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聪在教学中不断推陈出新,给孩子们上好每一堂课。
“老师,我知道,我来答。”“老师,我来扮演这个人物……”在音乐声中起舞,闯关比拼乐理知识,蒋聪的音乐课上,同学们一次次高举小手,踊跃回答问题,积极参与互动,现场气氛热烈。课后,更是围着她问这问那。从2012年到2022年,从教会学生唱一首歌到让他们感受音乐的意境之美,培养审美能力;从“老师说学生听”的传统教授模式到让学生成为主角的情景式教学;从一门不受重视的“副科”到逐渐成为重要学科:这一系列变化,让汇通小学音乐老师蒋聪感慨不已。
9月27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近十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情况。数据显示,全国95%的学校能保障学生在校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近87%的学生在中小学接受了艺术教育,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音体美劳等课程的建设明显加强。
“十年课改,桂林一直都走在前列,经过不懈努力和坚持,汇通小学开设的合唱、戏曲、舞蹈、山水创意皮影、人工智能、创意编程、花样篮球、陆地冰壶等特色课程蓬勃发展,学生在音体美等方面的综合素养得以迅速提升,家长不再寻求校外机构对学生进行艺体培训,有效减轻了学生校外培训负担。”蒋聪告诉记者,如今,学校除每周设置有三节艺术课外,如戏曲、群舞、童声合唱、诗朗诵、课本剧、现场书画,民族趣味运动等各项赛事和活动也在课后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相比十年前一年可能仅组织两三次文体类比赛和活动,学生们多了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与舞台。”
蒋聪坦言,有的孩子也许学习成绩不是特别拔尖,但在音乐等方面特别有天赋,只要用心训练他们,一方面容易出成绩,一方面能帮助孩子们增强自信,“不再单纯地以语数英等科目的成绩去评价一名学生”。
在她眼中,音乐教育不仅仅是书本的教育,更是实践的教育,对激发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很有帮助。今年8月,她根据《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新标准》(2022年版)与广西八桂通教学平台应用相结合,精心设计了数字课程“彼得与狼”,根据核心素养内涵相关要求,在课堂实践中从“音乐中的文化”入手,让孩子们在文化的背景下理解音乐、爱上音乐,审美感知能力得到增强,激发出艺术表现和创意实践能力,从而建立文化自信。今年8月,该课程也作为桂林优质课的代表到广西教育研究院进行国家课程数字资源规模化应用展示,受到业界广泛好评。
城市孩子在校学习艺术的时间越来越多的同时,蒋聪也积极响应教育部“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号召,于2014年和2022年主动申请从城市学校到地处偏远、基础薄弱的乡村学校交流支教。
时隔8年,不管是曾经交流的七星中心校福隆园教学点,还是如今支教的华侨小学,蒋聪看到学校的变化欣喜不已:一条条宽阔平整的道路,一栋栋新建的教学楼,一间间智能化的教室,一套套完善的教学设备,孩子们的学习环境得到极大改善,音乐课也不会再因缺老师而“缺席”孩子们的课表。
“没有音乐的童年的是苍白的,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打开孩子们‘音乐之窗’的那个人。”蒋聪笑着说,未来的日子里,她会继续探索,通过不断打磨和不断创新,上学生喜欢的音乐课,将每件工作都当成艺术品来完成。
(记者蒋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