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工程平陆运河是一条什么样的河?有人说,它是一条历史之河、文化之河;也有人说,它是一条民俗之河、风物之河。厚重的文化底蕴、丰富的自然景观、素朴的乡土人情,赋予平陆运河别样的人文气质。
广西云-广西日报推出“平陆运河风物志”系列报道,让您在品读中,邂逅一方古迹、寻味一道美食、感悟一种心境、捕捉一段流光,了解平陆运河的前世今生,触摸强劲的时代脉动。
视频制作:漆洲宏
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梁菡 庾琳 见习记者 漆洲宏
中国最大的孙中山铜像在哪里?在钦州。
钦州人用这种方式,表达对这位伟大革命先行者的敬意,因为,他在钦州人的心里,种下了一个大港梦。
100多年前,孙中山先生写下《建国方略》,为当时积贫积弱的中国描绘了第一份现代化蓝图。
在这份蓝图中,孙中山先生提出“把钦州建设成为南方第二大港”的愿景,设想打通珠江、西江及北部湾,并富有预见性地指出:“凡在钦州以西之地,将择此港以出于海,则比经广州可减400英里……在重庆、贵州、云南及广西之一部言之,其经济上受益为不小矣。”
这,也成为当下开凿世纪工程平陆运河的历史依据之一。
钦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地,具有得天独厚的建设深水良港的条件。由于种种原因,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钦州仍然“有海无港”,这成为制约钦州开放发展的最大痛点。
时不我待!钦州人决心不等不靠,自力更生。
1992年,钦州港建设正式启动。
质疑和困难随之而来:时机合适吗?怎么建?钱从哪来?然每每至此,孙中山先生关于钦州港的规划,总如前方的灯塔,给钦州人带来莫大的鼓舞和力量。
没有钱,就自掏腰包。一张老照片上,一群穿校服的小学生围着一个贴着“建港集资捐款箱”字样的箱子,纷纷把零花钱、压岁钱往里放……
面临困境,就咬牙坚持。说起当年一幕幕艰苦奋斗的场景,曾在钦州港建港筹备处工作、现任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社会事务局主任翟才家犹历历在目:“建港初期,资金紧缺,为保障码头施工,我们办公、居住区经常断水断电,停水时只能到附近村子打水,有时两个人分用一桶水洗澡……”
终于,14个月后,原计划需3年建成的两个万吨码头启用。从此,钦州港实现从无到有的跨越。
1996年12月,由著名雕塑家潘鹤设计,高13.88米、重30余吨的孙中山铜像正式安放在钦州港仙岛公园。这里位于风景秀丽的茅尾海龙门七十二泾,可远眺钦州港码头。
孙中山铜像。广西云-广西日报见习记者 漆洲宏 摄
28年来,中山铜像见证了一座南方大港如何一步一个脚印从蓝图变成现实:
一天填海造地40亩,7天盖起一层楼……钦州人创造的“钦州速度”,让钦州港一天一个样。
2018年,钦州港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亿吨,实现了亿吨大港的梦想。而在建港初期,曾有人认为这一目标需要50年才能实现。
如今,在北部湾港钦州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自动化双悬臂轨道吊有序地将一个个巨大的集装箱吊起、转运,轻便灵巧的智能导引车穿梭往来,自动选择最佳路线,将集装箱运送到堆场指定区域……作为全国首个海铁联运自动化的码头,这里已实现集装箱“下车即上船、下船即上车”的无缝衔接。
目前,钦州港建成万吨级以上泊位59个;除全国首个海铁联运自动化码头外,还建成广西首个30万吨级油码头、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
2023年,钦州港跃升至全国沿海集装箱港口前10强,在全球集装箱大港排名跃升至前30位;今年上半年,钦州港货物吞吐量首次破亿吨,成为广西第一个实现半年亿吨吞吐量的港口。
昔日小渔村,正在演绎蝶变奇迹。
探访完钦州港,记者来到仙岛公园,瞻仰孙中山铜像。初秋的阳光中,矗立在仙岛公园山顶上的铜像高大庄严。孙中山先生身穿西装大衣,手执文明棍,目光深远,凝望着这片美丽的土地。
“每到传统节日或纪念日,不少群众都会来这里瞻仰铜像。钦州港的建设让这里的渔民过上了更好的生活。”钦州港七十二泾旅游发展公司公园部经理刘月腾说。
变化,不仅仅发生在钦州港。
南方大港的梦想是一个缩影。遥想百年之前,在一片风雨如晦中,孙中山先生写下《建国方略》,书中描绘的图景,在当时许多人眼里似乎遥不可及。然而如今,这些设想在中华大地上一一落地生根、拔节生长。
岁月沧桑,巨变无声。
记者站在仙岛公园上极目四顾,连片的红树林环绕四周,在碧海蓝天的映衬下生机盎然。西南面,钦州港码头舟车辐辏,日新月异。东北向,那一道优美的弧线,是正在全力冲刺通车目标的广西在建最长跨海大桥——龙门大桥。
目力之外,广阔的北部湾畔,座座港口组成港口群,构成西部陆海新通道向世界打开的窗口;作为西部陆海通道骨干工程,平陆运河建设工地上,机声隆隆,人们正像当年建设钦州港一样,昼夜奋战。
山河远阔、梦想滚烫;奋斗的步履不停,而故事,仍在继续……
报纸版面截图