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视网

桂视网>新闻>正在查看

用教育家精神,为铸魂者铸魂

2024年09月10日 11:09:53  来源: 广西云-广西日报  所属分类:广西新闻  编辑:  阅读:   查看评论()

在第4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龙胜各族自治县马堤乡民族小学的同学们向老师献上自制贺卡。秦文婕、石曹媛 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寒来暑往中、山高水远处、栉风沐雨时,躬耕教坛、培根铸魂的人民教师,在平凡中写就最深沉的伟大,推动民族、历史向前发展。

今年是新中国设立教师节40周年。在时序更替、秋日朗照的季节里,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

40年来,广西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他们以智慧为笔、以汗水为墨,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用知识为学生搭建梦想之桥;他们师徒三代毅然扎根边境小城,倾心打造民族地区优质教育,展现“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使命担当;他们坚守瑶山教育,传承大爱精神,激励学子自强不息、砥砺前行,走出瑶山、走向世界……

现在,且让我们通过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一项项落子有声的举措、一组组振奋人心的数据,感受全区70多万教师扎根教育工作前沿、传道授业解惑的新时代教育澎湃力量。

在梦开始的地方,道一声“老师好!”

1985年,是新中国确定教师节的第一年。至今,已40年。

作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全国优秀教师,黄平化也已深耕边境教育35年。

“同学们好!”“老师好!”……1989年7月,黄平化分配到边远山区的一所乡村小学任语文老师。

多年过去,他依然记得这个梦开始的地方——接管的第一个班级里,43名孩子里有36名留守儿童,“既是父母又是老师的双重身份,让我更深刻理解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另一层含义。”

朝夕相处的成长陪伴,成为彼此最美的遇见。

位于边境城市崇左的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更有这样一群教师——他们舍弃繁华都市的优越条件,毅然扎根于此,将青春与智慧献给这片土地。

2016年,黄平化在此成立了春风化语名师工作坊,相继培养出多名优秀教师,陈留和闭晓丹就是其中代表。

陈留出生于上海,跟随父亲援边举家南迁至崇左,却在有机会回沪时,毅然选择留下继续扎根南疆讲台。最开始,在困难地区学校开展数智化教学并不容易,但她志向坚定:“就算困难,我们也要有仰望星空的勇气。”

和孩子们去白头叶猴教育基地探索自然奥秘,前往凭祥友谊关加入护边行动……作为年轻的班主任,毕晓丹将丰富的民族民俗、边疆历史以及独特的生态文化巧妙融合,民族团结教育更是深深根植于日常教学之中。

在他们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教师投身其中,用爱心和智慧助力孩子成长。

“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伍锦昌说。40年来,广西各级各类教师素质不断提升、结构不断优化。截至2023年,全区义务教育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占比大幅提升,较2012年增加33.5个百分点。

组织实施“百名校长帮百县、千名优师带千校、万名师生下万村”专项行动,加大对教育基础薄弱地区、学校的支持力度;实施“特岗计划”“公费师范生计划”“优师计划”“银龄计划”等项目,持续补充乡村义务教育教师……2006年以来,全区共招聘了10万余名特岗教师,一批又一批优秀青年人才到农村地区中小学校任教。

目前,全区形成了以10所师范院校为主、20所综合院校共同参与的教师培养体系,3所师范院校入选全国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师范院校服务、引领基础教育能力进一步增强。

用人生最美好的时光,诠释师者

40年来,无数教师用人生最美好的时光,不断丰富着师者的内涵。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四有”好老师到“四个引路人”、做“经师”和“人师”的统一,从“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再到“教育家精神”,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更是成为广大教师自我提升、努力耕耘的方向。

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在半个多世纪的桥梁建设生涯中,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路桥工程专家、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教授郑皆连,用智慧和汗水攻克技术难题,引领着中国桥梁建设迈向世界之巅。

