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采访团在兴安华江瑶族乡期间,重温历史,追寻红军足迹,再走长征路汲取红色力量。
采访团在华江的第一站来到千家寺红军标语楼,这里曾是红军长征突破国民党第四道封锁线后的临时休整地。兴安县红色文化研究会原常务副会长陈兴华为记者们介绍了当年红军留在墙壁上的宣传政策主张的标语和漫画。
在百岁老人支义青的家中,记者们围坐在他的堂屋前,老人一边回忆一边给大家演示架浮桥的过程。当年红军过湘江,支义青和乡亲们卸下了自家门板,划着平时运米的商船,冒着生命危险加入到架桥的队伍中。
在华江,记者们还走访了96岁的赵良英老人,在离赵良英的家不远的地方有一处红军烈士墓,赵良英从小就常听父亲说要感念红军的好,60多年前她从父亲手中接过守墓的重任,如今又把这个重任交给了自己的儿女,一家三代守护红军烈士墓。
采访团在华江的第二天,徒步体验了红军长征时从老山界山脚到雷公岩走过的一段山路。从山脚出发,距离雷公岩越近路越难走,几场大雨后,道路又湿又滑,记者们艰难地在丛林中穿行,可以想象红军长征时的艰辛。从耳听长征故事到踏上长征路,记者们感触良多。
人民日报记者 邝西曦:“在那个时候,红军在没有物资,衣服很单薄的情况下这么走,我觉得他们的意志是非常坚定的,包括看到陆定一写的《老山界》,可以感受到红军战士那种昂扬的气势,我觉得我们在新时代也需要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讲好红军的故事。”
中国青年报广西记者站站长 谢洋:“其实已经是经过修缮,已经是好走多了。但是我们爬起来都非常吃力,可想而知当年他们是经历了怎样的艰险,是以多大的毅力来翻越这座大山,踏上长征的征程所以今天我们要更加珍惜美好的生活也能够指导我们今后更好的生活和工作。”
采访团在华江的第一站来到千家寺红军标语楼,这里曾是红军长征突破国民党第四道封锁线后的临时休整地。兴安县红色文化研究会原常务副会长陈兴华为记者们介绍了当年红军留在墙壁上的宣传政策主张的标语和漫画。
在百岁老人支义青的家中,记者们围坐在他的堂屋前,老人一边回忆一边给大家演示架浮桥的过程。当年红军过湘江,支义青和乡亲们卸下了自家门板,划着平时运米的商船,冒着生命危险加入到架桥的队伍中。
在华江,记者们还走访了96岁的赵良英老人,在离赵良英的家不远的地方有一处红军烈士墓,赵良英从小就常听父亲说要感念红军的好,60多年前她从父亲手中接过守墓的重任,如今又把这个重任交给了自己的儿女,一家三代守护红军烈士墓。
采访团在华江的第二天,徒步体验了红军长征时从老山界山脚到雷公岩走过的一段山路。从山脚出发,距离雷公岩越近路越难走,几场大雨后,道路又湿又滑,记者们艰难地在丛林中穿行,可以想象红军长征时的艰辛。从耳听长征故事到踏上长征路,记者们感触良多。
人民日报记者 邝西曦:“在那个时候,红军在没有物资,衣服很单薄的情况下这么走,我觉得他们的意志是非常坚定的,包括看到陆定一写的《老山界》,可以感受到红军战士那种昂扬的气势,我觉得我们在新时代也需要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讲好红军的故事。”
中国青年报广西记者站站长 谢洋:“其实已经是经过修缮,已经是好走多了。但是我们爬起来都非常吃力,可想而知当年他们是经历了怎样的艰险,是以多大的毅力来翻越这座大山,踏上长征的征程所以今天我们要更加珍惜美好的生活也能够指导我们今后更好的生活和工作。”
(岑佳璐 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