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胜疫情,等我归来吃桂林米粉。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援鄂医疗队供图
摘下口罩、护目镜的覃馨梅(左)是这样的,右为工作照。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网络截图
黄剑伟、武萌这两位医生隔着玻璃交流。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援鄂医疗队供图
广西新闻网桂林2月1日讯(记者 樊成甫 通讯员 支荣)1月27日,作为桂林首批出征湖北援助的医疗单位之一,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有12名主动请缨驰援武汉的医疗队员。当天晚上,一声令下,他们便奔赴武汉疫情一线。时至今天,已经6天了,他们在武汉的工作生活情况,让家乡人民时刻牵挂。今天,广西新闻网记者和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有关领导连线援鄂抗疫一线,倾听他们在前线战斗中的真切感受。
卢青(医疗队队长,主任医师):
疫情防控一线 党员冲锋在前
国家有召唤,人民有期盼,我们有担当!
出征当天我们只有一个小时的准备,有的队员甚至来不及跟家人告别、收拾行李,就直接奔赴武汉。这6天来,我们所有医疗队员体现了担当、团结、责任。
按照自治区卫健委的统一安排,广西医疗队共分三个组(感控组、医疗组、护理组),其中,由我担任感控组组长。这6天,深刻感受到党组织的强大凝聚力和号召力,医院成立了援鄂抗疫临时党支部,有4名医疗队员(覃馨梅、蒋倩、孙黎、范锦秀)递交入党申请书,这特别让人感动!
目前,我们医疗队援助医院为武汉黄陂区中医医院,有广西医疗队的加入,这里的医疗救治工作在有序快速推进!
张明明(重症护理,护师):
大家很团结 共度时艰战胜疫情
在武汉工作的当地医护人员很辛苦,很不容易,而且工作量比较大。作为来自广西桂林的医疗队,我们将竭尽全力支援他们,众志成城,一起携手共同战胜疫情!
没有上岗的时候觉得六个小时很短,穿好防护用品上班的时候,比较难,额头鼻子耳朵比较疼。
目前工作需要熟悉当地系统,熟悉工作伙伴,但大家都很团结。当地医护人员很友好,工作中有问题随时帮解决。医院感控管理科老师每天早上八点到晚上八点负责把关我们每一位的防护必须过关。
现在大家唯一的信念就是一起战胜疫情,早日度过难关。相信中国,武汉加油。目前我在重症监护室,患者有些当地话听得不怎么懂,还好有这边老师帮忙。
蒋倩(重症护理,主管护师):
每天收获感动 全副武装有些不舒服
来武汉的这几天,一开始心里有点忐忑,但每一天收获更多的是感动!感动着院领导对家属的关心和慰问,对于相关物资的紧缺,医院都会想尽一切办法解决,在生活上其他队员以及工作人员都为我们无私的服务。
“看你们真的很辛苦,为你们服务是应该的!”司机大哥24小时待命随叫随到。在这种特的时候,大家的关心挺让人感动的!
在上第一个班时,心里没有底有点慌,在小伙伴的鼓励下,我们一起上完了这个夜班,心也定了下来:做好防护,认真上班!
覃馨梅(呼吸护理,护师):
患者:非常感谢桂林医疗队援助了我们
来到武汉后党员的担当和工作积极性深深地感染了我,我对党员有了更深的认识,在临时党支部书记卢青的介绍下,我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感觉我一夜间成长了一大步。
当我第一次去疫情一线上班时,发现这里的病人太需要我们了!不少患者对隔离病房知识淡薄,想着离开病房,留着家属,通过我们医护人员的耐心讲解,病人得到有效治疗,非常感谢我们,他们说记住了我们桂医附院医疗队援助,虽然我们现在工作条件很艰苦,但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克服困难,能打胜仗,武汉加油!
目前面临的小困难是,工作六个小时的班,为了节约防护服不浪费,不吃不喝不拉,一直工作6个小时,甚至托班一个小时经常的事,于是我穿上成人纸尿裤,甚至为了使护目镜看得清楚点,把鼻梁耳朵压痛压红、压烂。我想,这只是一点小小困难,我一定好好克服,争取早日战胜疫情!