他始终强调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悉心指导一批又一批青年才俊茁壮成长,成为路桥事业的骨干力量。“科学研究可以允许失败,但是工程建设不可以失败。”这是郑皆连对学生们说得最多的话。

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治学态度,深深地影响到他的爱徒们,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教授陈正便是其中一名。

作为团队中的杰出青年代表,平南三桥、天峨龙滩特大桥等一座座大桥超高难度跨越的背后,都能看到陈正的身影。目前,他正着手于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平陆运河的科研工作,为世纪工程奉献力量。“郑院士这种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工程科学家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陈正说。

与广西路桥工程教育留给世界一笔共享财富类似,广西的汽车产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业,近年来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方面也风生水起。

作为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负责人,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院长刘学军,20年如一日,始终坚守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一线。

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国产化替代研发,到在东盟国家产业园区建立企业服务中心,刘学军带领师生团队勇立潮头,攻坚克难,实现了多项工艺上的革新,完成了一系列的技术攻坚。“我们不仅要成为技术创新的先驱,更要做技能传承的火炬。”刘学军传承执教育人之志,愈发深厚。

师者匠心,止于至善;师者如光,微以致远。郑皆连、陈正、刘学军……这些八桂优秀师者,在日复一日的耕耘中,用坚守和奉献展现了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与责任担当,成为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

40年来,围绕国家战略和广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广西采取有力措施,持续强化教育领域领军人才培养,实施好重大人才项目。

目前,广西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明显,逐步构建了国家、自治区、学校三级团队建设模式;获批8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20个全国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建设了40个广西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和40个广西高校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十四五”以来,新增八桂学者等自治区级人才302人,新增“长江学者”等国家级人才20人,引进海外优秀青年人才100余人。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今年3月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谈及教师队伍扩优提质时,提到了广西北海的范徽丽老师,并引用了她这句对“教育家精神”的理解。

十年跨海送教、乘风破浪,范徽丽创办涠洲岛第一所公办幼儿园的故事,再一次感动千家万户。

40年来,我国建立了以人民教育家、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为代表的教师奖励表彰体系,以时代楷模、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最美教师为代表的教师选树宣传体系。

教育,爱是最永恒的底色。在广西,除了范徽丽,荣获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称号的,还有瑶山学生口中的“校长爸爸”莫振高、“教学生3年,想学生30年,想国家民族300年”的南宁市第二中学教师徐华。

在河池深山腹地,“九分石头一分土”的瑶山,矗立着一所承载着瑶寨儿女希望与梦想的殿堂——都安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在这里,有着数对三代师徒传承人,他们走出深山,学有所成后又回到这片热土,与前辈们并肩作战。

唐京、韦显桃、唐盈盈,就是这样的代表。

唐京是莫振高的学生。“我读师范就是为了让瑶山的孩子们读好书,改变命运。我与莫校长共事近20年,他爱岗敬业、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的大爱精神也深深地感染了我。”唐京说。多年来,他延续着师者的大爱精神,提倡亦师亦友求同存异的教学理念。

韦显桃和唐盈盈,是唐京独特教学方法的受益者,也是反哺母校的第二代、第三代教师。韦显桃说:“我始终坚信教育的幸福一半是爱、一半是被爱,我将努力做一位追光者,一个掌灯人,继续点亮万千瑶寨孩子的人生梦想。

为庆祝第40个教师节,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大优秀教师典型宣传,讲好广西教育故事,9月6日,自治区教育厅在南宁举行“弘扬教育家精神,讲述育人故事”活动。其间,来自广西大学等5所学校的优秀教师代表,讲述了他们坚守教育初心,深耕教育一线,传承师道精神的故事。

当下,尊师重教的风尚在八桂大地蔚然成风。

那些胸怀天下、兴教强国、治学弘道、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和师德风范,激励着广大教师立德修身、敬业立学,做新时代的“大先生”,努力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为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扫码转发

精彩视频

热点排行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