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兴安县城的居民黄惠玲用她灵巧的手,通过剪纸这一艺术形式,在湘江战役85周年和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历时三个多月,剪出了一幅8.5米长的巨作——湘江战役,用它独特的形式传承长征精神。
黄惠玲从三月份开始构思,夙兴夜寐,埋头苦干,历时100多天,最终成功剪出这幅长8.5米、宽0.7米的巨幅剪纸《湘江战役》。黄惠玲介绍说,剪纸长8.5米。宽0.7米,寓意是纪念湘江战役85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幅《湘江战役》剪纸作品分为四个部分,大约有近千个人物,主要刻画了四个场面,红军抢渡湘江过界首的战斗场面,红军进瑶寨华江瑶族人民送子当红军的场面,瑶族人民送水送饭给红军的军民鱼水情深的场面,以及红军不为艰难险阻翻越老山界的场面。
黄惠玲的父亲黄德森13岁就参加桂北游击队,经常给她讲述湘江战役和抗日战争的故事。当年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建立的时候,父亲捐了300元,名字就镌刻在山顶的石碑上。2011年黄德森老人去世后,黄惠玲一直在琢磨用一种什么方式致敬自己的父亲和革命先烈。
兴安县城居民 黄惠玲 我很敬佩我的父亲 所以我就用我的剪纸的形式来表达出来 我理解这个长征精神 我就觉得这个是我们国家独有的 别人是任何一个国家学不了的 而且这种精神是我们代代传下来的 我们中国人的骨气 这是我们中国人的这种精神所在
黄惠玲从三月份开始构思,夙兴夜寐,埋头苦干,历时100多天,最终成功剪出这幅长8.5米、宽0.7米的巨幅剪纸《湘江战役》。黄惠玲介绍说,剪纸长8.5米。宽0.7米,寓意是纪念湘江战役85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幅《湘江战役》剪纸作品分为四个部分,大约有近千个人物,主要刻画了四个场面,红军抢渡湘江过界首的战斗场面,红军进瑶寨华江瑶族人民送子当红军的场面,瑶族人民送水送饭给红军的军民鱼水情深的场面,以及红军不为艰难险阻翻越老山界的场面。
黄惠玲的父亲黄德森13岁就参加桂北游击队,经常给她讲述湘江战役和抗日战争的故事。当年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建立的时候,父亲捐了300元,名字就镌刻在山顶的石碑上。2011年黄德森老人去世后,黄惠玲一直在琢磨用一种什么方式致敬自己的父亲和革命先烈。
兴安县城居民 黄惠玲 我很敬佩我的父亲 所以我就用我的剪纸的形式来表达出来 我理解这个长征精神 我就觉得这个是我们国家独有的 别人是任何一个国家学不了的 而且这种精神是我们代代传下来的 我们中国人的骨气 这是我们中国人的这种精神所在
(兴安台 侯呈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