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视网

桂视网>新闻>正在查看

这个始于秦代的水利奇迹,何以影响中国至今?

2023年09月05日 18:25:16  来源: 新华网  所属分类:快讯  编辑:黄赐勇  阅读:   查看评论()


  近日,2023年世界运河大会研讨会在广西桂林市兴安县灵渠畔举办。同日,灵渠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考古工作站揭牌仪式在兴安县灵渠博物院举行。

  始建于秦代,连接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灵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已有2000多年历史,至今仍在发挥灌溉和防洪功能。2018年,灵渠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古往今来的运河工程中,灵渠让人印象深刻。”在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张楚汉看来,作为“世界古代水利明珠”的灵渠在统一中国、促进中外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文 | 张楚汉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水利学会名誉理事、中国大坝工程学会常务理事

  编辑 | 李亚飞 瞭望智库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1

  古代水利工程的瑰宝

  公元前3世纪末的中国版图曾经是分裂的。

  崛起于北方的秦始皇嬴政平定了六国,把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都纳入秦朝的版图。为统一中国,秦始皇曾发兵岭南,但是囿于岭南山高路远,粮草运输不畅,久攻不下。

2019年6月30日,广西兴安县灵渠(无人机照片)。图|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为解决补给难题,秦军勘察发现,山岭之间有一道走廊,那里可以修运河。有了运河,就可以把中原地区(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岭南地区(珠江流域)连接成水运网络。

  秦始皇决定在山岭之间开凿运河,沟通湘江和漓江。在今日的广西兴安县,秦军开凿灵渠,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最终连接在一起。粮草不断从中原经过灵渠运抵岭南,秦始皇最终平定岭南。

  这便是灵渠的由来。

  灵渠的建成改变了秦军补给不足的局面,秦始皇借此平定岭南,设立桂林、南海、象郡,统一中国。

此后两千多年里,沟通了长江水系湘江和珠江水系漓江的灵渠,一直是岭南与中原往来的交通要道,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作为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瑰宝,灵渠与四川都江堰、陕西郑国渠一起被称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使中原文明与其他地区的文明交流碰撞,在促成不同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融以及形成统一国家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0年湘桂铁路通车后,灵渠在航运方面的作用逐渐被取代,但如今依然承担着灌溉的任务。

2

  “世界船闸之父”

  灵渠的规划设计理念具有很高的科技创新水平,是运用河道水流运动规律,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是应天时、适地利、促人和的先驱,也完全符合现代工程水力学、航道水力学和水工建筑学的理论概念,值得认真总结。

广西兴安县灵渠水道上建设的灌溉堰坝(2017年6月8日摄)。图|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科学选址: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被南岭山脉阻隔。先民们勘察发现,兴安县境内有两条河,西边是珠江的支流漓江,从北向南流入珠江;东边是长江的支流湘江,从南向北流入长江,在这里平行流过。

  如果在兴安修一条运河,把两条河连接起来,就可以打通长江和珠江水系。

  漓江和湘江最近处直线距离有20多公里,要在群山中开凿20公里的运河,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很难办到。

  深入勘察后,先民们发现,漓江有一条支流,叫始安水,与湘江直线距离只有1.6公里。这意味着,只需要开挖1.6公里的水路,就可以把湘江水引入始安水,进而连通漓江。

  然而,此处始安水的水位比湘江高出4.3米,将湘江水位抬高所耗费的工程成本过高。而沿湘江上溯2.4公里至湘江分水塘处,水位高于始安水1.5米,在这里修建壅水坝提高水位并开挖运河,就可以连通湘江和漓江。

  精准分流:先民们在湘江上修建了一座拦河坝,叫天平坝。天平坝由大天平和小天平组成,二者形成一个钝角。同时,在大、小天平的连接处设计了一个向江心延伸的导流石堤,使南北两渠平顺分流。

  天平坝将湘江水分流入南北两渠,按3:7分水。3分流量通过南渠到漓江,7分流量经过北渠到湘江,丰水季节多余流量则漫过天平坝重入湘江。

  如果遇到洪水,来水可以漫过大坝,流入湘江故道。渠道上一共设置了五道侧向溢流堰,用来排泄渠道里的洪水,当地人称之为“泄水天平”。

  灵渠精准分流的关键在于两方面,一是溢流堰高度确定了上游水位,二是南北两渠的过流能力确定了3:7分水比例。按3:7分水,使南北两渠的水深都基本保持在1.5米,以适应行船运输。

