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视网

桂视网>新闻>正在查看

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式

2019年01月26日 11:16:23  来源: 吉林日报  所属分类:相关资讯  编辑:黄赐勇  阅读:   查看评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这一重要论述,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实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顺应新时代社会发展趋势,不断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努力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效果。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渠道,是向大学生进行正面、正规、系统灌输的重要手段。因此,要使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取得实效,就要不断拓宽教育范围,不断增加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手段,把核心价值观教育搞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感染力。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坚持立德树人这个教育的根本任务,提出了“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等等。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我们在新时代牢牢抓住理想信念铸魂这个关键环节,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指明了方向,揭示了理想信念教育对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突出作用。因此,要系统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学习方式要灵活多样,根据青年大学生的特点和不同学科专业、不同学段学生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为他们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科学的思想基础。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爱国是每个公民应当遵循的最基本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大学生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始终,长期坚持下去。要根据爱国主义本身的内涵,将爱国主义教育分阶段、分层次渗透到高校“两课”教学的内容中。通过“两课”教育,使大学生能够正确把握爱国主义和热爱社会主义的关系,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要以重大事件和纪念日为契机,有计划地组织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通过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再现,感受无数爱国志士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大学生在熏陶感染中得到启迪,受到民族气节和民族精神教育。要运用各个时期爱国主义的典型人物和事迹进行榜样教育,用榜样的力量促动大学生见贤思齐,爱国向上,努力为国家贡献力量。
  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核心价值观的源头活水,取之不竭。要通过开设中国文化概论类型的专题讲座或课程,讲清中国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基本精神和基本特点,讲清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讲清核心价值观与传统美德的起承关系,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加强励志教育。人无志,则不立;人无志,则缺乏激情和动力,也很难实现人生的价值。因此,要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激发大学生执著勤奋的求知欲望和热情,塑造大学生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的优秀品质,锤炼大学生不畏艰险的顽强意志。首先要教育大学生刻苦学习、积累知识、建功立业。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是学生的首要任务,自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勤于学习、刻苦专研,下苦功夫,求真学问。要主动学习中外经典名著,博览群书,深厚学养;深入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养,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其次是支持大学生勇敢地到改革开放和生产第一线的实践中经受锻炼和考验。要鼓励更多的大学生投身于基层工作,自觉到党和国家需要的地方去,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去,磨炼意志,砥砺品格,增长才干,争取在社会这所大学中拿到人民群众发给的毕业证,真正成长为国家的有用人才。
  (本文为《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思政研究专项阶段性成果) 
 文章转载于求是网 原文链接:https://www.qstheory.cn/zhuanqu/bkjx/2019-01/25/c_1124044044.htm

相关内容:

扫码转发

精彩视频

热点排行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