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配送需要消耗大量一次性餐具,给我们的环境带来很大的压力。(资料图片)
近年来,随着外卖经济的飞速发展,产生的一次性餐具消耗及塑料垃圾数量与日俱增,成为社会环境沉重的负担。据相关数据统计,中国一个外卖APP上,一天就有4000万外卖订单,若按照每单外卖使用1个塑料袋、2个外卖餐盒、1双一次性筷子计算,每天就要消耗4000多万个塑料袋、8000多万个外卖餐盒,以及超过4000万双一次性筷子……一个个庞大的数字提醒着我们,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点外卖时尽量选择“无需餐具”。
我市市民在点外卖时是否会选择“无需餐具”?如何尽最大可能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让外卖消费更绿色低碳?记者近日对此进行了采访调查。
使用“无需餐具”的消费者数量逐渐增多
新华网近日发表的一篇报道中写道:自2017年外卖平台设置“无需餐具”选项以来,这一举措在增强消费者环保意识、减少一次性餐具使用和垃圾产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无需餐具”的推广和实践,是中国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的缩影。
记者了解到,美团和饿了么两大外卖平台在2017年相继推出“青山计划”“蓝色星球计划”,推行“无需餐具”行动,携手各方共同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行动推行6年来,得到了各方的积极响应。
美团官网显示,截至2023年8月,平台有超3.6亿用户使用过美团外卖“无需餐具”功能。而饿了么发布的《阿里巴巴2023ESG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3月31日,平台上“无需餐具”订单已超14亿单。日前,一项发表于《科学》(Science)的新研究也探讨了饿了么如何通过“绿色助推措施”将不使用餐具的订单份额提高648%。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很多消费者都参与过一次性餐具减量行动,我市市民也不例外。
10月13日11时30分,在象山区翠竹路附近上班的陈女士像往常一样打开美团外卖APP,挑选好餐食后熟练地选择了“无需餐具”。陈女士告诉记者,她最初选择“无需餐具”的原因并不是从环保角度考虑的,是某次逛街看到了一套非常可爱的不锈钢餐具,顿时爱不释手,就买了下来。由于平时在家吃饭用不上,她就拿到了办公室在吃午饭时使用。久而久之,她在办公室里点外卖得到的一次性餐具越来越多。“这些餐具攒起来占地方,扔掉又觉得可惜,很有负罪感,因此后来点外卖我都会选择‘无需餐具’。”陈女士说,“后来我发现,每次点外卖选择‘无需餐具’都会获得‘绿色能量’,积攒够一定数量,平台就帮我们在真实环境中种下一棵树,随着能量越来越多,树越来越大,就特别有成就感。”
记者通过调查发现,与陈女士一样,通过“无需餐具”获取“能量”为“种树”提供助力从而获得“成就感”的市民不在少数,且以年轻人为主。
“只要身边有餐具,我点外卖时肯定要注明‘无需餐具’。”说这话的,是家住叠彩D3小区的市民李先生。他说,以前没注意这个小细节,还是上初中的女儿提醒他的。一个周日,全家人外出游玩,中午才回家,来不及做饭就点了外卖。他选择完配送地址、支付方式后,在付款时页面上弹出“需要餐具”“无需餐具”两个选项。这时,在一旁的女儿说:“爸爸,咱们不要餐具,家里有。学校老师讲过,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就是厉行节约和环保的体现。”
临桂区某餐饮店老板接受采访时表示,近年来选择“无需餐具”的顾客逐渐多了,以前几乎每单都必须配一套甚至多套餐具,现在大约15单中有1单是不需要配餐具的。七星区某快餐店老板也说,伴随着平台推出的相关措施,网上下单时选择“无需餐具”的顾客相对以前来说比较多了。该老板还介绍,前段时间美团外卖上线了美团碳账户,将点外卖选无需餐具、点选小份菜等行为纳入激励范围,为商家建立“青山档案”,商家参与环保行动可获得“助力低碳消费”“粮食节约行动”等荣誉勋章,向消费者展示自身责任形象。“所以作为商家,我们也经常建议消费者选择‘无需餐具’。”
多重因素制约“无需餐具”推广普及
记者通过采访还发现,虽然现阶段选择“无需餐具”的消费者越来越多,但也有消费者在结算页面选择了“无需餐具”选项,而收到外卖后发现打包袋里仍然有一份塑料包装,内含筷子、勺子、牙签和纸巾的一次性餐具这样的现象。
根据新华网相关报道分析,当前“无需餐具”在执行中仍存在一些难题。一是商家担心会遭遇差评。有的消费者可能是无意中勾选了“无需餐具”,如果商家真的不提供,可能会被投诉甚至遭差评,得不偿失。二是一次性餐具成本低,商家可忽略不计。三是为提高打包效率无视“无需餐具”的选择。四是部分消费者不想“吃亏”。
10月14日中午,记者在七星区穿山东路的一家餐饮店里体会到了“无需餐具”执行之难。该餐饮店以小碗菜为主,为客人量身打造的套餐有一荤一素一汤、两荤一素一汤、两荤两素一汤等多种选择。“中午11点,我们就要开始忙了。”该店服务员凤大姐告诉记者,他们要提前把各种菜品按分量装到容器里,以防客人多了手忙脚乱。除了堂食的,外卖也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如把餐具、辣椒、小菜等分装到包装里。“大家吃午餐的时间都比较集中,人一多,订单一多,根本忙不过来。外卖员配送也有时间限制,他们到了不能按时取餐也会造成麻烦,所以我们提前做工作很有必要。”凤大姐说,“忙得手忙脚乱的时候,我们也顾不上别的。接到订单后,就马上包装好菜品放进打包袋,不会认真去看每个订单是否要求‘无需餐具’。但我们能够应对订单的时候,我们都会很仔细地查看每位客人的下单需求。”
该店老板也表示:“之前有客人选择了‘无需餐具’,我们就没有配送,外卖送到后却接到了客人的投诉电话,问我们不给筷子让他怎么吃?这种情况出现了好几回,我们猜测是客人误点了‘无需餐具’的选项,所以一般情况我们都提前准备好餐具放在包装袋里。”记者了解到,一般餐饮店里使用的一次性筷子40块钱就能买一箱,一箱有1000多双,相对来说成本较低,且一般都算在饭菜价格里了。所以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商家通常会为所有订单提供餐具。
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成为环保“行动派”
显而易见,“无需餐具”如今已成为外卖领域“减塑”的一个标志性创新行动,若不能得到有效落实,消费者的环保意愿就会被辜负,平台以及部分商家的努力也难见成效。
针对如何推动外卖平台“无需餐具”向深处落实的问题,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教授杜政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出,可在政策层面、外卖平台、消费者、商家等各方同时发力共同推进。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温宗国也公开表示,“无需餐具”执行是系统工程,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都是受益者。相关部门、外卖平台、商家和消费者等多方合力,才能更好实现一次性餐具减量使用。
记者认为,虽然现阶段“无需餐具”行动还需要多方努力继续完善,但可喜的是,目前已有不少地区出台了相关政策,外卖平台、商家、消费者都意识到这个问题,也引起了重视,并在进行一些努力。只要全社会携手共同努力,就有望有效减少外卖餐具对环境的影响。在此,也呼吁广大市民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自觉成为环保的“行动派”。
(来源:桂林日报 见习记者 黄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