丰富多姿的旅游资源和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积极打造“文化+”发展模式,深度做好文化与旅游、生态等方面的有机融合,以文化提升生态、旅游的内涵质量,以生态、旅游扩大文化的传播消费,打造出了诸如历史文化、红色足迹、名人故居古迹、名村名镇古村落等一批具有多元文化内涵的旅游精品线路。通过系列“文化+”深度游,在不断提升桂林旅游文化品位的同时,还让中外游客得到了一种“看山如观画”“游山如读史”的文化享受。

  采取“走出去”的方式,以丰富的文化交流活动让桂林文化在海内外发扬光大。五年来,精心组织各类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涉及文化艺术、广播影视等多个门类,足迹遍及欧美、东南亚及港澳台和国内主要城市。

  与此同时,通过采取“请进来”的方式,引进世界各国及全国各地的优秀文化产品,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兼收并蓄、为我所用,壮大桂林文化成长的肌体。如邀请国内著名书画院来桂林开办书画展览;邀请国内知名文化大家来桂进行各种专题讲座;引进《天鹅湖》《妈勒访天边》《妙妙的奇幻之旅》《花桥荣记》《昭君出塞》《唐诗逸舞》《孔子》等国内外经典舞台剧目,为广大百姓的精神文化大餐注入了高品质的营养。

  当下,我们更要在“一带一路”战略布局下,把打造桂林文化新形象作为建设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的重要载体,主动融入大视野、宽领域、高层次的文化交流合作,在努力展现桂林文化魅力和自信的同时,也给自身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助推动力。

  旗帜引领航程,奋发再创辉煌。站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桂林的文化建设任重道远、桂林的文化事业前程似锦,我们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在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继续坚定不移地按照市委、市政府“寻找文化的力量,挖掘文化的价值”战略部署,以更加豪迈的文化自信和更加奋发的文化作为,打造主流舆论强势,挖掘文化遗产资源,繁荣文艺精品创作,提升公共服务效能,健全文化市场体系,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提高文化交流水平,推进桂林的各项文化事业建设,进而以更加有力的文化力量助推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和“两个建成”目标的实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作出文化工作者应有的贡献!

相关内容:

扫码转发

精彩视频

热点排行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