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面前,你能做什么?当志愿者站出来的时候,就有了答案。
北镇市爱心天使团团长董晓秋利用网络直播,持续播报政务信息,宣传防疫知识。
王官升、来庆新等人发起“守护大连、驰援武汉”抗击疫情公益项目,2.5万人次参与进来,募集多批防控物资运往湖北,一个月筹集款物总价值超9000万元。
桃仙机场海关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坚守国门筑起口岸排查防线,全力保障防控物资快速通关。
……
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行动,第一时间战斗。抗击疫情的战场上,一个个忙碌的身影,一抹抹暖心的志愿红,汇聚成辽沈战“疫”的磅礴力量,点亮战胜疫情的希望之光。
如果说,抗击疫情是对一个地区志愿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实战检验,那么,我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则在这次大考中交出了一份完美答卷。
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57周年,是雷锋同志诞辰8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节点,我省志愿服务组织和广大志愿者,以奉献担当、真情大爱的实际行动,赋予雷锋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回应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书写了新时代雷锋故事的崭新篇章。
80,雷锋正年轻。在辽沈大地,雷锋精神代代传承,雷锋精神的旗帜高高飘扬,雷锋精神的高地不断巩固,为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推动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汇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雷锋精神沃土越培越厚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者的身影。
一个多月时间里,全省3万余支志愿服务队、150余万名志愿者,通过各种形式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去,捐赠募集善款3.62亿元,医疗、生活等物资价值1.47亿余元。
温暖的“志愿红”,是我省多年来厚植雷锋精神沃土必然开出的精神文明之花。
作为雷锋精神的发源地,几十年来,辽宁培育出学雷锋的深厚土壤。以奉献精神为精髓、与学雷锋高度契合的志愿服务,也由此在这片沃土上拥有得天独厚的生长优势,成为传承雷锋精神的最重要载体。
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更多时代楷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雷锋的重要讲话精神,我省再次发力,掀起新时代学雷锋活动新高潮,让雷锋精神沃土越培越厚,让学雷锋之基越筑越牢。
省委先后召开领导干部大会、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等一系列会议,出台《关于深入开展新时代学雷锋活动的意见》,对深入开展新时代学雷锋活动作出安排部署,推动形成全员学雷锋、全年学雷锋、全面学雷锋的生动局面。
省委宣传部、省精神文明办制定学雷锋活动工作方案,要求充分运用多种宣传形式,拓展渠道、创新载体、加强理论研究、深化新闻报道、丰富文艺产品、夯实社会活动、用活网络阵地、扩大对外影响,深入推进学雷锋活动制度化、常态化。
随后,抚顺“雷锋学院”揭牌,整合全省雷锋文化资源,打造集党性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学雷锋研学教育实践于一体的全新新时代学雷锋基地。
“@雷锋”四大融媒体平台上线,实时跟踪辽宁学雷锋活动动态。辽宁日报精心策划融媒体项目《雷锋地图》,深入阐释雷锋精神的深刻内涵。网上网下、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全社会唱响“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昂扬旋律。
各地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如火如荼。在营口,“雷锋文化·营口有礼”活动进机关、进乡镇、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进网络,文明新风深入人心;在阜新,党员志愿者自发缴纳“特殊党费”,助力脱贫攻坚;在朝阳,志愿者爱心服务队“金秋助学”……学雷锋,已成为辽宁人的一种政治自觉、行动自觉、精神追求。
无私奉献激荡社会正气,凡人善举汇聚爱心暖流。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广大志愿者更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
鞍山振兴青年奋斗者团队在鞍山火车站集结,对返鞍人员进行排查登记。抚顺爱心企业不计报酬,生产消毒用品停人不停工。营口“驰援湖北、家中有我”志愿服务群24小时在线,免费送菜、免费服务,随叫随到。在辽阳,全市695支“包创建促文明”志愿服务工作队,张贴发放各种通知、公告、控防信息宣传单80余万份……
越是艰险越向前。广大志愿者在战“疫”中挺身而出,无私无畏、兢兢业业,为学雷锋志愿服务注入了新活力和新内涵。
新时代担当新使命
疫情防控不能有盲区。一抹抹“志愿红”,在广大农村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固堡垒。
募集防控资金和物资、照顾关爱一线防疫人员家属、编写“14条不文明行为不要做”宣传口号,面对疫情,盘锦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几千名志愿者冲上抗疫战场。