  降坡减速有利于通航:在渠首枢纽分为南北两渠的总体布局下,北渠在湘江故道右岸台地上拐了两个“S”形大转弯,然后流入湘江。北渠从入水口到出水口的直线距离只有1.8公里,但通过两个“S”形大转弯的设计,渠道拉长至3.25公里,能有效降低水的比降和流速,无需设立船闸,就可以使船舶安全平稳地航行,在南渠的河道也有几处类似的设计。

  概括起来:人工做弯,延长渠道、降低流速、便于航行,水利工程里把这个方案叫“弯道代闸”,这是古代水利技术的一个创新,灵渠是最早使用这一技术的古代运河。

  建造了陡门这一水利设施,确保安全通航:灵渠所在的岭南地区,一年有8个月的丰水期和4个月枯水期,遇到枯水期怎么办?怎么让灵渠继续畅通?

  古代先民们创造性地建造了陡门。

  灵渠陡门被称为“天下第一陡”,陡门技术在后来被应用于大运河,发挥了重要作用。20世纪80年代,国际大坝委员会的专家来灵渠考察,委员会的专家给了陡门一个评价:“世界船闸之父”。

  灵渠全长37公里,11世纪时,渠道上最多设有36个陡门。陡门的设计充分考虑了河道的地形、水位及流量,两座陡门之间最近距离仅150~200米,最远距离达2公里以上。

  当逆流而上的船只进入一个陡门后,把身后陡门关闭堵水,打开前进方向的陡门,待水位齐平后船只向前航行,形成一个类似多级船闸的雏形。灵渠陡门保证了渠道长年安全通航,陡门工程技术保证了我国古代河道建闸以利通航、灌溉、供水的综合目标。

  灵渠的探索成果影响了大运河,而大运河又影响了我国历代水利工程,比如南水北调工程,其东线工程就是利用大运河线路的扩展和延伸。

3

  新时代的价值

  千年一瞬,来到21世纪,灵渠完成了自身使命,但同时在漫长岁月中又增添了浓厚的新价值。

游客在广西兴安县灵渠游览(2017年6月7日摄)。图|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基于灵渠,文人墨客诗兴大发,借物抒情,写下了诸多优秀的文艺作品,仅以两本著作为例。

  桂林籍作家黄继树下下了历史小说《灵渠》。小说以历史人物史禄为原型,讲述了他历经艰辛、突出重围,打通中原和岭南,连接湘江和漓江,最终为秦国统一全中国打下坚实基础的传奇故事。小说想象奇崛、视野宏阔。

  作家高洪雷的《另一半中国史》以“追寻中国55个少数民族的来龙去脉,谱写多民族共同开拓祖国疆域壮美史诗”为主题,专门有一章谈到了灵渠:奇迹往往发生在无奈的时候,潜力会在陷入绝境的时刻被激发出来。当秦始皇心急如焚时,一个叫史禄的人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在湘江和漓江之间开挖一条运河,打通南、北两大水系。

  灵渠促进了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流融合,在中国统一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堪称重要坐标。

  作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标志性工程、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平陆运河5月23日全线动工建设。平陆运河连通西江航运干线与北部湾海域,建成后将在我国西南地区开辟一条由西江干流向南入海的江海联运大通道。

  平陆运河起点位于广西南宁横州市西津库区平塘江口,经钦州灵山县陆屋镇沿钦江进入北部湾,全长134.2公里,设计年单向通过能力为8900万吨。

  工程主要包括航道、航运枢纽、水利设施改造以及沿线跨河配套工程建设,工程总概算约727亿元。

  平陆运河建成后,西南地区货物经平陆运河出海,较经广州出海缩短入海航程560公里以上,对推动广西及西南地区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并促进沿线产业布局优化调整和运河经济带形成,助力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成为新时代新坐标。

  大江奔涌、不舍昼夜。两大工程遥相呼应,注定在中国水利史、中华文明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编者注:关于平陆运河,库叔曾做详细讲解,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打开《广西通航入海?百年夙愿终于要成真了!》一文深入了解。

相关内容:

扫码转发

精彩视频

热点排行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