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习近平总书记的精辟概括指明了努力方向,必须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工作主线。秀峰区着力“五个精品”特色宣教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22年7月25日秀峰区从桂林市民族工作委员会全体会议上捧回“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牌匾,并作经验交流发言。本课题针对秀峰区“五个精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特色宣教工作,梳理经验,调查瓶颈,提出建议。
一、秀峰区民族团结进步宣教工作背景情况
秀峰区总面积43平方公里,总人口16.63万人,少数民族0.54万,占比3.3%,其中壮族2242人,回族1182人,瑶族1011人,侗族270人,苗族205人,其它少数民族500人。秀峰区获得第九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荣誉的同时;辖区甲山街道办事处、桂林戏剧创作研究院分别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丽君街道办事处、解东社区、桥头小学被命名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4家单位被命名为桂林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历届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树牢“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理念,大力宣扬和倡导“三个离不开”思想,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普遍形成,政治安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大好局面不断巩固和发展。
二、特色宣教针对的普遍瓶颈问题
(一)认识误区影响对民族团结进步。有些人认为,民族团结与汉族无关,是少数民族的事。我国汉族人口占到全国总人口的90%以上,55个少数民族的总人口不到10%。民族团结是全体人员的事情,不只是10%不到的少数民族的事情。有些人认为民族团结可以一蹴而就,创建只是短期行为。保持长期的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需要几代人,甚至上百年的努力才会实现,民族团结创建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有些人认为,民族团结与其他部门无关,仅仅是民族工作部门的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涉及各部门各行业各领域,需要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每个单位、每个人都不是旁观者,做好本职工作就是为民族团结做贡献。纠正认识误区是民族团结进步长效开展的基石、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内容。
(二)理念陈旧制约民族团结进步。地处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普遍滞后,经济建设任重道远。但思路僵化、因循守旧是有着更为严重的影响。部分人,包括一些领导干部,思想解放不够,老一套观念跟不上时代,工作缺乏开拓性。一些同志不敢闯、不敢试、不敢创新。甚至有的单位、有的领导大局意识不强,只考虑分管的一亩三分地,拉低工作标准。欠发达地区长期处在较恶劣的经济环境中,单一的生产方式和较低的生活水平不仅促成了较浓的自然经济意识,也形成了安于现状、因循守旧的依赖心理。经济基础相对落后,思想观念相对落后,如若还因循守旧何谈拉近差距,更不论弯道超车,思想理念问题是制约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必须解放思想,提升思维层次。
(三)文化差异影响民族团结进步。各民族在语育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鲜明的文化差异,尤其是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较为敏感。虽然在尊重少数民族文化传统、贯彻落实民族政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随着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增多,极少数人由于对民族历史文化、民族政策缺乏了解,甚至个别商家受利益驱动,损害少数民族利益,影响民族感情,对于社会稳定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四)落实模式限制民族团结进步
民族地区生产结构较为单一、粗放型经营投入产出比低、少数民族文化水平低、劳动技能缺乏、市场意识淡薄,加之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城乡二元制等因素,导致民族地区经济环境欠佳。以史为鉴,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中,通过一次次的改革创新,解决了前进路上的困难。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困难可以通过模式创新来解决。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鼓励创新,就能找准民族地区发展之路。
三、民族团结进步特色宣教工作特点与经验
