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道路上,驻村第一书记是驻村工作队的“领头羊”,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力“催化剂”。
十月的陶村,阳光染黄田野,瓜果飘香村庄。村委办公室门敞着、窗开着,驻村第一书记黎元新正与村“两委”干部围坐一周,讨论着森林防火宣传与巡逻、乡村振兴台账整理等工作。
从一名国企工作人员,到运动鞋底沾满泥土、寒风烈日走村入户的驻村第一书记,2022年5月驻村以来,黎元新不负重托,主动作为,用实际行动让这里的村民为他竖起了大拇指。
“差不多”的基层新人变身“啥都懂”的驻村“内行人”。
刚到村里时,黎元新对村内情况不算熟悉,经常会出小差错,这时身旁的村干总是会亲切地说,小黎,一下子总会有不适应的,差不多就可以啦。有一天,无意间看到那句:中国最不缺的就是差不多先生。
于是,他开始摒弃“差不多”的想法,每每走访入户前,他会认真了解农户基本情况,政策具体情况等,走访座谈时,会提前和村干熟悉方言,时刻注意与群众交流的方式方法......从一开始的不知从何入手解决纠纷、开展帮扶,渐渐地,他懂得了,一件纠纷能快速解决的关键在于及时发现、主动调解;一份台账能完美无瑕的关键在于一遍又一遍的复核完善;脱贫户对自己工作的认可关键在一点一滴细微入至的帮扶工作中......
慢慢地,在一件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中,那句“差不多就可以啦”,终于也无人再提。
“三分熟”的村内干部变身“十分熟”的驻村“暖心人”。
为了尽快熟悉情况、展开工作,黎元新坚持俯下身子、迈开步子,走村入户察情问需,主动拜访经验丰富的老村干求经问道,积极与村“两委”干部交流寻根问策,很快成为村民口中的“小黎书记”。
慢慢了解到村里经常停电停水,为保证村里的正常饮水及修缮古遗迹,黎元新二话不说就组织村理事会商议募集资金修缮老井,加班加点、想方设法共组织各方募集12万元,并向后盾单位争取资金3000元用于老井修缮工程,目前募集还在进行。
从一开始出村委就摸不着脱贫户家的方向,短短几个月后大到全村产业人口情况、产业发展、地理布局等,小到全村768户、3762个总人口的农户具体住址、家庭基本情况,39户脱贫户、1户易致贫边缘户的帮扶情况、收入状况、住房情况,46名党员的学习情况、思想动态,他都如指诸掌、对答如流。
“提筷子”的企业员工变身“挑担子”的驻村“好干部”。
“我至今仍清晰记得与村干第一次见面的场景,村书记向村民们介绍了我之后,有位村干突然打破了沉默:‘你天天在县里头 上班,能带领我们发展致富吗?’我瞬间意识到自己肩膀上的责任之重。”回忆起刚驻村的情形,黎元新这样说道。“软肩膀挑不起硬胆子。我一定要改变村里的现状,找到适合陶村发展的路子。”
今年6月,村里出现强降雨,低洼地被淹,鱼塘水涨蔓延,黎元新立马放下手上工作,组织抢险救灾,他拿着工具,蹲下身子,娴熟地跳下一米水深、漫过大腿的水沟清淤,徒手将堵在水沟的淤泥取出来,1小时多的奋力清淤后,水渠得以疏通,又马不停蹄赶到敬老院查看灾情。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他深知,要想村子好,村“两委”必须沟通思想、统一思路。于是,他谋划产业、引进项目、争取政策,因村制宜,因村制宜为陶村制定2022年发展规划,为陶村找准持续致富的法子。今年以来,争取18万用于陶村西岸桥项目,15万用于鸭山二期路灯项目建设,努力把村子的“设计图”变成建设的“施工图”。
