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视网

桂视网>新闻>正在查看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2021年6月23日在桂林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代市长 李楚

2021年06月25日 09:46:14  来源: 桂视网  所属分类:两会推荐  编辑:黄赐勇  阅读:   查看评论()
  李楚作政府工作报告。记者何平江 摄
    一、2020年、“十三五”及今年以来工作回顾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风险挑战史所罕见。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洪涝灾害的严重冲击,经济下行压力空前,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和市委各项决策部署,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稳住了经济基本盘,经受住了大战大考。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2.6%、8.1%,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6%;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2.58%;节能减排降碳完成自治区下达目标任务。
  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成效显著。第一时间建立精准有序高效防控工作机制,比全区提前8天实现本土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双清零”,全市无病例死亡、无医务人员感染、无社区传播。第一时间出台企业复工复产指导意见,推动重点项目、规模工业企业应复尽复。
  稳增长政策措施力度空前。成立工作专班,实施“九大会战”,出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等六方面53条政策措施。农业经济持续向好。工业经济逆势上扬。第三产业加快复苏有效投资持续扩大。
  攻克脱贫攻坚最后堡垒。筹集各类扶贫资金24.63亿元,聚焦深度贫困问题集中攻坚,剩余1.39万贫困人口、51个贫困村如期脱贫摘帽。
  “三企入桂”成果丰硕。签订项目219个,总投资超2000亿元;中国—东盟博览会签约总额1285亿元,居全区首位。
  战胜严重洪涝灾害。及时预警、联调联防,成功避险5起自然灾害,避免1400多人因灾伤亡,获自然资源部和自治区政府通报表扬。
  成功入选全国文明城市。坚持“创城为民、创城靠民、创城惠民”,全面落实包联工作机制,持续开展“金点子”活动,实现市民素质大提高、市容市貌大变样、治理水平大提升。
  桂林影响力不断增强。一批国际国内重要节会赛事成功举办,名城形象更加彰显。
  切实兜牢民生底线。坚持把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摆在突出位置。
  2020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标志着“十三五”顺利收官。回首过去的五年,我们紧紧围绕“两个建成”目标,全力抢抓发展机遇,有效应对风险挑战,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一系列令人鼓舞的重大成就。
  这五年,我们夺取了四个决定性胜利。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胜利。超额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目标,其他指标基本完成,与全国、全区同步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成就。
  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29.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1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3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成就。
  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取得决定性胜利。胜地规划纲要四大战略定位逐步实现,12项指标基本完成,顺利完成国家赋予桂林的重要历史使命。
  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取得决定性胜利。四大类34项指标基本完成,其中14项约束性指标完成度100%,为“十四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这五年,我们实现了四个新突破。
  综合实力实现新突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两千亿,达2130.41亿元。组织财政收入总量累计突破千亿,达1187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达7280亿元,是“十二五”的1.73倍。年接待游客突破1亿人次、旅游总消费超1800亿元。
  城乡建设实现新突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比“十二五”末提高5.96个百分点。主城区面积扩展至147.55平方公里。“再造一个新桂林”的蓝图变为现实。
  招大引强实现新突破。成功引进华为、格力、比亚迪、融创、万达等一批世界一流企业。一批重大项目成功落地,集聚效应显著增强。
  民生改善实现新突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8100元提高到38145元,年均增长6.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1089元提高到17345元,年均增长9.4%;城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比由40.2%降至34.3%;解决了30多万居民住房困难问题;实现城乡低保“十三连涨”、养老金“十六连涨”。
  这五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坚持担当实干久久为功,全面推进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责任。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06.6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3738个,硬化道路5114公里,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2.62万户,易地搬迁近3万人,贫困发生率从6.95%降为零,连续三年获全区设区市扶贫开发成效考核“综合评价好”等次。
  始终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重大历史任务。对标对表六大类53项指标,全力补短板强弱项,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实现了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的新跨越。
  始终把科学保护漓江作为重大光荣使命。出台《桂林市漓江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漓江“青山碧水,伏龙卧波”的美景得以重现。
  始终把保护传承红色文化作为最大责任担当。启动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湘江战役纪念设施列入“重走长征路”国家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全面完成湘江战役红军烈士遗骸收殓保护和纪念设施建设。
  (二)坚持一本蓝图绘到底,全面推进国家战略深入实施
  坚决担负起国家赋予的重要使命,以“钉钉子”精神统筹推进国际旅游胜地、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全力推进国际旅游胜地建设。
  加快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
  (三)坚持从实际出发,全面推进“两大振兴”
  工业振兴迈出重要步伐。创新政策机制,建立完善市领导联系服务重点工业企业等制度,实施工业振兴三年行动。提升园区承载能力,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乡村振兴实现大提升。推动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美丽桂林”乡村建设成果丰硕。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四)坚持抓机遇破难题,全面推进“四大建设”
  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两江国际机场T2航站楼建成使用;5条高速建成通车,基本实现县县通高速;具备条件的乡镇通公交率100%,建制村通畅率和通客车率均达100%。城北水厂二期供水工程建成。新增风电装机容量160.5万千瓦。建成华为云计算数据中心,实现5G网络市区全覆盖、光纤网络和4G网络行政村全覆盖,成为广西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副中心城市、首批数字经济示范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走在全区前列。