秀峰区立足长效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造“五个精品”,即:“精品队伍”“精品节庆”“精品舞台”“精品线路”“精品大赛”,构建民族团结进步“舆论同心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秀峰区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一、打造“精品队伍”。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带头学习民族政策法规,区委书记带头在自治区级媒体发表民族团结进步理论文章。组建成立秀峰区民族团结进步宣教组,完善工作机制,统筹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强化对区、街道、社区三级民族工作宣教队伍培训考核。区纪委监委机关、区妇联、区民宗局共同组织民族团结家庭评选,各街道组织民族团结进步街区评选,社区(村委)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容纳入居民公约、村规民约。在民族团结进步宣教实践中,夯实思想基础,锻造精品队伍。
二、打造“精品节庆”。秀峰区连续11年成功举办桂林秀峰“三月三”民族歌圩活动,先后组织全国山歌大王争霸赛、全国金牌狮王争霸赛、全国少数民族优秀舞蹈大赛、全国民俗婚礼体验、全国金剪剪纸艺术赛、全国金舌媒婆大奖赛、独竹飘、民族篝火狂欢、竹杆舞等500多项民族文化活动,历年现场观众均超十万人次,历年网络点击均超百万人次,活动获评“全国最佳传承弘扬传统文化节庆奖”“中国特色民俗风情旅游节庆奖”。享誉全国、影响广泛的民族团结进步精品节庆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广泛开展。
三、打造“精品线路”。在文化宫名品街按照 “5个100的模式”打造辖区首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街区。“王城东西巷历史文化街区”成功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旅游文教类教育基地”。上述两街区与4A级景点“桂花公社”、4A级景点芦笛岩、3A级景点“桂林观石堂鸡血玉博物馆”、“桂林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馆”、“傩文化展示馆”串珠成链,构建起秀峰民俗文化旅游精品路线,向游客及市民展示民族团结进步宣教的文化魅力。
四、打造“精品大赛”。组织“壮锦八桂·独秀之星”民族团结国际少儿才艺比赛,从辖区学校遴选优秀民族才艺节目展演比赛,激励民族才艺学习传承与展示,营造传承民族文化的浓厚氛围,带动辖区学校广泛开展民族文化活动。辖区桥头小学深入开展桂林渔鼓、桂林彩调、零零落、舞龙舞狮、变脸、傩舞、茶艺、剪纸等众多民族文化项目教育,先后获评“全国非遗与课程融合基地学校”、“自治区教育厅第二批民族文化教育示范学校立项建设单位”。并带动辖区中华小学“四节四礼”、西山小学“翰墨书香”、飞凤小学“青竹工坊”、榕湖小学“四能四会”等民族文化百花齐放,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进校园打下坚实基础。
五、打造“精品舞台”。 在“鲁家古戏台”每周六晚8点开展“桃花湾周末戏台”系列免费展演,内容有彩调、桂剧、文场、渔鼓、零零落等优秀传统剧目,持续开展7年后,看“桃花湾周未戏台”成了部分戏迷的文化习惯。自2016年东西巷开街以来,在巷内遗址广场等处开展“民族歌舞欢乐颂”“民俗文化街”“龙狮文化展演”“民俗情景剧”“传统成人冠笄礼”“花灯展”“靖江王府秘拓传统技艺展示”等众多文化活动。“鲁家古戏台”“东西巷遗址广场”“中心广场大舞台”、“国学堂”等舞台共同搭建起秀峰区民族文化展示的有力阵地,有效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的感染力。
四、深化民族团结进步特色宣教建议
(一)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筑牢共同努力奋斗思想基础。动员广大党员干部深入群众,面对面地做思想政治工作,宣讲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突出抓好青少年的民族团结教育,完善从幼儿园、小学、高中的民族团结教育体系,使民族团结教育进课堂、进校园、入脑入心。村委(社区)进家入户,把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做实做细。不断拓展民族团结宣教渠道,把“三个离不开”思想转化为各族人的自觉意识和行动。
(二)排忧解困加快发展,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解决实际问题是最有效的宣教实践,每年集中资金切实帮助解决一些实质问题。深入企业走访调研,积极反映企业利益诉求,服务企业转型升级,真心实意帮助企业过坎闯关,推动党委、政府关于支持企业的各项惠企惠民政策落实落地,推动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三)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文化活动,激发建设热忱。通过一系列群众参与面广、参与率高的宣传教育和文化实践活动,增强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凝心聚力为建设美好家园而努力奋斗。
(四)大力开展先进典型学习宣传活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组织集中宣传民族团结进步的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的大型活动,持续宣传民族团结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充分展示各族群众患难与共、手足情深的民族真情。
(五)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宣传,营造守望相助和谐氛围。
抓住重要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契机,利用车站、码头、医院、商场、宾馆、街道广场、旅游景区、工商税务等窗口行业和公共场所,广泛开展社会宣传,营造各民族守望相助和谐氛围。进一步加大民族宗教政策、风俗习惯知识的宣传力度,展现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创和谐的精神风貌。
(秀峰区委网信办 文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