短短几个月驻村工作,在农家村户、田间地头、街头巷尾的日日夜夜的工作中,黎元新皮肤黑了,收获也多了。谈到心中感想,黎元新咧嘴笑着说:“当然是希望我们陶村发展更好,村民荷包更鼓,日子更加殷实......在这段驻村生涯中力求‘不虚此行’。”
十月的陶村,阳光染黄田野,瓜果飘香村庄。村委办公室门敞着、窗开着,驻村第一书记黎元新正与村“两委”干部围坐一周,讨论着森林防火宣传与巡逻、乡村振兴台账整理等工作。
从一名国企工作人员,到运动鞋底沾满泥土、寒风烈日走村入户的驻村第一书记,2022年5月驻村以来,黎元新不负重托,主动作为,用实际行动让这里的村民为他竖起了大拇指。
刚到村里时,黎元新对村内情况不算熟悉,经常会出小差错,这时身旁的村干总是会亲切地说,小黎,一下子总会有不适应的,差不多就可以啦。有一天,无意间看到那句:中国最不缺的就是差不多先生。
于是,他开始摒弃“差不多”的想法,每每走访入户前,他会认真了解农户基本情况,政策具体情况等,走访座谈时,会提前和村干熟悉方言,时刻注意与群众交流的方式方法......从一开始的不知从何入手解决纠纷、开展帮扶,渐渐地,他懂得了,一件纠纷能快速解决的关键在于及时发现、主动调解;一份台账能完美无瑕的关键在于一遍又一遍的复核完善;脱贫户对自己工作的认可关键在一点一滴细微入至的帮扶工作中......
慢慢地,在一件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中,那句“差不多就可以啦”,终于也无人再提。
“三分熟”的村内干部变身“十分熟”的驻村“暖心人”。
为了尽快熟悉情况、展开工作,黎元新坚持俯下身子、迈开步子,走村入户察情问需,主动拜访经验丰富的老村干求经问道,积极与村“两委”干部交流寻根问策,很快成为村民口中的“小黎书记”。
从一开始出村委就摸不着脱贫户家的方向,短短几个月后大到全村产业人口情况、产业发展、地理布局等,小到全村768户、3762个总人口的农户具体住址、家庭基本情况,39户脱贫户、1户易致贫边缘户的帮扶情况、收入状况、住房情况,46名党员的学习情况、思想动态,他都如指诸掌、对答如流。
“提筷子”的企业员工变身“挑担子”的驻村“好干部”。
“我至今仍清晰记得与村干第一次见面的场景,村书记向村民们介绍了我之后,有位村干突然打破了沉默:‘你天天在县里头 上班,能带领我们发展致富吗?’我瞬间意识到自己肩膀上的责任之重。”回忆起刚驻村的情形,黎元新这样说道。“软肩膀挑不起硬胆子。我一定要改变村里的现状,找到适合陶村发展的路子。”
今年6月,村里出现强降雨,低洼地被淹,鱼塘水涨蔓延,黎元新立马放下手上工作,组织抢险救灾,他拿着工具,蹲下身子,娴熟地跳下一米水深、漫过大腿的水沟清淤,徒手将堵在水沟的淤泥取出来,1小时多的奋力清淤后,水渠得以疏通,又马不停蹄赶到敬老院查看灾情。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他深知,要想村子好,村“两委”必须沟通思想、统一思路。于是,他谋划产业、引进项目、争取政策,因村制宜,因村制宜为陶村制定2022年发展规划,为陶村找准持续致富的法子。今年以来,争取18万用于陶村西岸桥项目,15万用于鸭山二期路灯项目建设,努力把村子的“设计图”变成建设的“施工图”。
短短几个月驻村工作,在农家村户、田间地头、街头巷尾的日日夜夜的工作中,黎元新皮肤黑了,收获也多了。谈到心中感想,黎元新咧嘴笑着说:“当然是希望我们陶村发展更好,村民荷包更鼓,日子更加殷实......在这段驻村生涯中力求‘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