范锦秀(感染护理,副主任护师):
让大家战胜疫情 每位队员零感染
改造后的黄陂中医医院感控工作基础较弱,我主要负责强化医院感控工作,每个细节、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在医务人员感控工作方面,我一个个监督培训他们规范着装,完全符合防控要求,我才让他们进入病区,出来时我要监督他们怎么安全脱防护服,出来时如何消毒自己,帮他们全身消毒,安全回到住的地方,把科室的每个区域划分清楚,便于医护人员识别。
我们为了让护目镜能够安全使用,我们感控组成员亲自配制消毒液,在规定区域内二次浸泡消毒后清洗晾干备用,我还帮整理装满的用过的防护服垃圾和部分医用垃圾。
总之,在这里我们将全力帮助队员做好防护,让大家战胜疫情,每位队员零感染。
覃子珊(呼吸护理,护师):
医院条件在改善 部分患者需心理疏导
黄陂中医医院总体医疗条件比较有限,但是目前已经在不断的改善中,医院也很配合我们的工作,会越来越完善的。
这边的医护人员都不容易,很多都是比我还小的小姑娘,因为不是专科,所以她们的防护意识相对薄弱,她们其实也有些害怕,但也很坚强。一些患者们的情绪比较容易激动,非常需要心理疏导,我们都全力做好这方面工作。
这边为我们提供的生活上的帮助也非常好,尽可能的适应我们上班的节奏,酒店也不容易。一切都会越来越好的。
由于隔离,所以我们上班基本上既担任治疗工作,还有陪护,以及病房的卫生工作,身兼多职,就算累点苦点,只要看着病人好转康复,我们也非常愿意。
李强(重 症护理,副护士长,主管护师):
有信心打赢这场疫情攻坚战
武汉和我们桂林的医务工作者都在努力地工作着,我们都有信心打赢这场疫情攻坚战。
诊疗、护理以及和部分病人沟通有一定的问题,因为他们说的是武汉话,所以有时候需要这边的护士帮着沟通。难忘的就是后勤保障的各位医院领导和同事们的各种帮助,桂医附院设备科、院感控管理科老师的各种物资联系和转运,各种各样医院同事的电话微信慰问和帮忙联系各种渠道购买需要的物资等等。此外,全副武装时间一久,我的脸会有所不适,不过,这都是小困难。
这次疫情攻坚战,绝对离不开所有在家、在医院的各位领导、同事的各种帮助!存在的问题现在也越来越少,相信到后面会非常顺利的完成任务,战胜疫情,平安回家!
胡长玉(感染护理,副主任护师):
上下一条心 战胜疫情回桂林吃米粉
我刚下班,六个小时了,晚餐要当午餐吃了。
这几天来到武汉疫区一线,我们上下一条心,齐心协力,工作推进还是非常快的。
我现在是分在感控组,主要是对医疗队员及地方医院医务人员的防感控措施进行监督和培训,可以说,打赢这场疫情攻坚战,首要前提是千方百计地做好医务人员的防感控措施,让医务人员打胜仗零感染。
这边的中医医院有些物资比较紧缺,各方都正在调配,桂医附院领导也在积极帮助。在各方面条件不断改善后,我坚信,我们医疗队与所有医务人员一起定能早日战胜疫情,我要回家吃桂林米粉!
刘海艳(重症护理,主管护师):
我不在乎没有型的头发、压伤的鼻子
上班第一天到病房上班,之前我们已经经过了严格的培训,但当我真正穿上防护服来到隔离病房,我感觉这份工作的责任是沉甸甸的。
在穿戴整套的防护用品时,一直有老师在旁边再三帮我们检查,再三叮嘱一定确保我们的安全,因为我们的目标是打胜仗零感染。当穿好防护服后发现憋气的感觉远比想象的强烈,我们6小时一班,但其实加上交接班穿脱防护服大概需要8至9个小时。在隔离病区的6小时基本是不吃不喝不拉,由于蒸发多,有点轻微脱水。
医院的病人较多,发热气促腹泻的病人辗转难眠,有一位老年痴呆的老爷子眼里满是着急,晚上也不睡,后来就坐在一张长椅上,我们安慰他好好休息。
有很多人可以走进你的生活,却有多少人可以走进你的生命!我们不在乎我们留下了多少汗水,不在乎完全没有型的头发,不在乎压伤的鼻子,只希望我们华夏大地能够快快回到阳光灿烂,开心到模糊的日子!
孙黎(重症护理,副护士长主管护师):
向艰辛、坚强、勇敢的武汉医护人员致敬
来武汉这六天我有以下几个感受,党员在这次医疗援助活动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大家坚信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一定能战胜疫情。
同时,医院领导及各部门以及全桂林市的老百姓对我们的全力支持及关爱,让我们在前线无后顾之忧,非常感动。特别是武汉医护人员的艰辛、坚强、勇敢,让我们感动,我向他们致敬。武汉当地对我们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我们非常感激!
医疗队员热情都很高,纷纷请战,工作中也有一些困难,比如长时间带N95口罩鼻部、耳朵被压得疼到受不了,呼气也困难,大家都咬牙挺住,我们医院领导及护理部也非常关心我们,知道后给我邮寄水胶体辅料进行保护。在此,我相信,在大家的支持下,我们一定不辱使命,圆满完成任务!
黄剑伟(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武萌(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
病毒可以隔离;但隔离不了爱!
“你拨打的电话无人接听……”在采访中,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宣传科工作人员给黄剑伟、武萌这两位医生打了不下十个电话,均无人接听。后来从其他队员了解到,两位医生奔赴疫情一线诊治患者,没有带手机。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面对险境,他们毫无 退缩,无论生死,义无反顾,与全国千千万万个医务人员一起,为了捍卫人民健康,冒着危险向前线冲锋!
黄剑伟、武萌此前说过,病毒可以隔离;但隔离不了爱!我们和亲人已经收到大家的衷心祝福,在此我们感谢各位领导、同事、桂林父老乡亲们对我和家人的关心!我们一定好好工作,不负重托,早日与所有医务人员战胜疫情!平安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