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数据,2023年全国粮食产量13908.2亿斤,比上年增加177.6亿斤,再创历史新高,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大豆面积1.57亿亩,产量416.8亿斤,创历史新高。全年猪肉产量5794万吨,比上年增长4.6%。乡村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拓宽,2023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691元,比上年实际增长7.6%。
农民收入的增长体现了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也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对人民群众的关怀和承诺。从产业结构看,2023年农民收入增长主要归功于乡村旅游等第二、第三产业拓展,更多农民实现了就近就业,乡村产业也在逐渐发展壮大,并且还保持持续向好的势头;此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得到了显著提升。从农村水果到农家小吃,从农产品加工品到土特产,农民们的优质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迅速打开了销售通道,实现了市场规模的扩大和效益的提升。同时,电商也带动了物流、支付以及市场推广等配套服务在农村地区的普及和发展。正是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农村经济焕发出勃勃生机,让农民们变身成为创业者和品牌主,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然而,有许多农民对收入增长并没有切身体会,反倒认为自己收入下滑,被平均了。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原因。
一是农民收入来源不稳定。农业方面的收入往往会受到天气、市场波动等多种因素影响。比如经济作物收购价格的上下浮动,养殖业的不景气等,就会导致农民的收入不稳定。因此,即使某一年的收入有所增长,农民也可能对未来的收入持谨慎态度。
二是收入分配不均叠加各类成本的上涨。如果物价上涨的速度超过了收入增长的速度,那么人们实际的购买力可能会下降,在各种农资上涨的时候,粮食等作物价格并未上涨,那么人们自然不会感觉收入增长。此外,全国不同地区,距离城市远近的农村,其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成本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即便是全国农民的平均收入水平有所提高,但是仍会有部分地区的农民朋友可能并没有感受到收入有明显的改善。
三是部分农村地区农民债务负担重。据中国农业银行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农户贷款余额为14.6万亿元,同比增长12.3%,其中,农户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3.8万亿元,同比增长15.6%。这说明,农民在购买住房等方面的借贷需求较大,但同时也要承担较高的还款压力,此外还有高额彩礼,人情客往等支出,更是影响农民的收入感受。
因此,建议在基层政府中大力重用懂农业、爱农村的干部,完善金融支持三农的力度,免除农民产业发展的后顾之忧;同时推进农村地区移风易俗工作,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一切从简原则,杜绝盲目攀比、铺张浪费。
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民收入还将有更大的增长空间。我们也需要广大农民朋友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共同推动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欧远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