在丹东凤城,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开展“爱心订单”服务,为隔离人员、困难家庭、高龄老人家庭等,提供代买代送等爱心服务。
阜新彰武县新时代文明中心启动“红袖标志愿者”工程,朝阳北票市和建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迅速召集志愿服务团体,一声令下,数万志愿者协助街道、村、社区排查隐患、维护环境卫生、协助处置突发事件。
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2万余支志愿服务队,全力当好农村疫情防控的宣传员、劝导员、参战员,彰显出志愿服务在基层社会管理中的强大力量。
走进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对学雷锋志愿服务提出了新要求、赋予了新使命。
围绕党中央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部署安排,我省出台《辽宁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广大志愿者成为全省高标准推进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主体力量,志愿服务成为主要方式。
找准目标方位,明确职责任务。我省学雷锋志愿服务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铁岭市以“炕头学堂”的方式宣讲党的理论政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群众、引导群众。
助推乡村振兴,锦州市精心打造“周末文化广场”,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倡导文明新风、促进和谐发展。
一支支农民群众身边永驻的志愿服务队,让志愿服务“天天见”,瞄准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志愿服务精准又暖心。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截至目前,全省共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3288个,文明实践基地(点)2000多个,招募志愿者120多万人。
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这支庞大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极大缓解了我省广大农村地区防控人员紧缺的问题。也正因为有这样一支队伍,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得以更有效地发挥阵地作用,成为抗击疫情的重要力量。
制度护航行稳致远
“俺在村里60多年了,啥情况都知道,这个时候俺不去谁去!”疫情防控期间,铁岭县阿吉镇陈平村胡学良老人成了村里的抗疫志愿者,每天坚守在村口。
疫情来袭,许多人争先恐后地站出来,加入志愿者队伍。
正是因为有新鲜血液的不断涌入,学雷锋志愿服务的“辽宁队”才不断壮大。目前,我省志愿者总数已达500余万人,较2013年统计的人数增长了51.1%。
有制度化的管理、规范化的组织、常态化的运作,志愿服务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在旗帜下汇聚集结,志愿者精神才能持续闪光。
近年来,我省不断健全学雷锋志愿服务体系,加强队伍建设、培育品牌项目、强化制度保障、拓展服务领域,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各环节发光发热,行稳致远。
越来越多专业相近、兴趣相投的志愿者组建了爱心队伍,使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明显提升,同时提高了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在这次疫情防控中,本溪、葫芦岛开通了心理咨询热线,专业的志愿者咨询师为封闭隔离的市民进行心理疏导,为战斗在一线的干部职工开展心理援助。
一批具有辽宁特色的志愿服务项目品牌也已形成。“跟着郭明义学雷锋”志愿服务项目叫响全国,各地组建郭明义爱心团队1300多支。“春暖辽宁”主题志愿服务活动贯穿全年,汇聚起强大正能量。
沈阳的“盛京义勇”志愿者服务队一直小有名气,疫情来袭后,它的名字更加响亮。登记测温、防疫宣传,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24小时值班,志愿者的行动感动了社区群众,带动了更多人加入。
为进一步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省文明委相继出台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的实施意见及其任务分解方案。文明委统一领导、文明办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已经确立。同时,省及大连、鞍山、抚顺等市相继出台了志愿服务条例,鞍山市还先行先试,为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志愿者购买保险,免除志愿者们的后顾之忧。
有制度做保障,我省志愿服务活动向着有组织、有规模、常态化转变。这一变化,让我省志愿服务有关部门在疫情暴发后,能够第一时间组建“省市县志愿服务工作总群”,建立三级志愿服务网络,迅速科学有序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引导全省志愿力量把战“疫”任务落实到每一个岗位,落细到每一个环节。
涓滴成海,众木成林。辽沈大地上渐成星火燎原之势的学雷锋志愿服务,必将让文明之光更加闪耀,让雷锋精神代代相传。(记者 王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