  持续加强城乡建设。老城累计实施重大工程项目106个;完成111个城中村及260个无物业管理小区改造提升;桂林新区市直机关全部入驻,一批学校、医院、市场、商业综合体建成使用。开创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田园综合体、旅游精品线路点线面三位一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模式,走出一条具有桂林特色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持续加强生态建设。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PM2.5、PM10平均浓度连续6年“双降”;全面实行河(湖)长制;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分别达93.8%、100%,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完成21家采石场山体生态复绿,建筑垃圾实行公司化处置。生态创建领跑全区,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持续加强文化建设。深入实施“寻找桂林文化的力量,挖掘桂林文化的价值”工程,城市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
  (五)坚持改革开放创新,全面激发转型跨越新活力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持续推进。导游管理体制改革全国领先,服务业综合改革成为全国典范,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成效获国务院激励通报,河湖管护体制机制改革走在全区前列,市属三大园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国资监管职能转变取得新突破。“放管服”改革成效显著。
  开放合作水平持续提升。全面融入国家“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北联”主阵地,加快“南向”“东融”步伐。获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4个。中国—东盟可持续发展创新合作国际论坛永久落户桂林。
  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深化产学研用融合创新,筹措财政资金27.79亿元,实施科技重大专项146项,获国家科技奖励3项。新增国家级创新平台31家、自治区级120家。9个平台入选广西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占全区三分之一。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达358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9.03件。
  (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
  累计完成为民办实事工程323项,累计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3.7万人次,城镇新增就业27.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社会保障实现应保尽保。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健康桂林建设,建成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养老服务床位数居全区首位。人均寿命提高至78.8岁,高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蓬勃发展。平安桂林、法治桂林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这五年,我们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监督,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复率100%。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从严纠治“四风”,持之以恒抓好基层减负工作,市本级“三公”经费预算安排年均下降11.9%,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完成政府机构改革任务,政府系统执行力进一步提高。
  这五年,国防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自治区“双拥模范城”十连冠。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6个。
  今年以来,我们高质量完成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桂林的服务保障工作,受到中央高度肯定。我们高规格举办桂林建设世界级旅游城市专家研讨会,已聘任8名国内顶尖专家提供智力支持。我们以“起步就要提速,开局就要争先”的奋斗姿态,早谋划早部署,加强与各县(市、区)、园区一对一会商,开展“周调度走访”,经济实现快速增长。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5%,为近年来全区排名最好成绩。成功承办2021年粤桂协作联席会议。资源、全州入选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乡村风貌提升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成效明显,截至6月上旬,自治区下达的第一批“两高”沿线145个村庄、15529栋农房改造任务竣工率达98.2%,排全区第一档第一名,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下良好基础。
  二、“十四五”发展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市进位赶超的关键期和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历史使命,站在新时代新起点上,我们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牢牢把握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以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统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走出一条符合桂林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根据《中共桂林市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十四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及桂林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四个新”总要求和四个方面重要工作要求,紧紧围绕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总目标,全面贯彻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决策部署,按照“加快发展、转型升级、全面提质”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推进产业振兴、乡村振兴,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快建设最宜居城市,提升文化和社会建设水平,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加快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桂林篇章。
  根据《建议》,市人民政府编制了《桂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交大会审查。《纲要》围绕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提出:“十四五”时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以上;组织财政收入年均增长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年均增长15%、8%;完成自治区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目标;居民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抓好四个方面重点任务落实。
  (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快推进工业振兴。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打造广西先进制造业中心城市,力争工业总产值翻一番以上。
  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力争一产增加值年均增长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和全区平均水平,全力打造中西部地区乡村振兴典范。
  加快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力争三产增加值年均增长6.5%。实施服务业提升工程,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提档升级。
  加大创新支持力度。坚持科技自立自强,优化创新生态环境。坚持前端聚焦、中间协同、后端转化,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构建富有活力的创新体系,建成各类国家级科技创新创业平台75家以上,力争培养引进“漓江学者”4名以上,打造8个人才小高地。
  继续深化改革。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健全民营企业参与重大战略实施机制;深化土地、资本等要素市场化配置及财税、投融资体制改革;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
