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的简易工棚就是贲维娥现在的老家。
图为贲维娥的罗汉果地。
泡两碗油茶就是贲维娥的早餐。
贲维娥在给罗汉果苗施肥。
贲维娥在地里绑罗汉果苗。
今年55岁的贫困户单亲母亲贲维娥,家住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胜镇平野村平寨组。面对家庭的困境,她选择勇敢面对、迎难而上。从2016年起,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她每年种植近30亩罗汉果、养200多只鸡和鸭,加上当了7年的班车售票服务员,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摆脱贫困,发家致富,于2017年顺利脱贫,同时也给了儿子一个温暖的家。
每天早上5点半,她都会开摩托车从县城出发,骑行40分钟左右到达位于平野村平寨组的老家,开始了她忙碌的一天。其实她在老家并没有家,只是一个简易的工棚,因为她属于异地扶贫搬迁户,政府扶持5万元,她在县城自购了一套一房一厅的房子,而老家之前的房子已拆迁,房屋用地已复垦。
“由于时间比较紧张,我的早餐就是随便泡了两碗油茶。”早餐过后,她便到工棚后面的院子给鸡和鸭喂食。“我每天都特别关注天气预报,如果第二天下大雨,骑摩托车回不了家,我会在盆里多放点玉米,保证鸡鸭有两天的食物。”贲维娥说,有时他还会用尼龙袋包好玉米,挂在矮一点的树枝上,让鸡慢慢去啄,好让鸡鸭不会当天就把食物吃完。
安顿好鸡鸭,贲维娥急忙步行10多分钟,到罗汉果地管护果苗,施水肥、绑果苗、除草,样样精通,不知疲倦。“到了点花和摘果时节,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我只能花钱请寨上的村民过来帮忙。”
贲维娥在车站里等客人。
贲维娥在班车上工作。
贲维娥在帮乘客提行李箱。
在地里劳作过程中,贲维娥会时不时拿出手机看时间。原来,她必须在中午12点半之前赶到县城的汽车站,邀客、帮乘客提东西、装车、打票,做好13点25分龙胜至桂林班车发车前的准备工作。“因为家里事情实在太多,偶尔有迟到的情况,会被老板扣点钱。”贲维娥无奈地说。
贲维娥和儿子在罗汉果地里劳作。
贲维娥有一个已经读了小学五年级的儿子。在儿子两岁的时候,由于种种原因,儿子的爸爸离开了她们,剩下母子俩相依为命。“再苦再累,为了儿子,值得。”贲维娥说。在她的影响和教育下,儿子很听话,成绩也算不错,在周末或节假日,儿子还会跟母亲坐摩托车到老家,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以减轻母亲的负担。
由于每天要起早干农活,贲维娥只能忍痛割爱,大部分时间把儿子寄托给自己的妹妹,让她负责儿子的起居和作业辅导。“我妹妹在县城的小学当老师,儿子跟她生活,我很放心。只是觉得很愧对儿子,陪他的时间太少,也觉得欠妹妹的太多太多。”说道这,贲维娥的眼睛泛着泪光,不由低下了头。
贲维娥老家附近的便桥被水冲毁,她和儿子只能下车步行回家。
贲维娥和儿子走在回老家的路上。
贲维娥和儿子在喂鸡。
虽然贲维娥的生活节奏很紧张,压力也比较大,但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其实她也是一个很开朗的人,有说有笑,对生活充满激情和希望。她说,“趁我现在身体还允许,我会一直这样忙下去,多攒点钱,供儿子读书,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尽到做母亲的责任,给他一个安稳和温暖的家。”
祝福贲维娥,祝福她的儿子健康快乐成长,祝福她们母子俩的生活越来越好!
(吴生斌范道超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