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视网

桂视网>新闻>正在查看

年轻人更应该积极对待传统节日

2024年01月24日 11:42:49  来源: 桂视网  所属分类:桂观评论  编辑:刁一真  阅读:   查看评论()
  1月18日是腊八节,腊八节曾是古老的狂欢节,也是中国人自己的感恩节。相比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西方节日,腊八节这个传统节日显得“节味”不浓,甚至很多年轻人在不经意间遗忘,而腊八节的历史渊源、节日习俗、寓意等,都值得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了解与传承,腊八节作为传统节日,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我们不仅不能忘记,更要弘扬。
  腊八节被视为农历新年前的一个重要节日,人们通过食用腊八粥这一传统食品,寄寓着对未来五谷丰登、生活富足的期盼。腊八节的习俗还有祭祀、吃腊八面、制作腊八豆腐、泡腊八蒜、酿腊八醋,南北方的习俗也有差异。古时候的腊八节,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而现在生活富足,大家吃腊八粥都显得很平淡。问现在的年轻人,腊八粥是哪八种食材,都知之甚少,前往超市购买八宝米的大多是老年人,年轻人很少。
  其实很多地方还是依然保持着腊八节的“粥到”习俗,像盐城永宁寺熬万份腊八粥赠送给市民,济南芙蓉街关帝庙前腊八舍粥,社区赠粥给老人、环卫工人、交警等,不管是在外的活动还是在家,参与者依然是老年人多,但是这项习俗依然被传承延续着。上班族在外打工,不会煮粥的为了省时省力就直接买八宝粥了,学生喝了腊八粥就继续学习,好像只是平平常常的吃了一餐,没什么节日参与感,没有特意想去过腊八节。
  “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是春节交响乐的序曲,而传统节日在年轻人这遭到冷遇,对于元旦节、劳动节、妇女节、儿童节、教师节、父亲节和母亲节等西方节日,由于媒体和商家的推波助澜,我们在商场、娱乐场所等地能明显感受到渲染的节日氛围,能感受到西方节日文化的盛行,而有些节日有假期,尊师重道孝敬父母又是中国传统美德,天然觉得这些节日“很中国”。但像腊八节这样的传统节日,年轻人基本都不会特意去过。甚至因为过了腊八节,春节将至,不少年轻人都开始焦虑。因为过年的时候没结婚的年轻人基本都会被家中亲戚催婚,介绍对象甚至安排相亲,问工作收入又会相互比较,带来压力。成家的年轻人则面临更大的经济压力,有些人调侃的说,过年回趟家花了两个月工资,过年的人情往来和给小孩的红包,确实让人倍感压力。现在工作生活节奏快,年轻人更想在节日里得到休息放松,释放压力。而传统节日更多与农业相关,现在发展中国城镇化越来越高,节日的氛围自然变淡。那么我们该如何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营造良好的节日氛围。不仅让老人参与,也让年轻人积极参与其中?
  想要更好的传承传统节日,需要的不仅是法定假日,更重要的是让节日回归释放压力的狂欢传统。习惯是传统的,节令是现代的,变化是不断的,内容是增添的,传统节日也应该被赋予新的内容和意义。相关部门可以加大传统节庆文化举办力度,紧紧围绕不同传统节日的主题,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精心策划,着重开展具有鲜明地方特色、传统文化因素的各种灯会、庙会、民俗演出等各项活动。积极探索创新传统节庆文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完善相关机制,充分调动文化志愿者、业余文艺团队等参与积极性,充分调动年轻人参与积极性,提升文化认同感。让更多年轻人去创造文化、参与文化、享受文化,真正成为群众文艺的主体,增强对传统节庆文化的认同感。而长辈也应该给年轻人更多舒适空间,欢度传统节日,享受团聚时刻的温情与节日的氛围,同时年轻人对传统节日的记忆也多与长辈相关,家庭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对于年轻人来说,除了学习和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之外,更要去弘扬推广,既然国外的节日能在中国过的那么有声有色, 我们也可以让中国的传统节日与优秀文化在世界上发光发热。
(通讯员:伍芝)

相关内容:

扫码转发

精彩视频

热点排行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