  高水平推进开放合作。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全面融入广西“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开放新格局。加快打造“粤桂画廊”、湘桂经济走廊。加快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工作。推动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高质量发展。加强招商引资,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实际利用外资任务。
  推进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打造世界一流旅游航空港;畅通高标准铁路客运通道;实现县县通高速、所有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新增公路里程3000公里;提升航道通航能力。完善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达1.8万个;实施防汛抗旱水利提升、重点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农村供水工程;推进风电项目建设,开展绿色智能电网建设三年行动,提升供电能力和质量。
  (二)加快提升旅游品质
  推进旅游品质提档升级。力争到2025年,接待游客达1.53亿人次、旅游总消费达2150亿元。构建全域旅游大格局。深入实施“文旅+”战略;培育壮大一批文旅领军企业。加快旅游发展国际化,大力培育境外航线,办好系列重大国际赛事展会论坛。
  打造最宜居城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5个百分点。提升中心城市品质,高标准建设桂林新区,加快建设雁山科教旅游新城。推动县域协调发展,加快补齐县域城镇化短板弱项。
  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用好用活红色资源,建成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成立湘江战役干部学院。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守正创新。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完善城乡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加强文化艺术精品创作。加快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常态化。
  (三)呵护好桂林山水
  严格保护漓江生态环境。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推进漓江风景名胜区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实施漓江生态保护和修复提升工程。
  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持续开展污染防治行动,加快推动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持续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一批国家、自治区级可持续发展科技重大专项,推进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生态景观修复工程等项目建设。
  (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实施健康桂林行动。人均预期寿命不低于79.3岁。深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强化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创新医防协同机制。推动健康产业与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努力营造健康环境,促进全面健康发展。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高中阶段教育内涵式特色发展,推进职业技术教育加快发展。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完善多渠道灵活就业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工资合理增长机制。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严密防范各种风险挑战。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持续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桂林;优化应急管理能力体系建设,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加强和改进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三、2021年主要工作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组织财政收入增长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5%、9.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节能减排降碳控制在自治区下达目标范围内。
  实现上述目标,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全力提升旅游品质,增强世界级旅游城市竞争力
  坚持高水平规划设计。邀请世界一流研究机构,继续聘请世界一流专家,对标世界一流旅游城市范例,编制好建设规划。
  建设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出台支持旅游企业发展政策,加快引进世界级市场主体,打造一批世界级旅游综合体。
  发展高品质旅游业态。补齐食、购、娱短板,提升游、住、行品质,争当中国旅居时代的引领者。
  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主动融入中国(广西)自贸区建设,加快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打造一批智慧生活时尚体验馆。
  营造世界级旅游服务环境。加快补齐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加强市场监管,健全旅游诚信体系。
  开展高水平市场营销。加快成立专业化旅游推广机构,鼓励行业协会等开展全球化、市场化推广营销。扩大区域旅游合作。联动促销,激发文旅消费活力。
  加快服务业提质升级。实施现代服务业提升发展三年行动,实现三产增加值增长8%。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升级。推动桂林创意产业园等37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提升发展,做大互联网、信息技术等新兴服务业。
  (二)全力推进产业振兴,增强世界级旅游城市支撑力
  实施工业振兴六大行动。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要求,不断壮大“工业树”、繁茂“产业林”,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力争工业总产值突破125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70亿元、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
  打造区域创新城市。强化人才引进培育。推进落实《桂林市人才引进和培养办法》吸引更多青年人才来桂林创业就业。鼓励企业自主开展技能人才评价。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编制2021—2025年建设方案,实施10项可持续发展科技重大专项。
  打造双循环区域节点城市。落实自治区打造双循环重要节点枢纽工作部署,努力提升我市在先进制造、旅游、交通、科教、文化等方面的集聚辐射能力。主动融入自治区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全面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高标准打造“粤桂画廊”。加强与国际国内友好城市多层次多维度合作。继续办好“两会一节”等节会赛事。建设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大力发展临空型高端物流。推进桂江千吨级航道升级改造,加快平乐珠子洲码头及洛清江复航工程前期工作。建设荔浦保税物流中心(B型)等项目。鼓励快递企业设立区域性集疏分拨中心,引进培育跨区域物流龙头企业。打造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加快推进中医药壮瑶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丰富崇华中医街、瑶汉养寿城等品牌内涵。
  构建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推进经济领域改革,出台重大改革举措。统筹社会领域改革。深化综合执法改革,推动执法重心下移,规范市场秩序。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抓好财税金融工作;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全面实施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持续压减一般性支出,保障民生支出稳定增长,以政府的“紧日子”换取人民的“好日子”。
  (三)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增强世界级旅游城市承载力
