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视网

桂视网>新闻>正在查看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多民族在桂林交往交流交融绘就壮美画卷

2024年08月30日 10:38:44  来源: 桂视网  所属分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编辑:蒋玲  阅读:   查看评论()
  从一万年前的甑皮岩史前文化、2000多年前灵渠连通中原与岭南、到现代名族文化交流大舞台的象鼻山。一江漓水奔流不息,两岸文明源远流长,多民族在桂林交往交流交融中绘就壮美画卷。
       甑皮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与漓江相距4公里,是漓江流域万年文化的渊源。8月28日一早,家住临桂区的韦佳雨就带着妹妹来到桂林甑皮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探寻古文化。
  桂林市民 韦佳雨:学习了我们桂林很早以前所使用的工具,利用这些制陶的方法,利用这些方法能够制造出更加美味的美食,都能够帮助我们人类进化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
  据馆长阳引介绍,从去年底以来,桂林甑皮岩遗址考古发掘 50 周年活动一直延续至今,多个学术研讨活动持续进行,暑期研学夏令营也非常受欢迎。
  桂林市甑皮岩遗址博物馆 馆长 阳引:我们甑皮岩实证了华南地区一万多年的文明史,我们出土的陶器,我们出土的桂花种子,我们出土了这个块茎类的芋头的残片,都实证了我们华南地区在1万年前的时候,出现了最初的农业,出现了最初的陶器,这也证明了我们华南地区的文化是多元一体中的重要的一员。
  甑皮岩遗址作为史前文化重要的代表,不仅是5000年中华文化的佐证,更是通过甑皮岩、父子岩、龙王庙、鳌鱼头等桂北地区遗址的考古发掘成果表明,从距今1万多年前到距今2千多年前,华南与中原地区各群体、各民族都有着密切的往来和交融,都是中华文明的共同铸造者,都是中华民族共同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灵渠的开凿不仅是长江与珠江的融合,更为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交融,历经2000多年江水冲刷,灵渠大小天平坝依旧牢固如初,从军事要道演变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成为知名的旅游目的地,灵渠的历史价值不断叠加,唯有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纽带作用从未改变。
  兴安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 何立松:灵渠持续了2000年,一直在发挥作用,我们伴随着这个中原与岭南各民族的交流融合,也带来了南北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形成了具有南北特色的岭南文化。如我们的徽派建筑,我们的马仔调、贺兰歌、校歌等诗歌文化,还有我们的桂林米粉等饮食文化等等,很好的诠释了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与灵渠相邻的灵渠博物院成为深入挖掘灵渠文化的新阵地。灵渠博物院2022年4月由原兴安县博物馆升格组建而成。依托灵渠馆内丰富的展陈资源,挂牌成立灵渠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考古工作站,深入发掘文物所蕴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成为中小学重要的研学基地。
  灵渠将湘漓分派,湘江北去,漓水南下。漓江畔的象鼻山因天上月、洞中月、水中月“三月争辉”成为惊世一绝,也是桂林城的标志。一直以来,象山景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巧妙地将民族团结文化元素与景区生态景观、基础设施自然地融为一体,使世界各地游客、周围居民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熏陶。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伟:桂林是一个非常具有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一个城市,包括我们壮族、侗族、瑶族,广西的各族的百姓都为中华文化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在这个过程当中呢,我们还可以看到甑皮岩博物馆,灵渠和象鼻山呢,像这样的诗歌,唐诗,宋词,一直在流传下来。我们早期历史上的这样伟大的工程,包括我们的诗歌典籍呢,都无不记载的各族人民共同为这片大地的繁荣和发展所贡献的力量。
(莫文倩)

扫码转发

精彩视频

热点排行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