  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监测帮扶机制,落实5年过渡期政策。继续支持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促进产业提档升级。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
  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力争一产增加值增长6%。保障粮食安全。保障种子安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打造六大特色种养产业集群。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培育壮大莱茵生物等龙头企业。培育农村产业化联合体,力争新增市级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10家。完善流通体系。健全销售网络,建设一批农产品出口基地。提升农业品质品牌。推进数字乡村试点,加快农业大数据应用。
  加快推进乡村建设行动。落实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建设长效管理机制,高标准推进第六批11个示范乡镇建设;加快国家级特色小镇建设,完成培育第一批5个、第二批4个广西特色小镇建设。深入开展乡村风貌提升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抓好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作。
  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育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产业人才集聚示范点建设。弘扬时代新风,传承发展优秀农耕文化,推进移风易俗。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完善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机制。
  开展新一轮县域经济提升行动。力争县域GDP增速达8.5%以上。完善培育机制,力争每个县(市、区)新设立1个以上产业发展基金,新培育1家以上行业龙头企业,新实施1个以上PPP项目、15个以上投资超亿元项目。按照城市标准,实施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抓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工作,提升县城承载能力。
  (四)全力呵护好桂林山水,增强世界级旅游城市吸引力
  科学保护漓江。坚持依法治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持山水生态的原真性和完整性”要求,将漓江生态保护纳入世界级旅游城市规划一体布局,推动修订完善《广西壮族自治区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3—2025)》,研究制定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和准入负面清单;严格落实条例、规划要求;完善环境监测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健全网格式管理和拉网式排查机制,完善跨行政区域跨部门联防联治机制。坚持系统治理,运用法治、行政、经济、教育等多种手段,全面发力,综合施策。持续深化漓江“三统”改革。坚持科学治理,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坚持提升治理。坚持从严治理。
  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入开展大气污染专项治理行动。主要河流和县级以上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完成县级备用水源地建设。深入开展土壤污染防治行动,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保持100%。持续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发现问题整改。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森林城市,争取列入国家森林公园试点。完善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制定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计划,探索建立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和分解落实机制。
  (五)全力建设最宜居城市,增强世界级旅游城市聚集力
  优化空间规划布局。践行公园城市理念,加强规划管控,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编制。
  优化城市设计。坚持显山露水透绿、彰显历史人文的设计理念,打造既美观又生态的城市风貌。发掘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注重当代建筑设计,打造独具桂林特色的城市标识。
  持续推进老城疏解提升。坚持限高、退距、增水、增绿原则,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实施“畅通缓堵”工程,打通一批“断头路”,完成万福路维修改造等工程,加快推进净瓶山大桥拆除重建等项目,缓解新区老城交通拥堵压力。改造一批城中村和老旧小区;续建、新建地下管网296.9公里;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加快完善桂林新区功能。开发建设机场路以北、兰塘河以南、凤凰林场片区,大力推进西城大道南延长线提升改造、桂林国际会展中心、兴桂园、宏谋中学等项目建设。推动新区与周边城镇联动开发,促进两江、庙岭、四塘与新区功能互补、同城发展。促进优势资源要素向中心区聚集,引进科技、贸易、体育、金融等业态,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应用,打造现代化智慧新城。
  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巩固创城成果,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启动全市环卫一体化建设。加强违法建设治理、集贸市场管理等工作。加快建设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
  加快现代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五网”建设三年大会战。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储备项目40个、总投资800亿元以上。加快建设全区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副中心城市。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长塘水库、源口潭水库扩容等工程建设。落实《桂林市“十四五”电网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重点推进甲天下、碧云、灵剑溪等城市配套送变电工程建设。
  (六)全力用好红色资源,增强世界级旅游城市文化引领力
  加强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湘江战役精神,高标准提升完善“三园三馆”等馆陈设施、讲解服务,加快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建成“一廊一园”项目,推介9条红色游学精品线路,打造全国红色文化保护传承标志性工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群和红色旅游重要目的地。办好第四届红军长征论坛。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持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启动桂林考古博物馆建设,推进灵渠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改造提升一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街区、传统村落。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创作一批文艺作品。开展文艺精品下基层等文化惠民活动。
  加快发展现代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培育数字出版、知识服务等新模式新业态。繁荣文化演艺产业,提升《桂林有戏》等品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国有文化企业管理,加快引进一批实力雄厚的国际文化旅游投资集团。
  (七)全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增强世界级旅游城市感召力
  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线,严格管控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重点环节,落实闭环管理。安全有序做好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对符合条件的群众做到“应接尽接”。加强物资、技术储备,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落实高考综合改革。加快高校集聚区建设。强化线上线下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加快“智慧广电”建设。实施全民健身工程。

相关内容:

扫码转发

精彩视频

热点排行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